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港通周年記:香港券商生態的悄然改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3211.html

滬港通周年記:香港券商生態的悄然改變

一財網 秦偉 2015-11-17 22:46:00

過去幾年,傭金戰已經成為擺在香港券商經紀業務面前難以打破的困局,傭金水平已經降到可承受範圍的最低點,但無論交易量還是客戶群提升的空間都越來越有限。滬港通,無疑為這個亟需增長點的市場帶來了新的流量。

因滬港通而點燃的發展機遇,在過去一年里,正在給整個香港證券行業的生態環境帶來變化。

過去幾年,傭金戰已經成為擺在香港券商經紀業務面前難以打破的困局,傭金水平已經降到可承受範圍的最低點,但無論交易量還是客戶群提升的空間都越來越有限。滬港通,無疑為這個亟需增長點的市場帶來了新的流量。

“以1年平均計算,滬港通交易額占我們港股交易額大約10-15%左右,也就是說額外多了10-15%的成交量,對經紀業務有明顯的幫助。”海通國際(0665.HK)執行董事許儀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另一方面,滬港通也改變了傳統傭金戰的玩法——“戰爭”的內容不再僅限於傭金,更上升到需要更多資本背書的交易系統上,“戰場”也不再限於香港的700多萬人口,而是延伸到內地這個更大的市場。

“滬港通的開通,是很好的一個催化劑,令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興趣增加,對一些中資背景的券商尤其有利。”君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鄧聲興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而與此同時,香港本地券商在內地推廣港股,也少了監管限制,投資者也更容易接受。

中資爆發點

早已在香港落地的中資券商,是滬港通下最直接的一個受益群體。

“我們除了做港股,還有其他10個海外市場的交易,在滬港通之前,美股是第二大市場,現在A股傭金收入已經快追平美股。無論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數量都有明顯增加。”國泰君安國際(1788.HK)經紀業務主管李明權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國泰君安國際2010年已在香港成立,今年上半年,經紀傭金及費用收入達4.36億港元,同比增長75%。同樣是中資背景的海通國際和申萬宏源香港(0218.HK)也得以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海通國際證券經紀傭金收入4.54億港元,同比增長164%。同期內,申萬宏源香港的證券經紀傭金收入同比增長134%至2.23億港元,上半年的新增港股開戶數達3930戶,同比上升270%。

“受益於第二季度受惠於整體市場表現,我們的開戶數量和孖展(券商融資業務)規模以及交易額明顯以倍數增加,但還比較難評估單單由滬港通帶來的貢獻。不過在開通前3個月,我們滬港通的交易額已經到達一個合理水平,在滬港通的市場占有率也明顯超過我們在港股的市場占有率。”許儀表示。

與已經在香港市場發展多年,國際化經驗豐富的外資券商相比,這些已經落地的中資券商仍然年輕,投資者結構也多以散戶為主,香港雖不乏國際大型基金和資產管理機構的身影,但從合作習慣上而言,這些機構投資者更偏好使用外資券商。

而去年,隨著滬港通而發生的另一個隱性變化是中資券商的投資者結構。現在,海通國際的散戶與機構投資者比例約6:4。在滬港通下,國泰君安國際的散戶和機構投資者比例則為7:3。這其中,中資券商對A股的熟知度,及其A股研究優勢成為其成功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的重要因素。

“相比香港的散戶,機構投資者對A股的興趣更大,尤其是一些日韓機構。”李明權表示,這些機構在短時間內還難建立起自己的A股研究團隊,中資券商的研究因而凸顯價值,

“隨著深港通的開通,A股相對平穩的市況下,機構投資者的參與度會逐漸提升,有機會超過30%。”

與滬港通不同的是,深圳上市的很多中國公司並沒有同步在香港上市,這意味著海外投資者要配置相應板塊,通過深港通買入A股是必經渠道。現在,香港的中資券商大多也已經在系統上為深港通做足準備,只需在正式開通前參與聯網測試。

因滬港通而獲得的業務增長動力,也為這些先行出海探路的中資券商提供了進一步國際化的資本。

“在經紀和孖展融資業務方面,滬港通和未來的深港通一定是我們加強及擴展業務的重點, 會繼續在這方面增加投入。這兩個通道也會帶動我們其他業務,比如企業融資、資產管理等業務的發展,同時又是順應了人民幣國際化和國內客戶海外配置資產的需求。”許儀坦言。

李明權介紹指,國泰君安國際在3年前建立起定息債券業務,隨著互聯互通範圍的擴展,今後投資者可選擇的產品範圍也會更廣。

從競爭對手到合作夥伴

在香港的證券市場上,外資、中資和港資券商之間的關系,看似三足鼎立,卻又各自暗中較勁,滬港通的出現,讓中資券商有了和外資爭奪機構投資者的機會,尤其是中小規模的投資機構;同時也讓中資和港資券商之間純粹的競爭關系變得微妙起來。

對於香港本地券商而言,滬港通就像港交所在近幾年推行的改革一樣,首先帶來的是不進則退的發展壓力。要獲得額外的交易量,首先需要跨過的就是高達數百萬港元投資的系統升級門檻。

散戶對於香港本土一些中小券商的交易系統早有不滿,但要改變這些陳舊和傳統的交易方式並不容易,傭金戰令收入縮水,本地客戶的開發潛力有限,而收入增長的瓶頸又限制了升級系統的能力。如果說滬港通出現之前,在一個“大家都差”的環境下,還缺乏主動升級系統的動力,那麽滬港通開通後,無論是交易系統本身的要求升級,還是有了內地券商更優系統的對比,都讓系統升級顯得更加迫在眉睫。

“滬港通開始時,這300-500萬(港元)的系統升級投入對我們來說並不算多,但香港的小券商本身已經很難擴展客源,資金上的壓力就更大。”李明權坦言。

當互通機遇和資金障礙同時擺在眼前,有趣的一幕開始上演,曾經的競爭對手逐漸變成了亦敵亦友的合作關系。無力負擔系統升級的香港中小券商,開始以機構投資者身份成為中資券商的客戶,借用中資券商的滬港通平臺完成自有客戶的交易

“我們在開通前4個月對他們提供免費的通道服務,之後開始少量收費。”李明權說,未來深港通也會采用類似模式。

規模更大一些、略有資本實力的港資券商,則在滬港通下看到了打破香港700萬人口限制的方法。

“截至9月底,耀才半年凈利潤達到2.14億港元,差不多相當於去年全年實現的凈利潤。有這樣的成績,全靠滬港通帶來的機遇,和我們自己抓緊了商機。”耀才證券聯席行政總裁陳啟峰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耀才證券在過去一年里斥資9000萬港元提升交易系統,提供A股三年免傭等優惠,又加大在內地的宣傳推廣力度,帶動證券客戶數量增加30%。在港股4-6月的短暫牛市中,每日新增客戶數量激增10倍,成交額也飆升7倍,滬股通最高單日成交額曾達人民幣10億元。

“在滬港通開通之前,香港券商去內地推廣港股,在法規上未必允許,開通之後就比較容易,在內地做一些投資者教育時,投資者也比較接受。”鄧聲興認為。

內地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未來還有更多內容可期。陳啟峰認為,因地緣關系,深港通的熾熱程度可能比滬港通更高,吸引內地投資者和加快拓展內地業務,無疑是迎接這個大時代來臨最好的方式。

【相關】

滬港通的365天成長史

滬港通自2014年11月17日順利開通近一年以來,累計交易金額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日均交易額近100億元人民幣,交易、登記結算、換匯和公司行為等各項業務處理順暢,業務和技術系統運行平穩。

滬港通“通車”一周年:運行平穩重於成交活躍

業內人士認為,滬港通開通一年,成交量並非關註重點,運營的平穩和安全才是更為關註的指標,滬港通更重要的意義在於拓寬離岸人民幣投資渠道,主要是為了促進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壯大,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方星海:將擴大滬港通額度和標的

展望未來發展,方星海表示下一步將著力完善“滬港通”、擴大交易額度與標的物範圍,進一步加強跨境監管合作,加大跨境執法力度。

港交所李小加:滬港通明年有望擴容擴量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出席慶祝酒會時表示,待深港通推出時,滬港通可能同步推出優化措施,相應擴容擴量,包括額度調整或增加可投資的股票數量,在其他技術細節上也可能再有改進空間。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