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四個中心,這一目標將會確保如期完成。
2015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於召開第十次全體會議,全會審議了市委常委會2015年工作報告,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制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作了講話,上海市市長楊雄就《建議(討論稿)》作了說明。
全會指出,“十三五”時期,確保如期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全會強調,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走出創新驅動發展新路,為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在全國前頭、走到世界前列奠定基礎。
同時,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建立健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制度規範,基本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實在在體現城市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按照2020年的時間節點,毫無疑問,“十三五”時期將是上海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沖刺期。
經過此前多年的努力,上海已經為實現這一目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比如,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金融市場交易總額已經達到1100萬億元,預計年底將達到1300萬億元,提前完成“十二五”期末達到1000萬億元的目標。
這個1000萬億元的目標,是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印發的《“十二五”時期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規劃》中,按照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要求而提出的。
也得益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目前上海已經形成了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外匯、商品期貨、金融期貨等在內的全國性市場金融體系,是國際上少數幾個產品比較齊全的金融城市之一。在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的同時,金融市場的規模明顯提升。
不過,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撰文指出,近年來,“四個中心”在市場規模和交易量指標上提升顯著,但核心功能仍存在“短板”。
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上,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未完全放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影響力尚存在不小差距。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上,航運金融、航運保險等高端服務領域仍缺乏話語權,占全球海上保險市場份額不足1%,占船舶貸款市場不足1%。。在國際貿易中心建設上,隨著國際投資貿易規則新變化和互聯網發展,制度創新力度亟需加大,貿易業態和模式有待創新。
而在“十三五”的沖刺期,還需要明確的是,與當初設定目標時相比,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外部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挑戰更多,困難更大。
比如,全球經濟仍維持低速增長,發達經濟體與新興經濟體的分化將進一步加大。僅以2016年為例,全球主要國際機構紛紛下調了對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的預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之從3.8%下調到了3.6%,世界銀行也下調到了3.3%。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將繼續承受全球經濟深度調整和國內轉方式、調結構的陣痛,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與之對應,2015年上海經濟運行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問題,比如工業增加值多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商品銷售總額增速首次低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外商直接投資和服務業實到外資首次出現負增長。
身處其中,未來5年上海要實現上述目標,顯然要深化對上海市情和中國國情以及世界形勢的認識和判斷。
韓正指出,上海已經到了沒有改革創新就不能前進的階段,改革每前進一步就面臨更大壓力更多挑戰,必須意誌堅定,我們沒有退路,唯有砥礪奮進。
而要把準改革目標任務,又需要抓牢兩方面改革重點攻堅突破。一方面抓牢上海自貿試驗區建設,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另一方面,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制創新,探索特大型城市社會治理新路,確保城市活力有序。
得益於包括上海自貿區等在內的一系列改革的推進,上海在整個“十二五”時期,率先進入“新常態”,但又實現了創新引領、改革引領以及開放引領。
數據顯示,從2011年至今,上海經濟增速從8.2%緩慢回落到7%左右,年均降幅不到0.3個百分點,展示出良好的韌性和抗波動能力。於此同時,上海的經濟結構、質量和效益進一步優化,以及社會、民生和保障進一步改善。
比如,整個“十二五”期間,上海以年均不到5%的投資增幅,拉動了年均7.5%的GDP增長。
再比如,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不斷從自貿試驗區向外輻射,僅2014年就有27項制度創新成果先後複制推廣,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
而借力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上海開放性經濟快速成長,對外投資實現跨越式發展,“十二五”期間對外投資總額超過500億美元,是“十一五”的8倍多。
肖林認為,“十三五”時期,上海要著力加強“四個中心”與自貿試驗區建設、“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深度結合,爭取在“四個中心”核心功能建設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比如,在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面,要以自貿試驗區金融創新為突破口,拓展自由貿易賬戶功能,積極探索離岸市場與在岸市場銜接聯動,創新面向國際的人民幣金融產品,有序推進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深化擴大金融市場的開放度。
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方面,大力發展航運金融、航運保險等高能級業務,積極吸引國際航運功能性機構和高端要素集聚,優化與長三角其他港口和舟山新區的分工,加快發展江海直達、海鐵聯運,優化岸線資源配置。同時,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提升樞紐中轉換乘效率,積極發展通用航空;
在國際貿易中心建設方面,要加強與國際金融、航運中心建設的聯動,積極吸引跨國公司營運中心集聚,促進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聯動,大力發展離岸貿易,不斷提高服務貿易發展質量和貨物貿易附加值,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努力推動消費升級。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