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爾街復甦恐需數年 市場低估信貸危機破壞力 (19 July 2008)

(News / Report consolidated by www.redmonkey.hk)

(節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每次有金融機構出事,總有人說見到隧道盡頭的光,但熟悉金融業內部運作的知名作家兼專家帕特奈(Frank Partnoy)一語道破,指市場低估上年次按風暴及信貸緊縮危機破壞力,華爾街要從當中復甦過來,恐怕要好幾年時間。

銀行業績期 料難有大驚喜

美國金融業投資按揭相關資產損失已屆4,000億美元(約3.12萬億港元),而且繼續上升。帕特奈指金融機構的帳面值基本上是沒有意義的,一切都要「靠估」。

美國《商業周刊》分析指出,普遍相信最壞情況會在7月見底的銀行家、交易員及投資者,直至最近才猛然醒覺,上年次按風暴引發信貸緊縮危機的後遺症影響廣泛,拖累金融業復甦,連銀行、其他企業及普羅大眾都跟着受罪。

即使16日美股道指受油價回落及富國銀行(Wells Fargo)業績優於預期兼增派股息刺激,重上11000點水平,但CNNMoney.com引述分析師指出,富國可能是少見例外情況,不能將之視為金融股見底指標。

續有銀行及金融機構於未來數日公布季度業績,但市場預期它們都不會帶來甚麼重大驚喜。樓市及按揭市場持續不景,拖欠信用卡及汽車借貸還款繼續惡化,金融機構不論大小,只要有沾手相關產品都不能倖免。

經濟學教授 銀行倒閉續有

《商業周刊》引述康奈爾大學(Cornell College)經濟學教授Todd A. Knoop等名師預言,金融界復甦前,必先經過痛苦而漫長的療傷期,可能續有銀行倒閉。最後仍然「生還」的銀行會愈來愈少,規模愈見「縮水」。曾經吒咤風雲的對冲基金及私募基金公司能夠取得借貸減少,華爾街的權力平衡將被改寫。

為何業界遲遲未見復甦迹象?歸根究柢還是槓桿及借貸過度的問題。銀行業在「好景」時,借出再多錢後發債都會賺錢,但當愈多業主無力償還按揭貸款,銀行便減少放貸,逐漸形成惡性循環。

不少金融機構當下的要務,就是保持充足現金流支持營運。納斯達克(Nasdaq)行政總裁Robert Greifeld相信,今後「我們會活在降低槓桿比重(deleverage)時期,直至下一批對今日發生事情一無所知的管理層上場為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