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震央解讀》除了台灣,多國和美元脫鉤 全球2016將調整一年 拚跟上美國升息

2015-12-28  TCW

美國利率走高,勢必導致全球多數市場貨幣趨貶,甚至通縮,質疑聯準會的聲浪沒停過,但其實,大環境正默默在好轉。

向來是全球央行決策領頭羊的美國聯準會(Fed),決定啟動二○○六年以來首次升息,但這次在全球經濟成長步調七零八落的情況下,卻很難引起多數國家一致性響應。

從大格局來說,升息事件可以算是全球政經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未來三年國際經濟成長火車頭將再度交回美、日、歐、英等成熟國家市場;而新興經濟體過去十年崛起的兩大題材:豐富天然資源和龐大人口紅利,在這波大調整後,資產價格穩定性早已不存在。美國升息的動作已正式揭示,以金磚四國為首的新興國家十年黃金期,明星光環殞落。

對於已開發市場來說,觀察經濟是否已經步入正向循環,未來最重要的焦點將擺在消費力是否持續成長,觀察指標包括消費者物價能否朝向官方預定的年成長率二%邁進,以及民間消費能否持續超越整體經濟成長率。

至於未來新興市場,未來三年經濟波動大將變成新常態,一旦油價帶動原物料價格反彈,經濟也將出現落底彈升,資金會再度湧入,反之則會持續面臨外逃。因此可以把焦點放在不以出口原物料為主的新興國家,像是印度、中國、菲律賓、墨西哥等。

新興國分兩塊景氣回升組和觀察組

這次選擇跟進美國升息的國家中,包括香港、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巴林等國家,考慮因素多半是為了匯率,擔心匯率續貶造成通膨,選擇宣佈升息。

扣除這些美元掛鉤國家後,多數國家多半選擇按兵不動,但從經濟數據上來看,這些目前採取觀望態度的國家,在新年度選擇降息的機率事實上極高。

以俄羅斯為例,截至十二月底,俄羅斯央行是第三度將利率維持在目前一一%水準,但這並非意味俄羅斯平淡無事。從經濟表現來看,俄羅斯正處於暴風雨中心,因 為過去一年以來油價下滑,使得俄國政府財政收入將減少約四百二十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四千億元),GDP成長率負五%,加上歐盟延長對俄羅斯制裁,整 體經濟幾乎無亮點,未來勢必得選擇再度降息刺激經濟。

俄羅斯的情況,就是許多新興國家今年來的寫照,像是巴西、馬來西亞、委內瑞拉、中東產油國等,都面臨同樣困境。一方面因為美國升息導致資金外逃,一方面因為原物料價格創歷史低點,使得這些國家出口收入大幅縮水,影響財政,又回過頭來加深匯率貶值的基本面隱憂。

從去年三月初至今年十二月初,美元兌盧布累計升值七二.二%,歐元兌盧布累計升值五一.七%,俄國物價通膨率高達一五%,使得央行被迫升息來穩住匯率,但高利率又葬送經濟復甦力道,形成兩頭空的困境。

不過,大破之後才是轉機的開始。高盛集團策略分析師崔維迪(KamakshyaTrivedi)認為,貨幣貶值加上降息刺激成長,將有助於逐步減輕經濟失 衡問題,高盛將新興市場分為兩個集團,目前已知印度、俄羅斯與波蘭等國元氣明顯回復,醞釀展開反攻;另一方面,拉丁美洲的哥倫比亞、南非、土耳其與馬來西 亞等國,因經常帳赤字有待解決,則還須再觀察。

已開發國回溫英復甦力道比美還強

雖然新興市場分歧表現,但事實上,美國選擇升息的確有其大環境因素支持。除了自身失業率已創下七年半以來新低外,全球已開發國家經濟也同步好轉。例如,歐 洲經過央行貨幣政策強烈刺激後,終於逐漸爬出泥淖,歐元區十二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升至五三.一,創二十個月新高。

還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與美國隔海相鄰的英國,復甦力道竟比美國還強。

根據湯姆森路透統計,從

二O一三年第二季至二O

一五年第三季這段期間,英國經濟產值累計增幅超過六%,優於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日本及義大利,失業率今年十月底為五.二%,創二OO八年五月以來新低,因此被市場點名是下一個可能跟進美國升息的已開發國家,時間點將落在明年第二季。

就連被外界最看衰的日本,也交出好成績。根據日本官方統計,日本今年零售銷售金額截至十月底,已連續七個月年增率上揚;同時失業率也降至

三.一%,創二十年來最低水準。加上到日本觀光人數屢創新高,大城市飯店入住率也高,例如中部大城名古屋酒店入住串平均高達九成,帶動建築業、警衛與卡車司機短缺問題,部分行業薪水更因此上揚。

從英、美、日、歐元區好轉,顯示已開發國家民間消費和投資加溫。對於全球出口影響,可以從汽車市場和房市看得出來,像歐洲和美國車市都在今年創下金融海嘯 以來新高,汽車工業是產業的火車頭,同時又是中期消費信心的指標(餐飲是短期指標),而歐美房地產(長期信心指標)今年不論是價格漲幅和銷售都同步上揚, 吸引全球資金投入,顯示整體消費信心並沒有外界那 悲觀,正從黎明迎向曙光。

Fed太急躁?是領先市場而非盲動

當然,每個政策總有反對聲音。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美國前財

長桑默斯都在暗示,美國這次升息,是一項「錯誤」。

簡言之,這些專家擔心美國

會不會出現跟二O一一年當時

一樣,許多國家(如歐元區、瑞典、加拿大、澳洲)央行因為

看到通膨衝破三%,就率先宣佈升

息,結果之後一年又開始降息的老路。因為這樣的做法,將嚴重威脅到聯準會在市場的威信,也會加深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

但,聯準會真的是太急躁,所以才逆勢升息?還是它已經預見未來?細數近十年聯準會戰績,每當它做出與其他國家央行不同選擇時,事後證明幾乎都是聯準會正確。

例如,金融海嘯爆發後,各國開始積極撒錢刺激經濟,加上新興市場在大宗物資價格飄漲下,成為全球新消費動能,進而推動物價快速飛漲,在二O一O年到二O一 一年間,當時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通膨率動輒超過五%,已開發國家也有三%以上,因此不論是歐洲央行或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們,都選擇持續升息因應。但有趣的是, 撒錢最多的美國央行,不但文風不動,還逆勢數次加碼量化寬鬆(QE),前聯準會主席柏南奇還被共和黨議員罵是偷光定存戶的利息錢。

但結局是,天價大宗物資不到一年就崩盤,此後四年新興市場陷入嚴重通縮,即便如中國也面臨經濟大幅放緩,成長率創數十年來新低,更不用說其他金磚小國,如巴西、俄羅斯等,資本外逃導致的經濟困境。

反倒是美國經濟成長率這幾年平均下來雖然只有二%上下,但民間消費和民眾薪資成長卻一路創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美元更成為全球投資市場當下最看好的貨幣,聯準會替美國民眾運籌帷幄的能力,又再添一筆戰功。

因此,投資人此刻該做的不是質疑,而是順著聯準會的判斷邏輯,去尋找受惠美國經濟加速的投資機會,才是當務之急。

撰文者蕭勝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