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同程旅遊創始人吳誌祥:市場上從來都是高頻打低頻取勝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094

同程網創始人吳誌祥。 (CFP/圖)

在2014年春節的前一天,當時我們開會,告訴大家春節怎麽與攜程打仗,其中有4個幹部說,我們不想跟著一個即將沈下去的船一起沈下去,我們所有的人都抱頭痛哭,哭完之後繼續幹活。

在線旅遊的競爭就是一場馬拉松,跑道、跑姿、跑速決定了這場競爭的輸贏。你選擇什麽樣的跑道,用什麽樣的跑法,獲得什麽樣的跑速決定了你公司能夠有多大的價值。

市場上從來都是高頻打低頻取勝,低頻打高頻很少見勝過。滴滴打易到的時候,也是高頻打低頻,滴滴用一年拿下了易到。

不能生活在蘇州的桃花源里

我1976年出生在江蘇淮安的一個農村家庭,1994年考入蘇州大學旅遊專業,1998年畢業之後,當過老師,後來在蘇州的一家旅遊公司工作,2001年進入阿里巴巴做銷售。

有一天,在和朋友交流的時候,大家突然想為什麽不能做旅遊業的B2B業務,這個想法一下子被點燃了。2002年,我就從阿里辭職,和大學同學、老師四個人開始創業。

經過兩年的積累,在2004年,我們創辦了同程網,剛開始做的是網上名片業務,就是把全國很多家旅行社的名片和服務放在網上,每家收1000元/年,這個產品做到了我們的第一個100萬。

2004年我們遭遇了公司發展的第一次危機,當時進行了一次擴張,其實就是我們多招了二三十個人,然後多拿了幾間辦公室,結果發現賬上沒錢了,後來就趕緊到處談業務,後來也扛過去了。

2006年我參加央視的《贏在中國》節目,最終拿到了第五名。參加完這個比賽之後,我才知道什麽叫做商業模式,這比“如何賺錢”高大上多了,也知道了融資對於公司的重要性。比賽後,我們決心融一筆錢,並不斷嘗試各種模式。那段時間,大概跑遍了上海最高檔的寫字樓去找VC,但都石沈大海。

在我們自己都快要放棄的時候,2007年7月,蘇州的一個投資人主動找到我們。到2008年4月,公司的第一筆融資1500萬到賬,這個時候我給公司請了一個保潔阿姨,從此大家再不用自己打掃衛生了。

2008年的第一次融資,讓公司走上發展的快車道。到了2012年的時候,騰訊也給我們投資了數千萬。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在做休閑遊市場了,並且在景區門票市場上快速發展。

2014年年初我們拿到騰訊的5億,這讓我們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就是要做休閑遊市場第一。在此之前,我們都是一個月才出差兩三次,一周基本上都是在公司里的,當時一千多人都是這樣,我們生活在蘇州的桃花源里面,過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日子。

但是在拿了騰訊的5億之後,我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現在,我很少待在蘇州,基本上都在北京上海深圳出差,談合作、引進人才等等。其他同事也都在擁抱變化,我們曾經多次在一夜之間進行上千人的調整。

兩個小時後死敵變夥伴

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開始做景區門票業務,後來做到景區門票市場上的第一。

到2013年,攜程從半夢半醒之中蘇醒,開始圍追堵截同程,我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比如門票業務,攜程與同程開始打價格戰。在2014年春節的前一天,當時我們開會,告訴大家春節怎麽與攜程打仗,其中有4個幹部說,我們不想跟著一個即將沈下去的船一起沈下去,我們所有的人都抱頭痛哭,哭完之後繼續幹活。

2014年春節,整個景區事業部1200多名同事都沒有休息,每個景點都有我們的同事工作,半天匯報一下同程進去多少,攜程進去多少,我們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措施把客人奪回來。

春節後,騰訊對同程進行了至關重要的第二輪投資5億元人民幣,給我們打了一針強心劑,所以我們當時馬上宣布投入4億,去和攜程打仗。當時要求每個同事在一個月的時間,必須拿下一個以上的獨家景點,他們帶好合同出去,如果不把蓋好章的合同拿回來就不要回來了。大概用了25天的時間,我們就拿下了一千多個獨家景點。

當時我們並不抱有任何希望,也沒有任何勝算,就想著打完最後一顆子彈,打到最後一個人就結束了。其實怎麽可能有希望呢,就算拿5個億,一個季度就要燒掉1億元,攜程賬上有100個億,所以不會有任何希望,但是只是覺得不甘心,當時也不是特別懂,反正就是覺得不管怎樣,反正賬上有錢,不能投降不能認輸,就是要跟他打。

但當1個億還沒有燒完的時候,攜程就入股我們了,給我們14個億。那是去年4月28日,攜程給我們信息,說雙方可不可以坐下來談一下,我們不要惡性競爭,要良性競爭,當時攜程談到他們創業的時候,在景區門口賣門票差點被當成黃牛抓起來,我們感覺大家創業都是不容易的,所以兩個小時談完,攜程投資14億成為我們第二大股東。

兩個小時之前的死敵,一下子扔了14億就回去了,我們當時坐在包廂里,五個合夥人面面相覷,這是真的嗎?

雖然我們當時賬上有20億,但依然是一家沒有未來的公司,所以內心更著急了。當時我們所有的訂單都是來自PC端,手機終端上沒有表現,這是一件很恥辱的事情。PC不代表未來,未來是手機終端。

以前,我們沒搞明白無線端該怎麽搞,不明白,沒有人才隊伍,也不清楚未來怎麽打法,所以在無線方面不敢投入,移動終端的表現就非常差。

之後,我們推出“1元玩景點”的創意,做了3000場,以前我們在行業的手機App下載量排名是第十六。到2014年10月底,我們就已經是第三。

在那段時間里,我們燒了很多錢,總共投入差不多6億左右,搞了“1元門票”,全公司都往手機終端上靠攏。2014年5月份,PC端的員工一夜之間全部分派到無線事業部去了。

跟攜程的這一仗,是我們的第三個關鍵性節點,這件事讓我們知道再難也要咬牙堅持。我們也是因為做到了門票的第一,才有資格去打這一仗,並且最終還獲得對手的認可。

攜程對我們公司的價值在於,在無線方面起到了比較大的作用,另外就是同程的文化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過去的執行力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開放、包容、創新的要素。

三跑定價值

在線旅遊的競爭就是一場馬拉松,跑道、跑姿、跑速決定了這場競爭的輸贏。你選擇什麽樣的跑道,用什麽樣的跑法,獲得什麽樣的跑速決定了你公司能夠有多大的價值。

在2014年3月21日公司十年戰略新聞發布會的時候,我們確定了自己的目標——做休閑遊市場第一名。

我們首先是選擇了休閑遊的跑道。當時確定要跟攜程差異化競爭,肯定要有自己非常明確的市場定位,我們看好這個市場。同程當時景區門票是市場第一,我們能不能從門票延展出去,從門票到機票、酒店,再到國內遊、郵輪遊、出境遊,我們是順著這個思路去做的。

我們現在是跟另一個在線旅遊網站,站在同一個跑道上,“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能是你死我活。從跑法上來講,我們采用的是“頻度+滿意度”。

所謂頻度就是手機移動端的使用頻度。現在,我每周都會給新員工講3個小時課,在講課之前我都會問他們一個問題,在你決定應聘同程之前,你的手機上裝了什麽客戶端。調查發現,幾乎所有人都裝了美團,60%-70%的人裝了攜程,50%-60%的人舉手表示裝了同程,只有10%不到的人裝了我們另一家競爭對手的App。

為什麽裝同程,因為它不僅能夠旅遊,還能定火車票、飛機票、酒店、玩樂、電影票,使用的頻度會比較多一點,而頻度決定了我的使用場景比別人豐富,決定了我獲得用戶的成本比別人要低,我一年服務用戶的數量是他的10倍。

但是我也有不如競爭對手的地方,品牌比較弱,第二在出境遊上不如別人。但我覺得這個是可以通過時間來彌補的,再有兩年時間我肯定能夠超過競爭對手。頻度+滿意度的打法,決定了我肯定能夠超過其他競爭對手。

在線旅遊行業,到2013年,我們是唯一一家盈收和利潤增長都是100%的公司,我們每一次的預算都比較準,不僅公司每年營收增長,利潤還能增長。這也是後來騰訊再次投資我們的一個重要因素。

頻度主要是通過移動終端來實現,而為了推動無線端發展的時候,更多地讓小的團隊更有成就感,推動團隊的創新,讓小團隊帶動公司,而不是公司去推動團隊,所以我們更多的決定是讓團隊自己去做,讓聽得見炮火的人去做決定,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從2014年5月到現在,我們孵化成功的BU(企業中泛指業務單元)大概有8個,目前正常孵化的SBU大概有10個。從內部進行創新創業,給他一個培訓、平臺、流量、資金、團隊,他就能夠往上爬,就跟一個種子種下去,它總是向上長的。在公司內部創業成功的可能性比在外面要大10倍。

在公司里,從來都是賽馬不相馬,有本事你就跑出來,沒本事就被淘汰掉了,每個季度我們都會有SBU晉升,也會有被淘汰掉的。

過去在PC時代,消費者在不同的服務商和網站上遷移的成本幾乎為零,但在手機時代,消費者的遷移成本非常高,同一類型的產品,消費者不會裝超過3個,所以只有前三才能活下來,其他的會活得非常難,流量才是最關鍵的。

今年以來,在8個月的時間里, 我們的用戶消費頻度增長了50%,人均消費頻度得到了非常好的提升。

頻度雖然提高了,但滿意度決定了用戶的忠誠度,決定了購買用戶的成本能不能變現。比如說,我花20塊錢買一個周邊遊的用戶,把他服務好了,他可能就會買我出境遊的產品。而如果你花200塊錢買一個出境遊的用戶,沒有把他服務好,他就離你而去了,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還倒貼了錢。

市場上從來都是高頻打低頻取勝,低頻打高頻很少見勝過。滴滴打易到的時候,也是高頻打低頻,滴滴用一年拿下了易到。高頻打低頻雖然比較容易勝,但是要註意滿意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我們公司的LED屏上,每天都有最佳表現、最差表現,而且我們對滿意度抓得力度非常大。

今天公司的任何一條差評,第二天就會定位到這個差評的責任人,然後對責任人進行處理,提出整改意見。整個公司里面,每天都會公布所有BU好評和差評的排名,我們就告訴你,如果不能服務好用戶,在公司里就是沒有價值的。

吳誌祥1998年畢業於蘇州大學旅遊專業,四年後,他拉了一個大學同學和一個老師,開始了創業。2004年正式創辦同程網,這家網站從最初的四個人膨脹到現在的近6000人。

在線旅遊市場上,攜程、藝龍、途牛已先後上市,同程顯然不屬於第一梯隊的OTA公司,但是從2014年以來,同程接二連三拿到了融資,先是2014年初騰訊的5億,接著是攜程的近14億,2015年7月萬達等公司又投資60億於同程網。此時的同程不差錢,但和所有的互聯網公司一樣,處於“燒錢”階段,吳誌祥管這叫戰略性虧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49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