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2P:探尋最寒冷季節的轉機之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9598.html

P2P:探尋最寒冷季節的轉機之路

一財網 洪偌馨 2016-02-15 17:03:00

P2P行業在雕零,但新的機會也在孕育。 年前,多家銀行不同程度地限制了P2P充值通道,再加上此前監管部門的重拳整治,P2P行業可謂面臨史上最嚴峻的輿論環境、生存環境。不過,行業陣痛、轉型壓力、資本寒冬並沒有影響到行業巨頭們。

P2P行業在雕零,但新的機會也在孕育。

年前,多家銀行不同程度地限制了P2P充值通道,再加上此前監管部門的重拳整治,P2P行業可謂面臨史上最嚴峻的輿論環境、生存環境。不過,行業陣痛、轉型壓力、資本寒冬並沒有影響到行業巨頭們。

先來看看融資方面,據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2016年1月P2P借貸行業共發生14次融資事件,涉及14家平臺,融資總額在106億元左右,逼近2015年全年行業融資金額。

其中有兩宗大額融資,以P2P業務起家的陸金所完成由中銀集團、國泰君安證券 (香港)、民生商銀國際控股投資的約73億人民幣融資,距A輪不過10個月。熟人借貸平臺借貸寶則在爭議中完成25億元人民幣的A輪投資。

時間再往前推一點,2015年12月18日,宜人貸在美國成功上市,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中國P2P第一股。這不僅意味著這個行業已經開始獲得資本和市場的認可,它更是推動一個行業規範化、規模化發展的重要契機。

所以,對於P2P行業而言,現在是最壞的時候,或許也是最好的時候:P2P監管的征求意見稿出臺、行業發展從瘋狂逐漸趨於理性、而大規模風險事件的爆發則推動了行業洗牌,並完成了初步的投資者教育。

更重要的是,經過前幾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P2P平臺完成了資本、人才、技術、品牌、流量等資源的原始積累,如果可以快速適應新的環境、抓住新的機遇,必定可以成功突圍。

誰能“剩”者為王

首先要說明的是,國內的P2P行業雖然平臺數量眾多,但實際上一直兩極分化嚴重,絕大多數的交易份額都集中在少數平臺、少數區域。換言之,這個市場原本就不需要那麽多P2P平臺。

從成交量來看,截至2015年12月底,國內P2P網貸行業的歷史累計成交量為13652億元(數據來源:網貸之家)。而截至2015年末,國內前二十大P2P平臺累計成交額6991億(數據來源:零壹財經),占全國成交量的51.2%。

而從區域來看,2016年1月底網貸行業貸款余額達4682.92億元,其中,北京、廣東、上海、浙江、江蘇排名前五位,累計貸款余額達到4235.88億元,占全國貸款余額總量的比例為90.45%。(數據來源:網貸之家)

那麽如今洗牌開始,什麽樣的平臺可以剩下?經營規範、風控嚴格自然是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資源、技術、人才、布局、以及轉型的效率都成為了決定P2P平臺生死的關鍵。挑兩個最核心的能力來說:

1、強資源型平臺。要麽依靠先天背景優勢,例如背靠平安集團的陸金所、背靠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的東方匯等,要麽後天資源整合力能強,例如由眾安保險提供本息保障的的小贏理財等,把資產放在上海銀行直銷銀行平臺銷售的道口貸。

此前出臺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中強調了P2P平臺與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的重要趨勢,例如規定必須由銀行做資金存管,例如鼓勵探討用保險替代擔保等。不少業內人士均認為,這實則是把P2P行業的準入和監管職能一部分轉嫁給了傳統金融機構,由這些監管最嚴格、規則最完善的金融機構代監管部門來篩選好的P2P平臺。

但顯然傳統金融機構的門檻並沒有因此敞開大門。農歷春節前,多家銀行不同程度地限制了P2P充值通道,盡管未到“封殺”那麽嚴重,但以銀行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未來會更加嚴格和審慎地對待與P2P平臺的合作卻是不爭的事實。

另外,商業模式層面同樣涉及資源整合,例如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業務都需要P2P平臺獲取核心企業或者場景資源等。總之,在行業競爭白熱化、市場發展逐步成熟、監管日趨收緊的時候,誰能更好地獲取資源、整合資源,自然勝算更大。

2. 強技術型平臺。雖為互聯網金融的代表形態,但在P2P發展的前一個階段,互聯網部分的屬性並沒有得到體現,大部分平臺采用線上+線下的模式,核心的資產獲取基本集中在線下,做法與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並無二致。

以前幾萬塊錢買套系統就能上線的P2P平臺顯然已經沒有了生存空間,按照現在的監管思路和行業趨勢,P2P業務線上化發展、大數據在風控上的應用、對接傳統金融機構等都需要P2P平臺擁有過硬的IT技術,以及不斷叠代升級的能力。

例如,現在已經出現的一些P2P快速借款產品。其原理是基於移動互聯網技術,通過讀取用戶信用卡賬單、電商及社交數據,交叉驗證形成風控機制,進而計算出用戶的風險評分,最終判斷是否應該放款,以及授信額度和還款周期。

一端利用大數據快速審批、放款,另一端同時形成一個對應的債權,這種純線上的P2P產品對平臺資深風控能力、IT技術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典型的代表有宜人貸App的“在線秒批”借款服務——“極速模式”、積木盒子的“讀秒”等。

對產品和商業模式進行簡單複制就能生存的時代已經過去,那些能夠積累下大量數據、快速處理數據,並且能夠真正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生態進行產品創新的P2P平臺才是這個市場所需要的。

資產端“卡位戰”

事實上,在“寒冬”來臨之前,一些具有前瞻性的P2P平臺早從2014年便開始籌謀轉型,這一趨勢在2015年已經非常明顯。

包括積木盒子、陸金所、有利網、拍拍貸等國內最早、最知名的P2P平臺都已完成了新的布局和轉型。有的轉向了綜合理財平臺,例如陸金所;有的則開始布局線下,著力資產端開發,例如有利網。

有實力的P2P平臺固然會兩頭兼顧,但對於大部分中小型平臺而言,如果說資產端、理財端只能偏重其一,個人認為前者更關鍵。當然,這也是一條比較辛苦的路,投入大、見效慢。但未來如果不能把控資產端,那無疑就是慢慢等死。

那麽,從資產端出發,筆者認為P2P平臺轉型有幾個主要趨勢:

第一,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行業是國家積極鼓勵創新的行業,在經歷了多年試點後,在2015年打開了全國試點。但是,消費金融其實與小額信貸有相像之處,而大部分P2P平臺早期實則都是在做都是小額信貸業務。所以,P2P公司在進入此行業有一定優勢。

消費金融市場空間巨大,盡管競爭激烈,P2P平臺依然有空間。但要註意的是,消費金融業務對消費渠道也就是場景的依賴較高。而線上的消費渠道商過於強勢,大都自行開展消費金融業務。所以,對於P2P平臺來說,消費金融的機會在線下。

此外,國內的不少P2P平臺都有大量的線下團隊,負責資產開發或者獲取理財客戶。而在新規出臺後,大量的線下團隊面臨整改。而做線下的消費金融不僅可以利用自身積累的審貸規則,同時也解決了團隊轉型問題。

第二,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基於真實的交易數據,做到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整合,將對單個企業的風險控制轉化為對核心企業的風控以及供應鏈整體把控。P2P平臺可以利用和分析這些數據進而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融資服務。

但壁壘一方面在於核心企業資源的獲取,不少大企業都選擇自己開展供應鏈金融,P2P要分食這塊蛋糕並非易事;另一方面目前與互聯網理財端對接,主要涉及的業務有保理、倉單質押和匯票三類,操作過程“雷區”密布。

第三,房地產金融

2015年出現了多家主打房地產金融業務的P2P借貸平臺。其業務主要以房產抵押、贖樓貸、首付貸為主。這些貸款業務在民間金融領域做了多年,只是把P2P用於資金渠道。

上述的房地產金融業務是較為傳統的,可以說是基於房產所有權的金融業務。但是,在國家消存量的政策下,政府一定會鼓勵買房,而更多人買房則可以直接刺激上述的傳統業務的增長。

同時,地產行業中也出現了很多運營商,例如現在已有的P2P平臺對運營商收益做抵押的貸款業務。所以,在未來一年里房地產金融行業中,網貸平臺可以有穩定的傳統業務增量,同時也會有不少的基於房產運營權的金融業務出現。

第四,不良資產處置

過去的兩年里,受宏觀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國內不良資產快速增加,市場迫切需要創新的處置模式,並且政府也逐步放開對該領域的限制,這都為P2P涉足該領域打下了基礎。

早在2014年就有P2P平臺涉足不良資產處置,例如債權與催收交易信息撮合平臺資產360、包之網,專註房產處置的平臺分金社,提供相關數據查詢的平臺搜賴網等。

不良資產的類型有多種,適合P2P平臺的不良資產主要是以房產和汽車為主,但未來隨著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空間的擴大、對提升處置效率需求的增加,P2P可嘗試介入的不良資產類別、可探索的商業機會仍有不少。

除了上述幾項之外,還有一些細分的領域,如融資租賃(主要是小額分散的項目,例如宜信涉足的美容美發設備的租賃業務)、商業保理、房租分期、大學生分期等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留給亟待轉型的P2P平臺們。

編輯:於艦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