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全國21個公檢法公號集體預警:小心朋友圈里的紅包陷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4909

春節臨近,新一輪的紅包大戰激戰正酣,微信、支付寶、QQ相繼宣布投入數以億計現金和卡券,最新加入戰團的是百度。

石家莊檢察微信公號截圖。 (微信截圖/圖)

就在紅包即將漫天紛飛時,2016年1月19日石家莊市人民檢察院官方微信公號發出《春節,這6種微信紅包千萬別碰》警示,文章提醒說六類紅包千萬別碰:需要個人信息的紅包不要碰;分享鏈接搶紅包是欺詐;與好友共搶紅包需謹慎;高額紅包不可信;警惕“AA紅包”;拆紅包輸密碼恐有詐等等。

臺州司法微信公號截圖。 (微信截圖/圖)

類似警示文章,在“南寧網警”、“余杭司法”、“龍巖公安”、“安陸檢察”等20多個政法類微信公號也先後發出。幾乎就在同一時間,中國法院網和多家媒體也刊發了《警方:謹防微信紅包詐騙 分享鏈接搶紅包是欺詐》的文章,提醒大家要謹慎使用微信紅包。

這麽多善意的提醒並非是“談紅包色變”。由北京市公安局與360互聯網安全中心聯合打造的獵網平臺發布了《2015年網絡詐騙趨勢研究報告》。該報告顯示,社交工具是網絡詐騙信息傳播的最主要途徑,占比59.3%。報告認為,有人利用微信這一社交工具進行詐騙是互聯網詐騙的新趨勢。

南方周末記者用“微信紅包”+“騙局”等關鍵詞在互聯網檢索發現,被紅包詐騙的案例並不少。在眾多新聞中,媒體報道比較集中的有兩種:在紅包鏈接植入木馬病毒和冒名詐騙。

據《青島早報》報道,市民邱先生在微信群里點開某公司的紅包鏈接,搶到了200元的現金禮包。不過對方要求,如果想要兌換取現就必須輸入姓名、身份證號和銀行卡號等信息。當邱先生輸入個人信息後,很快他便收到了信用卡被刷走1000多元的短信通知。原來他點開的不是紅包而是手機木馬病毒。

除了木馬病毒這麽高級的技術詐騙外,還有一些假冒的欺詐。據騰訊相關報告稱,“目前越來越多的網絡黑產分子開始借助社交關系鏈來進行假冒欺詐”。原來一些騙子在黑市上購買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和通訊錄後,會盜用用戶的頭像和名字,假冒成本人在其社交圈內行騙。

因為單個紅包有200元錢最高額度的限制,很多騙子開始利用微信轉賬詐騙。被冒名騙的最慘的就是福州的陳女士。一天之內,她被詐騙了449萬。

2015年5月,福建某公司財務陳女士收到公司“董事長”添加微信好友的請求。因為頭像顯示是董事長何某,陳毫不猶豫地添加該人為好友。之後,“董事長”通過微信告知陳女士,他正要參加一新的招標項目,需要繳納49萬元保證金,並發了一個銀行賬號要求陳轉賬。不久,陳將向董事長的賬戶上轉賬49萬元。當天“董事長”又以其他借口,向陳要了400萬元。陳後來打電話向老板核實情況,才發現被騙。

福州警方對此解釋,是騙子通過計算機木馬病毒盜用該公司財務人員的QQ、微信等互聯網社交工具賬號,刪除賬號內的公司負責人頭像後,又用與該負責人相同的頭像、網名等資料重新添加財務人員為好友,達到以假亂真、冒充老板的目的。

如果你給朋友發的紅包被陌生人領走了,那很可能是遭遇了類似的紅包任意領取的漏洞。2015年年初,烏雲網曾公布了微信紅包的漏洞。漏洞的名稱為“微信紅包隨便領”。發布者說,經過程序寫入一分鐘就領取了200塊的微信紅包。

微信每個紅包地址都有一個ID。這個ID的前10位是固定的,中間是日期,後面10位是紅包ID。只要修改後面的數字就能打開其他任意用戶的紅包。烏雲網公布後,騰訊作為廠商回應這個漏洞的危害等級高,兩個月後漏洞被修複。有人利用微信紅包詐騙現象還被央視“3•15”晚會曝光。

被微信紅包詐騙也絕非個案。2016年1月,騰訊研究院發布了《移動支付網絡黑色產業鏈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新增的支付類病毒超過32.6 萬,全年被支付類病毒感染的用戶高達2505萬,平均每天就有81000 多人遭受支付類病毒的侵害。但針對微信用戶,因為微信搶紅包被詐騙的具體數據,微信方面並沒有公布。

河南省公安廳公共信息網絡安全監督總隊有關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原本僅作為社交平臺的微信,用戶多聊天互動,缺少防備意識,實名機制亦不完善。如今進軍支付領域,資金來往漸密,安全隱患便凸顯了,用戶對“微信紅包”習以為常後,之前無意間的聊天就可能成為騙子實施騙局的新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