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融合的困惑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7/373992.html

早几年在外面吃饭,发现大凡中餐西做,比纯中式要贵许多。很多高端的餐厅都标榜自己的“色、香、味、形、器”为 “融合”菜式。
“融合”的道理,从那时候开始慢慢悟起来了。

公司以前推行客户服务至上的文化,我在公司天天要做员工“洗脑”工作,有一日早上起床,太太说我昨晚说梦话了,我不禁心虚,怕晚上思维不如白天那般 阳光灿烂,泄露出我内心核心机密来,忙追问我说了什么。太太回答曰,只一句“Customer services”(客户服务)。

长舒一口气后,我不禁喜叹,全盘西化,终于让一部分人的一部分思维也先英语化起来了。

随后几年,我经历不同的职业生涯,以西化的锐意进取、勇毅煊赫的气焰博取我在外企拜将封侯的功名之路。

但逐渐地,我发现,无论是我那些去美利坚学成回来的同学,还是我们这些为外企工作英文流利的中国人,西方人总觉得我们跟他们不一样。

想想也是,哪有东方人说西方话,懂西方文化会胜过西方人的道理。

但这不能成为拒绝融入的借口。我的那些德国上司和同事,反而尊中华文明为万邦之轩冕,言必引用几句孔子、老子、孙子的,来上海出差的,必请我带他们 去东台路、城隍庙置办一些真假古玩,回去搁摆于客厅里,快意一把东方文化之瘾。

于是我在三十几岁刚刚升任公司CEO时,励志开始读四书五经,学“儒、释、道”,习亚洲文化历史。平日里虽还言必夹带英文,但办公室里已是西藏的家 具、印度的摆设、中国题材的油画、越南的茶具,一派融合景象。

经年累积,我遇国人即用国语聊西式文明,谈外国的声色犬马;见老外便用英语谈亚细亚之琴棋书画,哲学历史,饭桌信天游水平,渐呈学贯中西之假象,已 基本能讹住老外,唬住国人,不再小觑我等融合之辈。

本来,异族文化血胤的混合和文化交织,是中华文明长存之一大原因。但到底什么能让我们立得住、立得稳,恐怕是有门道的。

前年,我们的 EMBA班在法国上课时做了一个价值观道德困境的测试,发现一个班里,对同一问题,居然分成了三个不同的派系,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看法,东方人有东方人的看 法,还有的,是将东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

最近网上炒得热闹的学历门事件,网友评价说,100个美国人只有一个价值观,诚实,所以他们一定会让当事者引咎辞职。而100个日本人也会只有一个 价值观,那就是担当,所以他们一定会让当事人谢罪。

不过,换了100个中国人,价值标准则会变成中庸,考虑留个面子给当事人,让他下了台阶,保不准行走江湖时还有事相求。

这中庸的态度,跟当时我们做的价值观道德困境的测试非常相似。就是所谓的融合派,其价值观不西也不中。既实用主义,到了罗马的山头,就唱罗马的山 歌,又无所适从,不知本从何立。

其实这几年的外资高管生涯,身处多元文化,我也常有如此的困惑,一方面,我受到的高管训练是文化融合,对不同的人找到并使用不同的领导力,但另一方 面,我的前辈、导师都教导我要做自己。

我在想,这并不矛盾。一个不了解自己,不能领导自己的人,是不能领导外界的。西方的领导力讲 Leadership from inside out, 翻译成中文可以是内修外弘,内圣外王。

曾经面对一个操流利英文,美国留学回来,又有很好早年台湾教育所积累的国学教养的人士,我知道我必须显露“德性”(Show character)——林语堂先生在《吾国吾民》书中说“德性”在西方为力量、勇气、谈吐的直接和坦诚;而在中国文化中,这个词儿的意思为性情温和圆 熟,熟筹深虑,平和及永远模棱两可。

这仿佛是个两难,我不知是表现为敏于事而慎于言的中式成熟老苍,还是“仰昂我的头颅,爽爽直直回答人家”的西式勇毅。

看来所谓中西之融合,吃贯中西远比学贯中西易,贯而不融是常规的境界,而要在多元外资体系环境中, 明晰融合定位之本而生融合之道,还有漫漫长路要走。

(作者为前贝塔斯曼旗下欧唯特信息系统中国区CEO,上海交大-马赛商学院AEMBA在读学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