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歲末,由於在最後階段受到“雄心壯誌聯盟”(High Ambition Coalition)的推動,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COP21)上尋求一個達成高雄心全球氣候變化協議的願望格外高漲。
各締約方希望以“協議+決定”的一攬子方式解決區別(Differentiation)、資金(Finance)和力度(Level of Ambition)這三大氣候變化政治中最敏感的議題。
尤為重要的是,在最後的48小時之中(12月10~11日),要如何體現雄心和區別原則之間的平衡,將構成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一場角力,也將解開氣候變化政治余下的迷局。
同時,特別需要註意的是,截止到當地時間10日淩晨,最新的29頁文本草案中,資金的落實問題依然含糊不清,譬如在適應氣候資金方面,就連具體數字都沒有出現。
據《第一財經日報》從接近談判的人士方面獲悉,當地時間9日深夜,分成兩組進行談判的各方均進行到10日淩晨4~5點,其中COP21主席,法國外長法比尤斯親自坐鎮討論區別、雄心和實施手段等議題的最關鍵一組。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兩組進展寥寥,各國還未開始相互“搭橋”(Bridging,指方案間的聯結),希望能如期在10日中午拿出第二版案文草案。
最後48小時沖刺
在進度方面,法比尤斯表示,從10日下午開始將拿出新的草案版本,由於11日將作出定案前(pre-final)文本和最終文本,所以,10日下午的這個版本要與周五的文本越接近越好。
法比尤斯敦促:“請不要重新對已經妥協的議題進行討論,應該聚焦在那些最重要的問題上:區別、資金和減排。”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此前在面向中國媒體的小型吹風會上強調,此次中國代表團要努力爭取達成一份全面的、均衡的、有力度、有法律約束力又能夠適用於各方的協議,因此按照此要求,力爭得到好的結果。
“今天夜里,是一個不眠之夜,可能明天會出第二稿,再看大會的安排。”解振華當天表示。
據悉,從大會發布29頁的第一版幹凈文本之後,中國代表團先後同基礎四國、77國集團以及發達國家進行密集溝通。
南非氣候變化談判首席代表、南非環境事務部部長埃德納·莫萊瓦牟(Edna Bomo Molewa)在同中方進行立場協調後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同中方談得很好。
據悉,解振華當天同包括萊索托、巴西、印度、南非、俄羅斯、法國等締約方進行密集磋商,就南南合作、談判重點、資金問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行動等進行了會談。
平衡“區別”與“雄心”
在當地時間9日晚上8點的大會上,解振華代表基礎四國表示,我們(基礎四國)需要有力度有雄心的協議,為了達成協議,我們基礎四國願意展現建設性,並和各國一起努力,為達成協議作出貢獻。
解振華指出,目前的這個案文是一個開放、平衡的案文,是進一步解決問題的起點,所以中方願意與各方尋求著陸點,為達成協議做出貢獻。
同樣作為基礎四國成員的印度則在單獨發言時表達了對新案文文本不足之處的關切,提出該文本必須在雄心和區別原則方面做到妥善平衡,這兩者不僅同樣重要,而且缺一不可,這是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下的基本原則,必須加以堅持,同時要在各個支點(要素)方面均衡地體現區別原則。
在應當如何平衡執行雄心和區別原則方面,印度提出兩個關鍵點:第一,不能為了一個長久的協議而稀釋歷史責任;第二,對高雄心表示非常敏感。
在區別方面,目前通過對新文本的審視可以看出,新文本確實淡化和削弱了“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而發達國家則指責區別原則不是簡單的“一分為二”(Bifurcated)。
9日出現在“雄心壯誌聯盟”發布會上的美國首席談判代表斯特恩做出回應,此前美國國務卿克里在抵達巴黎之後在發言中表示,應當是時候“拋棄嚴苛的區別原則”了,這樣的發言令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印度不安。
斯特恩解釋道,美國同印度之間的認知並不存在差距。美方也不認為所有人都要做一樣的事情,談判中在靈活性方面的討論是非常多的。但是“必須要設立一系列標準”。
重要的是需要一個“區別系統”,而不是一個一分為二的系統,因此美印之間看法不是對立的,斯特恩表示。
歐盟代表在大會發言中也表示,一分為二的方式遍布了整個文本。
但顯然,發展中國家不這麽看。
是否控制升溫1.5攝氏度
在此前的大會陳述時,代表“G77+中國”發言的南非警示,在目前的文本中,存在著將文本同《公約》和基本原則脫鉤的情況,文本的很多部分都沒有體現區別原則,同《公約》的語言不通。
基礎四國和小島嶼國家的代表在發言中隨後都贊同“G77+中國”的發言。
在區別原則上達到廣泛一致的發展中國家陣營里,在雄心方面的意見呈現多樣化,焦點之一在於,是否將“升溫控制在1.5度攝氏”寫入最終協議之中。而從大會的整體上來說,由於“雄心壯誌聯盟”的崛起,1.5攝氏度甚至低於1.5攝氏度的呼聲很高。
在立場光譜的一端,印度表示,對於高雄心目標非常敏感,雖然徹底理解1.5攝氏度的訴求,但是一旦如此實施的話,發達國家必須大規模減排,並大規模提高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規模。
另一方面,小島嶼聯盟則表示,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的目標必須以清晰和可操作的方式反映在文本中。
在中間立場中,大部分國家都在尋求一個強化的長期目標,同時將1.5攝氏度以某種語言寫入文本。
莫萊瓦牟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南非對此沒問題,就是要尋找正確的語言,如果能把升溫在1.5攝氏度以下以某種方式寫入文本,這樣最好。
資金承諾未有路線圖
在資金問題上,大會令人遺憾地看到,29頁的案文文本並未出現更大進展,關於資金承諾如何兌現,目前成為最大懸疑。
印度在大會發言中指出,對於發達國家不履行義務且不明確其義務感到深深失望,在增資或路線圖方面,也尚未指出清晰的路線圖。
南非在代表“G77+中國”發言時指出,目前在執行方式方面,尚未看到在減排和減緩行動上得到足夠的支持,特別是在支持方面並沒有長期願景。
同時,在融資轉移方面不存在強烈的法律承諾,並不存在可預期和成規模的資金池,必須解決涉及減緩、減排和資金方面的跨議題政治問題,才可解決長期目標等力度問題。
實際上,在資金統計口徑上,發展中國家也存在多重疑慮,其原因在於發達國家融資機制透明度的缺失。
印度環境部長賈瓦德卡爾非常煩躁地稱之為,“重複審計出來的數據,不是真實的數據。”
巴西環境部長特謝拉表示,要在巴黎大會上建立一個可以定義的透明的機制來得出真正的數據。
解振華則表示,此前在經合組織發布的報告中稱2014年對發展中國家提供了620億美元的支持。我們對經合組織的這份報告表示歡迎,但是發展中國家並不認可,因為覺得其中的計算並不統一。另外,這正說明了在資金問題上,各個要素之間透明度的重要性。
解振華表示,透明度是增加政治互信的重要手段,現在發達國家說提供了620億美元,但發展中國家說沒有見到這620億美元。
“所以說,透明度非常重要,如果把透明度體系建立起來,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解振華表示。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