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0-08月供指示 hiking


http://hk.myblog.yahoo.com/kl424/article?mid=4460


 

74期月供匯控以$75.74138購入38股,第36期月供領匯以$19.9購入198股,第28期月供中人壽以$33.7購入87股。下月供款比例不變。

 

《經濟學人》以《自由市場實驗告終》來形容香港通過「最低工資」,其負面影響與「珍姐」對香港旅遊業可謂異曲同工。據調查所得,最低薪酬於7/11及惠康出現,時薪$20,換句話說,7/11工資比OK低,惠康比百佳低,可惜,調查的目的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

 

核心問題,為何在相同工種會出現不同工資,點解唔做OK做7/11?點解唔做百佳做惠康?點解做麥當奴唔做大家樂?點解要工作唔申請綜援?以上的問題算唔算係另一條「無飯食點解唔食雞?」

突然想起在金融海嘯高峰期時,寫了篇《尋找供方佔優的工作》,是比較多回應的 文章,這次補充一段小故事。大專時代,自給自足,替人補習是個好選擇,時間短而時薪較高,退而求其次是在馬會做電話投注,時薪只是補習的三份一至一半,但 勝在穩定,而且每次工作也有幾小時,加上賽馬日與上課日並無沖突,縱使時薪遠比補習少,也做了不短的時間,直至找到足夠的補習工作為止。

高峰時期,一星期七份補習,時薪相差接近一倍,最高薪的一份是到大埔林村,由 於路途遠,坐火車再轉巴士,在村口再行幾分鐘小路,由大埔火車站來回,時間近一小時,每次補習兩小時,每周兩次。當時沒有任何(也不懂)計算,現在回想, 時薪高,是因為補償交通時間,若加上由大埔市中心來回的一小時,平均每小時時薪便與平均數相約。

時薪最低的一份補習在火炭,也是每周二次,每次一小時。當年家住大圍,這份補習剛巧與大埔那份同日,在大埔回家,順道在火炭多賺一小時,變相減低車費與車時的成本。

 

另一個低時薪的原因是,這份補習是由補習社承辦,補習社派一位補習老師到馬會宿舍的自修室,學生由小一至中五,自行在自修室做功課,有問題才找老師,基本上沒有任何壓力。相反,有一位名校高材生,目標是由全級30名升至頭10名,補習老師的要求便高得多,時薪也高於平均時薪。

尋找補習的工作,多數由朋友或學生介紹,朋友的網絡愈大,人緣愈好,加上學生 家長對自已的認同,工作便源源不絕。自已並非什麼補習天王,時薪多以公價,當「開工不足」的時候,不介意以較低的時薪接工作,當接了四、五份補習之後,便 擇肥而噬,也有試過為了幫朋友,不問價接下工作,另外,有同學在超市貼通示。綜合來說,人求你時時薪較高,你求人時時薪較低,求者,需求也。由於家長替子 女找補習老師時,需求出現,家長找合適的補習老師的信息成本很高很少家長會找三、五十個補習老師,逐一面試!),因而傾向試用,如《尋找供方佔優的工作》想出來的邏輯:

工資=市場最低工資+經驗工資(技術及應變)

 

試用期工資=市場最低工資+僱方預期經驗工資

試用期間:市場最低工資不斷消散,經驗工資得到確認
試用期完結:經驗工資得到確認,若高於或等於試用期工資便得可轉為長工。
補習老師的試用期一般很短,一次起,三、四次止,沒有家長有耐性以下一次測驗成績的好壞作決定。家長傾向在新老師第一次到來時,暗暗地觀察老師表現,除了全職主婦,否則家長時間成本高,第一堂定在星期六、日,家長認為合適便心中進行確認。

回說一連串的問題,安在家中冷氣房中,實在難以憑空想象,真正原因有待真正研究低下層工資結構的「有心人」解構,這裡嘗試在補習的一段往事,列出幾個可能性:

 

1. 時薪雖少,但工時較長,如時間的機會成本夠低,最終總所得反而較多;

 

2. 穩定性較高,對生活可預測性高,舒緩這方面的心理壓力;

 

3. 交通費:在屋企附近上班,交通費用低,除笨有精;

 

4. 工作時間彈性:若配合個人生活時間表,將接近零(甚至負值)的時間機會成本,轉為較低的薪金。

 

5. 工作的本質及壓力:同樣的工作,僱主的要求不同,工資亦不同。

 

6. 資訊不足,根本唔知幾個世界有僱主出較高的薪金。

 

自已曾經擁有「劈價」的權利得以轉行,「劈價」這種行為,在「最低工資」立法 之後,某些香港市民便永遠失去這權利!最弱勢的一群,將會是無資格申請綜援的人士,同時無資格做選民的一班新移民(來自世界各地),香港政府明文唔會幫 你,無選票,議員唔會優先幫你,在住滿七年之前,以前還可以接受「賤價」(例如每小時$20),在「最低工資」立法之後,競爭將會加劇,「最低工資」定得愈高,飯碗不保的機會愈大。

 

為保飯碗,競爭力較弱的勞方,最終會以變相減價的行為競爭。在統一價格之下競爭的例子俯拾皆是,印傭如是,八折的士如是,樓市差的時候,經紀自願調低佣金…將來,或許會出現勞方提供十送一優惠、勞方義工團、師徒制度重現(僱主付$33工資,收$13學費)…出現變相減價情況指日可待,只要有人發現競爭大至找不到工作,減薪求職便會如雨後春筍,幽為爭取更高「最低工資」而聲淚俱下的議員一默。

其實,最低工資在公務員體制老早已實行,在九七之後,經濟逆轉,一些工種的薪金與市場拉得老遠,欲減不得,大家也曾抱怨過吧。從經濟角度看事情,並無對錯,只有得失,得失代表利益的再分配,每一次加強管制,代表部份利益被管理行政費用蠶食,流入公務員及議員的手中。

 

交通供股完成,H股供股率99.28%,餘下24,714,007股,分配給25521份申請額外供股申請人。呢二萬幾份申請中,總共申請超過104億股,申請額外H股供股由10股到超過101億股,分配率由0.1%-100%,估計申請最少的10股可獲100%額外供股,其餘絕大部份人都是0.1%,換句話說,入表幾千股的投資者所得,可能比入表10股為少。

 

收妥交通銀行以及瑞地以股代息的股票,接下來還有以股代息的領匯,Clear Book愈來愈厚。

 

農行IPO過後,IPO靜了下來。接下來應該是第三季的寧波港及第四季的AIA,據報導,AIA年底前會在港上市,預算籌150-20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