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一天900多億的交易額,中國真有那麽多需求嗎?我的回答是需求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

i黑馬訊 12月2日消息,今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新浪C+峰會上發表《商業的變遷》演講。他提到雙十一當天阿里巴巴產生了900多億的交易額,中國是否真的有此需求?他給出的解釋是,需求可以被創造。同時,張勇也提到,未來阿里最大的機會,在於消費升級的大互聯網。

張勇

張勇

以下為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演講內容,經編輯刪減:

我的觀點很簡單,我認為全渠道銷售只是一個結果,只有完成了全渠道的用戶管理,就能夠做到全渠道的銷售,如果你能在各個渠道線上線下,PC到無線到電視,各種屏幕能跟用戶完成多維度的管理和溝通,自然而然就能帶來更多的銷售機會。這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整個對消費者觸及方式的變化。也正因為這樣,所以我們充分的融合,可以看到整個社會存在著一種消費升級的機會,因為中國今天的消費者、中產階級在未來兩三年內可能會有將近一倍的增長。在這樣大背景下,整個消費結構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這也是為什麽我們從2009年的“雙十一”,一直到2015年,我們還能在過去幾年成倍增長的基礎上,今年又到達了900多億的規模。這在整個全世界聽起來是不可思議的一件事情,包括很多從業人士都覺得這是一個天文數字,特別是當美國的“黑五”發生以後,美國“黑五”前一個禮拜剛剛結束,27.2億美元一天的成交。我覺得數字本身反映利用互聯網特性,一個“雙十一”這樣的節日就能觸及全球232個國家的消費者。這是在任何線下商業活動中不可能實現的。為什麽?互聯網是沒有疆界的,不管你是俄羅斯人還是印度人,只要那一天他能上網,就是有辦法觸及他。連接顧客的目的是為了產生互動,這是供給和需求中我們對消費者的運營發生了全方位的變化。

過去幾個月,我們可以看到另外一股巨大的趨勢也在發生,也成為創新的熱點。過去的幾個月,我看到很多B2B的創業項目,其實B2B這個詞在中國已經因為B2C和網上零售的發展,發展成為一種趨勢。

我記得移動互聯網成交量是34%,中國作為這麽龐大的新興經濟體,在擁抱互聯網的過程中,我們的商業發揮了巨大的能量,商業跟互聯網結合的道路上,已經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列。這次“雙十一”我們整個移動的網上成交占比接近70%,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數字。

今天我們來看整個新的機會,整個商業和互聯網的結合,其實我們最早從推動整個消費,推動整個交易。今天已經擴展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到社會產業的各個方面。

我們來看過去十年,過去五年,我被冷落很長一段時間了。但是為什麽到今天不約而同的,很多新的創業者,很多新的資本市場的錢都願意流向B2B?就是因為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機會,無論它是哪個行業,無論它是鋼鐵,是金屬,是棉花還是消費品,這些行業中利用互聯網的思想和技術,是可以完成B2B整個供應鏈的重構的。而這樣的一個機會今天在各行各業都在發生。

原來這些行業的參與者都在進行自身行業的重構,作為互聯網公司,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我們也在積極的利用我們的數據,利用我們的技術,能夠積極的參與和合作。行業能發生的變化是什麽?我們看到最新的一個情況,在過去十年我們利用互聯網,首先去解決一個什麽問題?我們首先去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因為互聯網,信息對稱變得極其的低成本,用戶提供信息和獲取信息在一個非常低的成本上可以發生。這是物理世界用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經營渠道、銷售渠道是難以達到的。但是在互聯網條件下,可以看到這樣的信息對稱很好的發生了,也推動了整個商業的變遷。

阿里巴巴在過去十幾年B2B開始,到淘寶,到後來的天貓,其實最基本的首先解決的問題是信息對稱性的問題。只有完成了產業重構,才真正產生了額外的效率,不然的話其實只是把原來的供給換了一個地方,通過信息展示的方式給到同樣一批用戶,因為今天已經很難分它是一個互聯網用戶,還是一個完全不碰互聯網的用戶,可以說今天人人都在觸網。

產業鏈重構的方式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最典型的金字塔結構經銷渠道,正在逐漸的被升級和改寫。我們拿服裝行業舉例,這是最經典的經銷模式。廠商創立一個品牌,請一些設計師,設計一些產品,一年開幾次訂貨會,每個地方其實就是讓所有的商業通過在網上的經營,能夠把他的供給、服務很好的展現給消費者,本地的消費者、全國的消費者,乃至全球的消費者。這是我們過去十幾年中一直致力於做的事情。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信息對稱只是把現有的供給、需求進行對稱。但是毫無疑問,隨著中國社會的發展,經濟的發展,我們所有的中產階級人數巨大的提升,我們可以看到需求本身在不斷的發展。

所以今天我們討論的問題,已經不再是供給和需求信息對稱的問題了,而是說怎麽從滿足今天的需求,到去創造明天的需求。可能大家會募一些經銷商,經銷商自己開門店,每年經銷商到廠商這邊開一些訂貨會。品牌商的工作就是把貨賣給渠道,賣給渠道以後對品牌商的銷售就完成了。但是這個貨是不是到消費者手里,其實品牌商很難知道,貨賣給了哪些消費者品牌商很難知道。當這個貨以填鴨的方式進入市場之後,整個市場的反映都是後置的,所以出現了很多悲劇。在過去幾年的運動品行業,到今天的汽車行業都在發生的事情就是這樣,因為整個供給是以填鴨式的方式發生的,靈敏度對於最上遊的品牌商來講是後置的。

一天900多億的交易額,中國真有那麽多需求嗎?我的回答是需求是可以被創造出來的。“雙十一”這個節日,也許在零點沖進場景的人,都已經是充分的參與到“雙十一”的預熱活動,有明確的目的,已經加滿購物車要買東西了,訂金已經付了。但是更多的消費者,在“雙十一”下午、晚上來,他是被激發的,希望在這樣的氛圍中再次消費,再次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發現的樂趣。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需求被激發以後巨大的能量在那一天被爆發出來。

今天我們探討的問題,我想未來我們最大的機會,就是在消費升級的大互聯網,去把握用戶的脈搏。我想今天在2015年的年末,我們來談這個問題,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細分行業,都在發生這樣深刻的變革,這也是未來“互聯網+”對商業的最大影響,不是對某一個行業,而是對整個商業都發生了影響。而在這個過程中,最終我們會發覺原來大家熟悉的互聯網,原來大家熟悉的電子商務,已經變成了像水、電、煤一樣的基礎資源來支持我們的商業。

就像今天我們說,整個互聯網應用真的是去建一個官網嗎?就是到淘寶、天貓這樣的平臺上開個店嗎?我認為不是。主要是怎麽重構自己的商業體系背景下。我們所有的生產商、制造商如何引領、引導消費者的需求,創造消費者的需求。我們經常談一句話,說未來到底是B2C還是C2B。我們說C2B,消費者的需求用個性化的定制去滿足,但是在很多場景下,消費者的需求是可以被引導的,就像我們今天每個人都習慣用的iPhone,在十年以前沒有這樣的手機。今天因為有人創造出了這樣一個手機,所以我們變成了滿足我們所有用戶,絕大多數用戶使用手機上的一些痛點和心靈的軟點,我們才看到了這樣一個產品,不僅在它本品牌,而且觸屏式的手機變成了廣泛的應用。

隨著今天移動互聯網已經全面滲透到中國的消費者以後,我們看到的一個情況是,利用地理位置來進行供需信息匹配的服務和行業重構在充分發生,在大量發生。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滴滴就是典型的基於地理位置,進行供給需求的匹配,這樣的方式與以搜索為導向的方式完全不一樣。但是我相信無論匹配方式發生什麽變化,最終一定會走到從滿足現在的現有地理位置用戶的需求,到創造他們的需求。從現在的供給滿足這樣的需求,來滿足供應鏈的需求,我想這是我們未來要到整個創造需求帶來的巨大能量。

那麽在需求創造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去看今天我們的供給能不能滿足今天日益發展的需求,和未來的需求。我清晰的回答是不能。這是為什麽我們今天很多傳統企業的廠商,在面臨互聯網大潮以後,特別面對電子商務以後,他們看到的困境和在尋求的突破。其實本質上的突破根本不是說把現有的產品放到網上去做銷售,根本的革新和解決方案是真正的改造自己的產品,利用消費者的數據,利用消費者的接觸點,利用消費者的洞察力,重構整個生產供應鏈,重構整個消費供應鏈。只有供應鏈的重組和更高效,最終才能讓消費得到更好的滿足,同時能帶來巨大的對消費者和對自身產能的價值,這是我們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在我們喊互聯網+一年之後,我們回過頭來看變化,就是這樣的變化,供給和消費都面臨著巨大升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