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11月29日,創業家黑馬學院以色列遊學第四期的學員走入希伯來大學,拜訪了《創業的國度》一書作者辛格(Singer)。
i黑馬 王冀 11月30日特拉維夫報道
在中國移動互聯網領域,微信正在變成一個前所未有的巨無霸應用,它真的能一統天下,並長久維持這種優勢嗎?
11月29日,創業家黑馬學院以色列遊學第四期的學員走入希伯來大學,拜訪了《創業的國度》一書作者辛格(Singer)。辛格長期關註科技創新,他以觀察家的角度,闡述了他對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看法。他表示,微信已經成為Facebook等美國巨頭學習的對象,但“搜索+人工智能”可能會在未來替代微信的作用。此外,他還認為,中國移動互聯網在應用層面已經超過美國。
以下是辛格的精彩觀點摘錄:
“商業模式+科技創新”將成為主流
在過去5年,我去過中國6-7次。根據我個人的觀察,中國也是一個創業與創新的國度。許多中國朋友都說中國不夠有創新力,但實際上不是這樣。以色列內部也有許多討論:為什麽以色列雖然是創業的國度,但不能出現類似中國的巨頭企業?實際上,不同國家有不同國家的特色,不見得每個國家都要變成以色列這樣。
創業企業和成熟企業,最大的不同的創新力和執行力的對比。創業公司更具有創新力,但欠缺整合與組織能力,而成熟企業剛好是反過來的。所以,以色列作為創業國度的底層代碼就是許多青年創造出創業企業,到一定階段就把企業賣給大企業以獲得退出,這種做法就是他們的生意經。
比如,Facebook、IBM、谷歌等大公司都在以色列有超過10宗的並購案例,它們通過這種方式把創業公司與大公司擁有的資源進行整合,以實現母公司的營收增長或技術的更新叠代。而中國的阿里巴巴、小米、百度等公司現在在做的事情(並購),正是美國公司在十幾年前所做的。
中國的創業公司更喜歡在商業模式創新的基礎上加入一些科技元素,這種做法未來會在全世界都成為主流,而非純粹靠科技創新驅動。以小米和微信為例,小米是全球兩家估值超過50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之一,另一家是Uber;微信則是一個集成了各種功能的平臺,這兩家都是非常有創新力的公司。
中國移動互聯網應用已領先美國
在移動互聯網領域,中國已經領先美國半步,比如電商、020的各種場景應用等。中國消費者可以輕易在一些電商網站上購買生鮮水果、蔬菜,並且很快可以送到。但在以色列,我的蘋果手機除了能交停車費,其他什麽也幹不了,所有交易都需要在線下完成,這在美國也是一樣。因此,中國移動互聯網的應用開發能力已經領先其他國家,包括美國。
辛格對黑馬學員闡述他對未來科技創新的看法
實際上,Facebook下一步的戰略就是要模仿微信,以聊天為基礎,接入其他生活應用,這不就是微信目前在做的事情嗎?在我看來,Facebook就是想變成美國版的微信,它為什麽要以19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WhatsApp?就是想把聊天應用置於其核心位置。
互聯網巨頭的戰略都是想成為平臺,然後在平臺上提供所有服務。比如,谷歌和百度基於搜索,阿里巴巴基於電商,它們想做的就是基於已有的服務再延伸出其他服務,充分滿足用戶需求,以增強用戶黏性,構築起自己的圍墻。
“搜索+人工智能”可能替代微信
但是不要忘了,除了微信,還有谷歌和百度,未來它們如果將人工智能嵌入到搜索之中,也是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的。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就相當於有了另外一個大腦來幫你解決所有的事情,你只要發布命令就行了。如果真是這樣,類似WhatsApp、微信這樣的應用就沒有用了,因為你要做的事情,人工智能都幫你解決了。所以,不要小看搜索這個入口。
如何理解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我舉一個例子。比如,Mobileye(i黑馬註:以色列一家研發無人駕駛技術和產品的公司)就是用人工智能來實現輔助駕駛以及未來的無人駕駛,它采用人機交互的方式來實現這個功能。它的芯片是個中央處理器,能感應路況進而提醒駕駛。下一步,Mobileye將在駕駛者身上安裝攝像頭,你用手勢就可以操控車輛,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這就是一個人工智能的場景。
設想一下,如果屆時還只是單純地輸入信息,而沒有人工智能來幫你分析場景、提供決策信息,這樣的服務就顯得太單薄了。
雖然我無法預測未來,但有三個產業可能發生顛覆式的變化。第一個產業是教育,第二個產業是醫療,第三個產業是城市交通(涉及出行方式的改變)。哪個國家能在這三個領域中有傑出表現,就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勝出。雖然許多技術源自以色列,但能把這些技術應用得最好的國家,才能獲得未來的勝利。就此而言,應用能力強的國家,未來要比單純發明技術的國家更為重要。
如果你也想參與以色列遊學活動,請點擊http://hmy.iheima.com/zhuanti/ct/baoming.html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王冀,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