在春節後,香港股市2月11日率先開市,由於春節期間外圍股市都出現大幅下挫,讓投資者整體避險情緒全面升溫;而步入2月12日,港股繼續延續跌勢,讓原本就被外界稱為“價值窪地”的港股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增大,但也有多名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全球市場都很難見到曙光,投資者要慎重“撈底”。
春節休市期間,美國、歐洲股市的開局都非常令人擔憂,在香港在連續停市5天後,在猴年首個交易日便出現大跌,最多曾跌超過800點,全日收市仍大跌742點,跌幅達到3.8%,是自1994年以來最差的農歷新年開市表現。到2月12日,當所有人都預計港股有可能出現反彈的時候,港股繼續下挫,最終港股下挫226點,跌幅達到1.2%,最終收報18319點,盤中低見18278點,創下2012年6月以來的低位。
港股損失慘重
在連續兩日的跌勢中,香港股市中金融股出現了很大的損失,其中最慘重的是金融股,建設銀行(00939.HK)、工商銀行(01398.HK)和中國銀行(03988.HK)股價都創下新低,而這幾家銀行股的股價跌幅在上周五都超過2%。
而保險股也是重災區之一,上周五中國人壽(02628.HK)曾跌至2008年以來的低位16.2港元,最終收報16.32港元,中國財險(02328.HK)及中國平安(02318.HK)跌超過4%,新華保險(01336.HK)也跌超過3%。
有市場人士稱,金融股受到重創或與美國對沖基金經理Kyle Bass在一份投資者的信有關,這份信中稱,中國銀行體系的潛在損失將為美國銀行體系在次貸危機時損失的4倍或以上,而不良貸款問題可能會導致內地銀行業的虧損,金額可能會高達3.5萬億美元,占整體銀行資產規模10%。
Kyle Bass稱,目前投資者正在見證全球歷來最大規模的經濟調整,可是內地的信貸規模在短期內會見頂,到時候可能會導致內地銀行體系出現虧損,並且波及其他經濟體。
除了中資金融股,外資金融股也難逃劫難,匯豐控股(00005.HK)被多家銀行看淡,股價一度跌至47.8港元,是7年以來的最低,尾市跌幅收窄至2.93%,收報48.05港元,同樣被看淡的渣打銀行(02888.HK)還曾跌到了上市的低位。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撰文稱,自從1月以來,資本市場就在不停波動,不少評論稱市場已經開始對環球央行的貨幣政策失去信心,而負利率政策的推出,更令人覺得貨幣政策已經走到盡頭,往後已再無子彈可用,央行繼續影響市場的能力也受到質疑,大家開始憂慮市場將何去何從。
陳家強稱,近日環球股票市場已經出現調整,一些小泡沫開始爆破,市場正熱切期盼政策當局對未來政策的解說。而世界各地的市場及政府正在適應環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新常態,而香港是一個開放型的經濟體系,在外圍環境的影響下,經濟增長也會減慢,影響同時也會在股票市場中反映。
全球股市開啟“恐慌”模式
除了香港市場,其他市場也令投資者憂心忡忡,東京股市上周五早盤大跌超過5%,令上周東京股市整體下挫近10%,成為了投資人最痛苦的一周。
澳大利亞股市也加入下跌的行列,2月11日,澳大利亞ASX200指數也縮水了1.17%,是兩年以來的最低收盤點位,如果跟2015年的最高位5985點相比,下跌幅度已經超過20%,進入技術型熊市。
盡管上周末美國股市和歐洲股市都出現絕地大反彈,道瓊斯工業指數上周五漲2%,升313.66點,標準普爾500上升1.95%,德國DAX上升2.45%,巴黎CAC上漲2.52%,這些數據似乎讓不少投資者感覺是否可以喘一口氣,但全球大佬們多數都認為跌勢未完,接下來形勢還不容樂觀。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環球策略員Alex Dryden稱,市場開始反映美國未來12至18個月將步入衰退,屆時全球央行將如何應對環球經濟停滯成為了不明朗的因素,驅使投資者避險。
美銀美林則在上周五將標準普爾500指數的預測降低了,由2200點降低至2000點,雖然比上周五的1864.78點還有7%的升幅,但仍意味著標準普爾500指數連續下跌兩年,是2001年來互聯網泡沫爆破後的首次。該行認為,“極端”的跌市令之前的目標難以達到,而流動性不足可能將導致短期還有大幅下滑的風險。
花旗銀行發布報告稱,金融市場已用其定價方式,為全球衰退做出預示,不少大型機構投資者和投機人士都開始對市場看淡,令“去風險化”情況加劇。而按照該行對定義,這些大型投資者都是管理1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連他們也開始逃跑,說明情況非常恐怖,花旗認為,現階段難以預測市場何時跌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