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們是歷史卑微的捲入者,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k9h.html

    “如果天空總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沈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蜷伏於墻角。 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也不要為自己的茍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 曼德拉

 

       很多年以前,我到工地去,被一個權貴的狗腿子指著鼻子說:我們東家弄死你像弄死一個螞蟻。

       我因此知道了中國這塊土地上權貴和其奴才的威風。

       又很多年以前,我又一次和家人談論政事,家人語重心長的對我說:我們都是螻蟻,分分鐘會被人踩死,低調點,好好過日子。

        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離經叛道的孩子,我就是調皮搗蛋的那個,寫了無數惹禍的文字,居然還活著,我也非常驚訝。

        但我後來沈默了,不再寫那些激憤的文字,只寫心情和經濟,不為什麽,只是看多了這個族群的人,失望疊加到後面,形成絕望,知道這不是權貴的問題,而是整個族群奴才化的問題,無藥可解。

        魯迅說,一群人在一個鐵屋子里,困守在那里,你大聲吼叫,希望他們自己拆了那個房子,他們恐懼;於是你去幫他們拆了那個鐵屋子,他們恐懼且憤怒,沖你露出血紅的牙齒,那是他們撕咬屋子里的同類生存的遺留血跡,然後再造了一個鐵屋子,把自己圍起來。

         有一群豬在豬圈里,你擔心他們最終會被送去屠宰場,拆了圍欄,所有的豬沖你憤怒吼叫,拱你出門。

         柴靜拍了霧霾紀錄片,然後網上一堆人謾罵,挖掘隱私,潑糞,找茬,在這個報告找不到大問題---除了攻擊其不應該以自己孩子腫瘤說事,到從其另外的報告里挑毛病,尋找價值觀的差異,然後攻擊。

         利益集團的反撲是可以想象的,但即使我能想到那些同樣是奴才、圈豬的螻蟻們,如此反應,仍讓我大為驚訝,時代仍舊沒有變化,小腳老太婆仍舊是小腳老太婆。

        我在微博里問道:黨同伐異,人身攻擊。看柴靜這個報告,你只要問自己,她說的存不存在,是不是這些原因,應不應該這樣處理。答案:是。那你還要放什麽屁呢?你穿鞋走路,一定要去看做鞋工人是誰?有沒有小老婆?是不是信神?吃不吃大米?他是不是做了另一雙鞋不合我腳,所以這雙鞋也不穿了?脫褲子放屁,腦袋進水。

        反對者有多少人去自問?

        許多人問,如果這些汙染的企業關閉,導致大量工人下崗怎麽辦?

        我問你們:那為什麽要這樣的企業不整改,為了幾千萬人的工作,要讓十三億人受毒害呢?你認為這些企業這樣下去就能生存?靠損害整個族人健康的企業就應該生存?你們認為什麽是是非?什麽是惡?

       我再問你們:你要選擇什麽樣的生存方式?是像人一樣,在藍天白雲下,呼吸安全的空氣,孩童不用擔心毒害,老人不用擔心過早死去,青壯年不用擔心未來,有尊嚴的活著;還是像豬一樣,生活在骯臟的豬圈里,為一點點豬食,茍活在骯臟有毒的空氣中,喝著汙濁的水,並自己將大糞和口水在豬圈里四處揮灑?

       你要選擇什麽?

       在市場上,規則樹立,嚴格執行,劣質的工廠和產品被淘汰出局,良好的品質和良心企業留下來,就業會在傳統行業和因此產生的創新產業中產生。

      而一個有尊嚴的社會,一個有良好生活品質的社會,絕不會讓自己的國民失去工作,無處可覓生存機會。

     你不去按摩房,難道女孩們不會去咖啡館拉花嗎?你不去吸毒,難道鴉片農不會種橡膠和香蕉嗎?你不去吃地溝油,難道地溝油不能做成蠟燭和工業用品嗎?你不去吃三聚氰胺奶粉,難道牛奶廠都倒閉了嗎?你不去買劣質建材造房子,難道汙染工廠就不能改成環保工廠嗎?

      當你不願意去用這些爛產品和壞消費,難道市場不會變得公平,人們仍舊就業嗎?

     曼德拉看著他黑皮膚的同胞,那些習慣了在黑暗中的卑微賤民,告訴他們,你們可以因為恐懼和自保默不出聲,但不要因為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說話;你可以卑微如塵土,千萬不要扭曲成蛆蟲。

     我用了這句話很多年,然後有幾年沒有用了:我們是歷史卑微的卷入者,或許我們也都是螻蟻之命;既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所在的歷史,也不是創造歷史的大人物,但我們起碼要有尊嚴的活著,不要像豬那樣的活著,且為殺豬喝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094

菜餚有蛆蟲 餐廳經理當場吞下

1 : GS(14)@2012-05-01 00:31:0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293398
北京顧客楊女士一家上周五( 27日)在某家餐廳吃飯時,突然發現一道以辣椒、雞肉為食材的菜餚裏有一條蛆蟲,立即將值班經理喚來。當經理看到問題菜餚後,竟立即伸手去撈蛆蟲,並把蟲吃吞下。當時楊在旁邊大喊,「你放下,別銷毀證據」,但沒法攔住對方,她的姐姐見狀則跑到廁所吐。因餐廳負責人不承認菜餚裏有蛆蟲,她選擇報警,公安調解後經理道歉,承認吃蟲是想盡快解決事情。但事後面對記者,他又對菜餚有蟲及吃蟲一事極力否認。《北京晨報》
2 : 龍生(798)@2012-05-01 01:34:25

呢的真漢子, 手法當然唔岩, 但夠雷!

我會算數放佢一馬
3 : 亞力士(1473)@2012-05-01 02:39:49

電視影過 賣豬肉比人找晦氣 話有蛆虫 佢當場食晒d虫 仲得意洋洋讚好
4 : GS(14)@2012-05-01 10:14:47

3樓提及
電視影過 賣豬肉比人找晦氣 話有蛆虫 佢當場食晒d虫 仲得意洋洋讚好


高手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52

天花狂跌蛆蟲 原來樓上有條屍

1 : GS(14)@2014-10-01 11:33:21



英國倫敦一處民居因為無人發現樓上的住客過世,結果屍體腐爛長出蛆蟲,穿過下層天花如雨降下。曾經參加伊戰的41歲退役士兵威廉斯(Richard Williams)在家中死亡,然而沒有被人察覺,屍體長出的蛆蟲穿過天花跌到下層,樓下住戶戴維(Karen Davy)發現後報警,當局破門後發現腐爛的屍體,相信威廉斯已死去約1個月。雖然屍體上周一已被清理,而且水候與天花之間的空隙也修補好,但不時仍有蛆蟲從天花跌下,戴維感到相當噁心,甚至在晚上無法入睡。英國《都市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41001/188856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84

個嘴有嘢郁郁下女童牙齦鑽出15蛆蟲

1 : GS(14)@2015-03-22 14:08:41





巴西一名十歲女童連日來向媽媽抱怨,說感到「嘴裡有東西蠕動」,結果牙醫從她腫脹的牙齦中,取出十五條活生生的蛆蟲。牙醫小心翼翼用鉗將一條又一條蛆蟲從卡多佐(Ana Cardoso)的口中取走,過程中她表現冷靜。其實卡多佐媽媽最初聽到愛女投訴,還以為她只是說笑,「我看不見任何東西,而且她不似受痛楚折磨」。卡多佐媽媽憶述:「不過情況之後開始轉差,無論我們多用力擦她的牙,她仍然感到有些東西在嘴裡。」她於是帶愛女求醫,對取出蛆蟲事件感到難以置信。卡多佐患的是口腔蠅蛆病,由蒼蠅在人口中產卵所引致,是罕見的熱帶疾病。診所發言人表示,由於情況非常罕見,故拍下取走蛆蟲的片段,向卡多佐家人說明並提醒公眾注意衞生。英國《太陽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20/190834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729

清理趾甲內生噴血鑽出兩條生猛蛆蟲

1 : GS(14)@2016-02-11 10:20:15

這太噁心了!有人在影片分享網上載一段片段,醫生為一名男子腳趾公清理腳甲內生時,竟拔出兩條活生生的蛆蟲,十分嚇人。片段由巴西網民上載至LiveLeak,醫生先割開男子左腳的腳趾邊位,並移除部分腳甲和發炎組織,傷口立即血流如注,流出大量鮮血。當醫生抹走鮮血後,竟然有兩條長約1厘米的蛆蟲從傷口中鑽出,醫生便用鉗子「挑」走牠們。到底蛆蟲如何會在腳趾甲內滋生?英國足科醫生卡恩(Tariq Khan)解釋,蒼蠅會在傷口如內生的趾甲中產卵,「若皮膚有損傷,好像內生趾甲,幼蟲就會經傷口進入皮膚生長。病人不一定感覺到,他甚至不知道牠們存在」。卡恩又指,當蛆蟲長大一點,牠們甚至會從傷口處「探出頭來」,而一般醫生會處方抗生素和清理傷口再作監察;不過亦有醫院會利用蛆蟲清理腐爛組織,若糖尿病患者有潰瘍,蛆蟲會吃掉腐肉,有助清理傷口。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1/194868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807

JW評G.E.M.蛆蟲裝:口味唔同

1 : GS(14)@2016-04-13 17:09:06

前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堃的細仔葉瀚華(Ian)的法越餐廳昨日在灣仔舉行開幕活動,Ian的父母、好友何倍倩、丁子高、何傲芝、JW王灝兒和向佐都有出席支持。JW被問到好友鄧紫琪(G.E.M.)日前出席活動時穿着的白色長裙,被網民批評其裙上的花紋有如蛆蟲上身,她說:「我有睇報道,但係我哋好少傾工作同着衫,見面嗰陣都想大家輕鬆聚一聚,佢係一個好strong嘅女仔,可以應付。」對G.E.M.的衣着品味,JW坦言:「好難去評論,個個人口味唔同。」
Ian透露今次投資了7位數字並說:「呢次唔算係第一次創業,不過飲食方面係第一次,屋企人都好支持,我未有諗幾時先可以回本,反而希望建立多啲口碑。」採訪:羅慧敏攝影:陳慧安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413/195684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238

屋企勁臭又污糟4歲女耳藏80條蛆蟲

1 : GS(14)@2016-10-12 07:52:25

印度一名4歲女童左耳極度疼痛及痕癢,經檢查原來是因家中衞生環境惡劣,引來蒼蠅飛入她的耳朵產卵,令她耳內「養」了80條幼蟲,非常嚇人。醫生指若果再遲一周才求醫,女童隨時有生命危險。家住中央邦的曼德洛伊(Radhika Mandloi),一周前投訴左耳不適,父母以為她只是小題大做。不過曼德洛伊連日來不斷嚎哭,父母才決定在過去周六帶她往醫院求診。醫生蒙德拉(Dr Raj Kumar Mundra)檢查後驚見曼德洛伊耳內有蒼蠅,而且產下多達80顆蟲卵,「我們首先殺死所有幼蟲,令牠不再郁動才移走牠們。首次療程我們共移走70條蟲,第二次療程再移去最後的10條。」蒙德拉稱過往的病例都只有2、3顆蟲卵,是首次見到如此多蟲卵藏在人耳中,又批評曼德洛伊父母忽視女兒的病況,「我從她耳內的幼蟲的數量來看,她應忍受了超過一周」。「幸好沒有幼蟲走入她的腦部,如果她再遲一周才送院,幼蟲就可能已闖入大腦,足以危及性命。」蒙德拉說,然而曼德洛伊的耳骨及部份皮膚受損,可能要再接受治療,目前留院觀察。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2/197985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675

美KFC炸雞有蟲卵孵成蛆蟲信唔信?

1 : GS(14)@2016-10-14 06:52:07

美國一名媽媽聲稱,其5歲兒子在快餐店肯德基吃了一件佈滿蟲卵的炸雞後不適入院。這名婦人決定保留炸雞作為「證據」,這些蟲卵竟然在一天後孵化成一條條蛆蟲,非常噁心。阿肯色州一位媽媽上周日帶兒子到肯德基,當兒子咬開炸雞時,他們發現雞件上蟲卵,不久兒子感到不適,她立即帶兒子到醫院,男童入院後便開始嘔吐大作。這位媽媽當時將炸雞保留下來,她稱僅一天之後,雞件上的蟲卵便孵化成蛆蟲,於是拍片並上載至警署的社交網頁。她說:「炸雞一開始就有蒼蠅卵,今天是第二天,這些蟲卵孵化了,牠們都變成蛆蟲。我們是在阿肯色州West Helena的肯德基買的。」當地傳媒報道,警方指由於事件不涉及刑事成份而沒有受理此事,但男童母親決定公開影片讓公眾知道情況,她又指自己上周三已經聯絡店舖經理,但沒有收到回覆。肯德基發言人表示,公司有一套嚴格的食物安全守則及程序,並與地方衞生部門合作,確保食物安全。肯德基又強調事件後,衞生部門已經對有關餐廳進行詳細檢查,並無發現任何違規。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4/198007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93

7歲仔耳仔痛醫生拉出14條蛆蟲

1 : GS(14)@2016-10-29 13:20:27

土耳其阿達納(Adana)一名男童耳朵痛得令他不能入睡,入院檢查後醫生才發現他耳內有14條活生生的蛆蟲。7歲的埃爾馬斯(Mehmet Elmaz)不時抓耳朵覺得又癢又痛,爸爸說:「我問他發生甚麼事,他說耳朵痕癢,內裡有東西在動,我檢查他耳朵卻看不到任何東西。」埃爾馬斯耳痛持續了10天,家人最終帶他到醫院向專家求助,結果讓醫生有驚人發現。醫生用耳鏡一看,幾乎無法相信眼前景象--原來埃爾馬斯的耳道藏了14條活蛆蟲。醫生用鉗將一條條蠕動的蛆蟲鉗出,但最後一條夾在埃爾馬斯的耳骨之間,需動手術才能取出。醫生說埃爾馬斯正在康復,院方希望調查蛆蟲到底如何會「潛入」埃爾馬斯的耳朵內。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9/198161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