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改領導小組上周剛剛審批,原則通過上海成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並將上報國務院。
12月1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周波表示,關於上海申報成為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已經批準了,還要走程序”。周波稱,上海作為唯一的直轄市參加,也是全國第一家上報方案的地區。
由此,上海未來將形成上海自貿區、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三區聯動的改革發展局面。
今年3月頒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幹意見》中提出,在有條件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授權開展知識產權、科研院所、高等教育、人才流動、國際合作、金融創新、激勵機制、市場準入等改革試驗,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及時總結推廣經驗,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
今年5月5日中央深改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又審議通過了《關於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
今年7月20日下午召開的上海市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擴大)上,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表示,上海已向國家有關部門上報“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並表示,上海有條件、有必要力爭成為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城市。
而“三區聯動”的優勢,為上海加強“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可以爭取相應的先行先試。
周波表示,不管是打車軟件,還是airbnb這樣的住宿軟件,上海對這些新生事物首先是要接受,這是一個基本的方向,但這些和現有的行業管理、標準,還是有沖撞的地方。因此上海鼓勵創新和改革,有容錯機制,就要積極爭取國家的支持。
11月23日,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上海市推進“互聯網+”行動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這是上海進一步發揮綜合優勢,打造經濟新動能的重要文件。
對接國家指導意見的重點方向,結合上海市互聯網資源優勢,《實施意見》共提出了21個具體專項,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加速經濟轉型升級領域的13個專項,分別是“互聯網+”研發設計、虛擬生產、協同制造、供應鏈、金融、電子商務等;面向廣大市民的衣食住行,提升生活品質領域的5個專項,分別是“互聯網+”交通、健康、教育、旅遊、智能家居;建設服務型政府,提升城市管理能力領域的3個專項,分別是“互聯網+”公共安全、城市基礎設施、電子政務。
周波表示,“互聯網+”發展的核心在於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上海具備雄厚的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基礎,在信息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等要素資源上具有優勢,尤其是互聯網產業成為新興經濟增長的集聚領域,孕育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數據顯示,上海信息服務業穩步增長,經營收入從2006年的1000億元,到今年預計將近6000億元,9年的時間增長了近6倍。在整體經濟增幅趨緩的大背景下,2015年前三季度,上海信息服務業仍實現18.1%增長,經營收入達到4493.67億元。其中,互聯網信息服務業收入1143.78億元,增長28.5%。
同時,上海作為國內互聯網投融資最為活躍、資本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高度關註。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海市信息服務業上市企業56家,市值達9300億元,占全國的10.9%;中介機構統計的投融資案例241筆,占全國的19%,已披露投資額的案例中,超過5000萬美元的達到28筆。
不過,周波也表示,上海在發展“互聯網+”方面,依然面臨問題和挑戰。
首先是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和政府的管理相對滯後之間的挑戰。上海比較重視契約精神和規範管理,對新生事物也是先規範後發展,但創新不是靠管出來的,是靠放出來的,“所以這一次我們全市上上下下達成共識,政府為了營造創新氛圍,首先要放松管制,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管制,因為管理永遠是滯後的。”
其次,“互聯網+”是一種新的業態和模式,打破傳統行業利益格局後如何去平衡,也是挑戰。“‘互聯網+’對傳統行業轉型升級,還需要投入,解決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問題,這也是我們迫切需要探索的。”周波說。
最後是安全的挑戰。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企業商業機密。政府需要率先制定地方的規範性文件和法律,來保護隱私。同時,要制定一定的技術標準和規範,還要嚴格地加強對安全方面的管理,包括采取必要的技術手段,以及企業治理和行業治理相結合的方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