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第七街系列第三集 ---- 成立才10年,年收入1億美元

林能平在泰國出生,孩童時期移居到加州 不是St. Martin畢業,亦非Parsons,從未學過設計,半句中文也不懂,所謂的美學訓練,只是幼年受裁縫母親縫縫補補的耳濡目染。10年過去,零售點在美國已開到250多家,遍佈26國。私人公司未上市,官方收入難以獲悉,但就Insider估算,僅16家獨立門市的總共年收入,就已經超過了1億美元。

毫無背景,亦無漂亮的CV前提下,是如何一步一步打開市場的?

然而要經營好一個品牌,光靠創意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在成立自己的品牌之前,林能平的時尚履歷不算突出:他曾在Beverly Hill的名店做過週末兼職,在某個不知名設計師的工作室做過實習生,還成立過一個叫Development的不知名的垃圾品牌。直到2005年,林能平在巴黎的一個布料會上遇到了周絢文,兩人 一拍即合,決心一起創業。那一年倆人都剛好31歲。

周絢文是林能平的商業合作夥伴,他們兩個都是出身平民的第一代華裔,老母都做過裁縫。1986年,周絢文隨著父母從浙江寧波移居紐約,一開始和家人只能住在紐約下東區一個只有37平方米的小屋子裡,是典型的80年代中國移民家庭, 她的父親,是中菜館廚師。 

品牌成立之初,周絢文拿出了75萬美元和紐約公寓的房產作為抵押,林能平則離開家鄉飛往紐約,一個出錢一個出力,作為CEO,周絢文在林能平的創意之上,負責設定所有商品的價格以及全部的管理工作。

在時尚產業中,周和林就是天作之合。 這對合作者一周談論生意兩至三次,也果斷留存自己的空間,他們在同一棟樓工作,但在不同的樓層,公司內貿易和創意部分被分得很開。 有時碰巧趕上,就順便一同吃早餐。 

2004年到2006年,美國迎來了時尚品牌創業的一股浪潮:Tory Burch, Alexander WangThe Row都創立在這個時期。在其他的設計師都忙著擴充產品線,擴大的價格區間,與奢侈品牌拉攏合作,以及考慮上市的時候,林能平跟周絢文卻在專注開店,慢慢成長出來14家全球的獨立門店,批發客超過400幾個,價位在300美元到700美元之間,是讓年輕人也負擔得起的定價之上,好面料外加細緻的剪裁,依舊維持著品質,這樣的市場如今不需要解釋。

天時地利還要人和,2007年,林能平先到了Vogue主編Anna Wintour的在輿論和人脈上的支持,之後很快在紐約Mercer街開店。呢條街有Carven, Rag & Bone, Derek Lam 10 Crosby,周圍還有Marc Jacobs, Armani, Vera Wang以及巴黎世家等品牌,人來人往,是世界級戰區。

品牌迎來第10年,創立此品牌是二人都是31歲,因此,索性就叫3.1PhillipLim




林能平曾公開回憶過他的Mentor,已經退休的紐約Barneys百貨前任CEO Howard Socol。他說這位老先生曾告訴過的一句話讓他銘記在心:「如果你必須在商業與創意間進行選擇,那就毫不猶豫選擇創意。」

香港不是一個適合創意創業的地方,過來Big Apple或西岸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