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的動畫 讓四億中國小孩瘋狂

2010-7-19 商周





狼來了。沒想到,這個眾人耳熟能 詳的故事,經過巧手轉換竟帶進大把鈔票。寫下傳奇的這齣中國自創動畫,叫做《喜羊羊與灰太郎》。

「近四億中國十七歲以下的小朋友,沒有人不 知道喜羊羊,」亞太漫畫協會理事長黃志湧說。

以狼永遠吃不到羊為故事題材,五年來,喜羊羊已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等播出近六百集,最高收視率曾 達一七.三%,刷新動畫片收視紀錄;目前超過兩百家授權商,截至二○一三年的周邊商品授權金上看人民幣一億三千萬元。連法國的《歐洲時報》也說這是一隻 「招財羊」。

去年春節上映的首部喜羊羊賀歲動畫電影《牛氣沖天》,更以人民幣六百萬元成本,在中國創造約十五倍的投資報酬;今年春節第二部 電影《虎虎生威》則投入人民幣一千三百萬元,寫下近一億三千萬元票房,再次成為中國史上最賣座國產動畫片。

對比之前的中國動畫電影,喜羊羊 可說是異數。

○六年以人民幣一億三千萬元創最高投資成本的《魔比斯環》,票房僅兩百萬元,慘賠收場;○八年,以人民幣三千多萬元票房破中國 動畫紀錄的《風雲決》,相對六千多萬元投資仍入不敷出。

前年,台灣MOMO親子台引進喜羊羊,該台總經理陳景怡說,現今收視率居有線台帶狀 卡通前五名;台灣唱片業者金牌大風也為喜羊羊首度跨足電影,《虎虎生威》將在今年暑期院線片大舉攻台。

喜羊羊爆紅,幕後推手廣東原創動力總 經理盧永強是最大功臣。

做編劇、綜藝起家 困境:不諳生意經而收手

故事從一九八○年代說起。從小喜歡動畫,出生香港的四年級 生盧永強,當時已在港、台的無線台擔任多年編劇,並曾專責掌握編劇團隊創意進度。這期間,讓他累積人脈。

一九九二年的一個機緣,他離開香港 赴廣州發展。「第一次聽到有人能拿到這種機會,」盧永強回憶,那是溫拿五虎之一的陳友,取得登陸製作綜藝節目的權利,他就去當了製作經理,最風光時,節目 在中國二十多個電視台播出。

收視率高,廣告卻難以回收,苦撐五年後收手。「我只是負責把節目做好,等於我就是炒菜。」當時只管創作,還不懂 生意經的盧永強,首次意識到「客人很願意吃,但吃完沒人付錢」等問題。

棄戲劇、改賭動畫 轉機:從低技術領域切入

但失業的他 無心多做思考。生計壓力在即,他赴上海與北京重拾戲劇老本行。二○○一年底,盧永強又碰上生涯轉折,電視劇環境丕變,古裝片無法上黃金時段,海外市場也遭 日、韓劇侵襲而萎縮,正好過去的廣州團隊邀他回去重整旗鼓,有人提出想做動畫,他大表贊成。

「電視劇(每集)你投四十萬(成本)拍三十集, (運作)三到六個月,(人民幣)一千二百萬就燒完了,如果戲發不出去,沒有後續,會面臨很大風險;」盧永強仔細分析,「但動畫做完可以放,一個有生命力的 動畫,可以延續幾十年,不斷增加養分內容,做出一個品牌。」

可是,當時中國動畫業低迷,團隊成員擔心、爭論許久,盧永強最後大膽決定轉進, 「如果與其都是賭,……那我會贊成賭在動畫上,不要賭在戲劇上。」回想這一把,盧永強帶點廣東腔的口音,與他的外表一樣平靜。

選定方向,資 金是當務之急。為降低成本,他選擇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平面動畫(flash)切入。

中華動漫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朱鴻琦坦言,相較中國其他動畫 公司,廣東原創動力平面動畫創作質感並不好,因此初期沒人看好,他們是憑著在創意面盡最大努力與堅持而成功。

「專業和小朋友眼光是兩碼子 事,」黃志湧補充,平面動畫雖不夠精緻,但孩童只在意有趣與否。

多年綜藝與戲劇節目經驗,盧永強很清楚動畫要成功吸引觀眾,先決條件還是故 事娛樂性,而非技術。

要歡樂、拒絕說教 籌碼:拉長集數帶動風潮

中國一般認為動漫要以教育功能至上,但盧永強參考迪士尼成功 經驗,以「要歡樂,不要說教」為創作原則。「影視產品都必須有娛樂的價值。……他(觀眾)看不懂裡面偉大的含義無所謂。他前面覺得很好玩、很好笑就好 了。」盧永強說得坦白。

回想從小看卡通,盧永強發現,歐美、日本知名作品都以家庭元素為題材,如《辛普森家庭》、《蠟筆小新》、《櫻桃小丸 子》。於是,總投入人民幣四百萬元,以中國南方城市小家庭為背景,描述親子生活趣事的首部原創動畫《寶貝女兒好媽媽》誕生。

○四年播出後, 收視率最高曾達一三%,盧永強卻吃盡苦頭。「第一次看到這個錢,會心寒。我前一年投四百萬(成本),現在才回來那麼一點。」最早電視台普遍無動畫購片預 算,只以廣告時段交換,盧永強還得張羅廣告。

廣告主普遍認為只有四十集,效益不佳,讓盧永強明白,想獲利,就得玩大的,要拉長集數。此外, 他們自行開發的寶貝媽媽公仔也虧本,除了集數太少帶動不了風潮,事後玩具批發等相關業者也點醒盧永強,「小人頭玩具沒有動物好賣。」

著眼周 邊商品龐大商機,第二部片,盧永強改以動物為主角。他與團隊構思多種組合,最終,童話故事最常見的狼與羊脫穎而出。

盧永強也把娛樂性帶進 來。「有點像麵包超人的感覺,」陳景怡觀察,喜羊羊靠智慧趕走灰太郎成為英雄,狼永遠吃不到羊而被老婆海扁,故事簡單又有趣,角色也可愛討喜。

為 確保廣告收入,盧永強以過去收視率為籌碼,讓電視台接受一年二百零八集,每天固定時段播出的合約。二○○五年中,喜羊羊陸續在各台播出,不料仍重演收視率 高但資金流回收慢的問題。

做原創、不接代工 堅持:夥伴出走也要苦撐

「比方投入九百萬(成本)做第二年的內容,第二年播出, 可能回收二○%或三○%……。第二年你要再加(投入成本),不然第三年沒東西。」他回憶,○六、○七年都曾半年發不出薪水。如今他還難忘「銀行看我們都 躲」的往事。

有員工擔心公司倒閉,另謀出路,連創業夥伴創意總監也出走。面對挫折,盧永強仍推掉現金馬上入袋的代工單,用借錢和主管減薪等 方式苦撐。

「動畫人的夢想,都是希望能做到自己原創的東西,跟人家做代工,那個紅色是人家規定,藍色是他規定的,沒有意思。」盧永強強調, 「最重要是,我們如果停掉再重新啟動,就更困難。」

讓盧永強願意堅持的另一個原因是,「其實我們看到幾個數據,覺得不是沒依據,盲目去 做。」○七年授權出版社的喜羊羊主題圖書,隔年賣出四百萬冊,「如果有觀眾願意掏十塊錢(人民幣)去買書,說不定有觀眾願意再掏六十塊錢進電影院。」盧永 強便在外界不看好下,籌備電影。

拚品質、品牌效益 夢想:做華人自己的動畫

「四百萬(冊)銷售裡,有二○%的人進電影院也有 八十萬,六十塊(人民幣)一張票,我們大概有四千(八百)萬(元票房)。」盧永強盤算,投入人民幣六百萬元成本絕不虧錢。

沒想到,這部《牛 氣沖天》創下人民幣近九千萬元票房。「在它很受歡迎之後,我知道要保護它,讓它有比較長的生命力。」從電視動畫到出版、原創電影、音樂劇與周邊商品,盧永 強用不同平台維持喜羊羊在觀眾心中的品質與品牌效益,也一舉解決資金問題。

金牌大風營運長黃家勤說,喜羊羊在中國創造出的能量與成功經驗, 是他願意投資並引進台灣的主因。

「想創造華人自己的動畫,和提供小朋友一個正面形象的熱情,是我對盧總(盧永強)最深刻的印象,」他補充。

「無 論碰到什麼困難,或說未來成功還是不成功,先問自己願不願意去做。」談到對時間的堅持,不只語氣,盧永強的眼神在眼鏡鏡片下同樣堅定,「必須有個累積的過 程,累積到一定程度……,有一天就會發現,突然間,大家都很喜歡你的東西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