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6”定調中國與中東歐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7022.html

“1+6”定調中國與中東歐合作

一財網 閻彥 2015-11-25 22:16:00

李克強在發言中提出了中國與中東歐構架合作的新途徑:“1+6”合作框架,即一個目標和六大重點。

“捷克國內上下對‘16+1’的會晤機制都非常看好。現任總統澤曼上臺後,捷克與中國的雙邊可謂處於歷史最好的時期。今年,捷克國內還成立了政府級別的‘一帶一路’民間研究中心。”曾在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留學多年,目前正在同濟大學中東歐研究所攻讀博士後的學者胡麗燕這樣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捷克國內對維系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16+1”會晤機制的熱盼與“一帶一路”的期望,只是眾多中東歐國家中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隨著中東歐國家整體經濟呈增長態勢,發展潛力巨大。自2012年4月,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首次會晤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後,中國同16國貿易額顯著增長。2013年第二次領導人會晤簽署的《布加勒斯特綱要》確立的38項合作領域,已有80%的項目付諸實施。截至2014年,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超過50億美元,涉及機械、化工、電信等多個領域;橋梁、電站、高速公路等基建項目也有序進行。

可以說,面對中東歐國家的期待,中國並沒有讓他們失望。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蘇州主持了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李克強在發言中提出了中國與中東歐構架合作的新途徑:“1+6”合作框架,即一個目標和六大重點。其中,一個目標便是共同致力於構建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新型夥伴關系;六大重點分別指,落實合作推進路線圖、對接發展戰略,推進互聯互通、打造產能合作新樣板、不斷創新投融資合作方式、促進貿易投資雙增長、擴大人文社會交流。

25日上午11時,李克強還邀請中東歐16國領導人共同登上從蘇州開往上海的高鐵列車,體驗“中國速度”。波蘭代表團的一位官員告訴本報記者,因為行程原因,很遺憾沒能與領導人們一起坐上這趟高鐵。

中歐合作“三個對接”

在“1+6”的合作框架中,李克強指出,中歐已就“一帶一路”建設與歐洲發展規劃、國際產能合作與歐洲投資計劃、“16+1合作”與中歐合作“三個對接”達成重要共識,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中長期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本次會晤還發表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中期規劃》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蘇州綱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秘書長王曉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1+6”合作框架不僅有利於中東歐,對於西歐、乃至整個歐洲的一體化都具有促進作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意在促進歐亞一體化進程和共同發展,因此中國致力於同整個歐洲加強經貿合作關系。”

胡麗燕也指出,此次“16+1”會談的一個值得關註的現象,便是將奧地利、歐盟、歐洲複興開放銀行等納入觀察員的地位。“這一方面體現中國企業走出去已越發吸引這些國家或機構的關註,”胡麗燕說道,“另一方面,也是‘16+1’機制更為成熟的表現,有助於中國了解與中東歐國家無論是在地理位置還是經濟領域聯系更為密切的歐盟或者相關國家,怎麽看待中國與中東歐16國的合作。”

至於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模式,王曉泉認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共同規劃的基礎設施與產能合作,不僅有利於中國和中東歐,而且有利於西歐,有利於中東歐與西歐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

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內容,“互聯互通”顯然是“1+6”框架的重要部分。王曉泉認為,“1+6”框架是對“一帶一路”建設重點“五通”(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貨幣流通、貿易暢通、民心相通)的深化和落實,倡議開展亞得里亞海、波羅的海和黑海“三海港區合作”以及投資、貿易便利化等內容將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增添新的動力。

胡麗燕認為,“16+1合作”更加具體,“一帶一路”戰略更為豐滿,兩者相輔相成。”至於“16+1合作”機制的未來,胡麗燕指出,今後會在產業以及地區層面下功夫,比如地區性產業園間的相互合作與對接。除了與中東歐國家在鐵路基建領域的合作外,胡麗燕相信,未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合作還將擴展至文化、人員間等交流。在六大重點中,中方已建議將2016年確定為16+1人文交流年。

人民幣國際化落子中東歐

“金融合作”也是未來中東歐中長期合作的一大亮點。李克強表示,中國願與中東歐國家共同拓寬融資渠道,充分發揮100億美元專項貸款作用,研究設立30億美元投資基金,啟動中國—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二期,探討設立人民幣中東歐合作基金。

中國與中東歐還將以不斷創新投融資的方式合作。其中,中方倡議各方探討設立16+1金融公司、“互聯網電商+融資”的新模式,支持在中東歐國家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加強中方金融機構同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等地區和國際多邊金融機構的交流合作,為“16+1合作”提供更多金融支持。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肖立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設立人民幣中東歐合作基金應該是有兩個作用,一個是解決‘一帶一路’的融資問題,第二個是推動人民幣在中東歐地區的使用。下一階段,跨境人民幣的信貸仍會是主要的金融合作模式。”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在中東歐地區的前景,肖立晟認為,“人民幣的在中東歐地區目前接受程度較低。畢竟對於整個歐洲來說,人民幣也還不是硬通貨。但是人民幣馬上要進入SDR籃子,這對於人民幣國際化會有很大幫助。”

肖立晟指出,人民幣在中東歐地區的前景還是看參與“一帶一路”戰略的中企有沒有跟著項目紮根中東歐地區,是否對人民幣有足夠的需求。胡麗燕也已自己在捷克多年的經歷告訴本報記者,去年,中國銀聯已在捷克鋪開。捷克總理索博特卡24日表示,捷克希望更多的中國金融企業在捷開設分部。目前,中國銀行已在中東歐16國中的波蘭、匈牙利、捷克等設有分行,服務於走出去的中國企業。

“互聯網電商”開拓中東歐市場

事實上,面對中東歐國家的投資潛力,嗅覺敏感的投資者早已先行一步,使用“互聯網電商”等新模式開拓中東歐市場的商機。已經完成波蘭中國精品體驗館選址工作的跨境電商“大龍網”相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東歐地區跨境電商存在著巨大的潛力,以波蘭為例,據估計,2015年波蘭電商市場將增長25%,總額達到300億茲羅提。”

這位負責人表示,2012年波蘭從全球進口198.19億美元各類電器、電子設備,其中51.43億美元是中國產品,比重高達26%。“波蘭對中國小家電產品非常熱衷。此外波蘭對中國服裝、紡織品、鞋類產品需求旺盛,2012年波蘭進口鞋類10.81億美元,其中來自中國的占46.81%。”

目前,傳統貿易的瓶頸日趨顯現,跨境電商的發展正在中東歐新興市場興起。深圳中歐工貿有限公司電商事業部副總監崔超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對於歐洲食品的需求體量還是比較大的,對歐洲產品的認知度也比較高。但目前,由於價格過高,且一些商檢政策無法與歐洲國家對等,真正優質高端的產品很難進入中國市場,比如農產品等都需要經過檢驗檢疫和監測數據。”

大龍網相關負責人也認為,“貿易鏈條長、貿易環節中間商多,中小企業難以找到靠譜的海外合作夥伴,本土化服務跟不上,海外品牌與定價權缺失,都是傳統貿易當中的痛點。而通過‘互聯網外貿’的方式,則可以極大縮短貿易鏈條,提升貿易效率並逐一解決傳統貿易中的問題。”

(本報記者潘寅茹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