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換裝備容易,換腦筋難” 俄羅斯裁軍得與失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091

當地時間2015年9月24日,俄羅斯Ka-52鱷魚攻擊直升機和Mi-8AMTSh運輸攻擊直升機亮相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飛行訓練。 (CFP/圖)

2008年以來,俄軍放棄大戰體制,打破以往的方面軍、集團軍、師、團建制,向小型化、輕型化、模塊化方向轉變,可以說是對二戰以來的傳統體制編制進行的顛覆性改變。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只要問題不涉及自己的部門,大家都表示應該進行堅決徹底的改革;而一旦觸及部門和個人利益,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走向反面。

2015年8月1日,由空天防禦兵和空軍合並而成的空天軍作為俄羅斯的新軍種,並開始投入戰鬥值班。這其實是普京在2014年12月國防部部委會議結束後下達的命令。

俄羅斯《國防》雜誌主編科羅特琴科認為,空天部隊的成立,意味著美國未來無法將其“快速全球打擊”計劃付諸實施。

美國戰火燒到太空

美國主導的幾次局部戰爭,都是以空天襲擊為基礎,航空武器執行進攻任務,航天系統負責保障。這還只是初級階段,今後,從太空發射導彈只需要幾分鐘,毫無疑問太空武器會成為主角。而防禦手段主要以空防為主的俄羅斯,未來面對空天襲擊將可能束手無策。

由此,俄羅斯得出結論,美國將有很大可能發展“天對天”和“天對地”天基打擊武器。

從國際法角度看,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外,在太空中施行敵對活動實際上是不受約束的。而從現有技術來看,它也難以監控和判斷。

因此,俄羅斯一直在強化空天防禦,把它作為一種戰略遏制手段。原因顯而易見,因為美國把戰火燒到了太空。

俄羅斯將空天防禦力量的基本職能定位為,避免美國對俄發動“斬首式”空天突擊,對國家重要戰略方向和地區提供有效的防空反導掩護,保住戰略核設施,以維護戰略穩定。也就是說,保住核反擊力量仍然是首選。而這也會給敵方造成心理震懾,迫使其放棄入侵的企圖。

空天軍成立後,空天防禦依然由俄軍總參謀部總指揮,由空天軍總司令部直接指揮。空天軍將負責集中指揮值班中的航空、防空和反導力量,以及軌道衛星集群的發射和管理。導彈襲擊預警和太空監控系統也是其所轄範圍。俄空天防禦能力可具體分為空天偵察預警能力、戰略反導能力和國土防空能力。

然而,俄羅斯的空天防禦系統是一項耗資巨大的工程,技術難度也非常大,目前無論功能還是編制都還遠沒有到位。要建立覆蓋俄羅斯全境、無縫鏈接的防禦系統,在理論上是無法實現的。

2008年以來,俄軍改革汲取了當代國內外戰爭的經驗教訓,也註重吸收西方主要國家軍隊體制編制的長處。采取的激進式改革確實為俄軍帶來了新面貌,但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雖然俄軍進行了一些修補性的糾偏,但部分“後遺癥”短期內尚難以消退。

俄羅斯維和狙擊部隊士兵進行戰術訓練。 (CFP/圖)

效仿美國?

“俄軍指揮體制的改革應向美軍學習。”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伊戈爾·巴雷諾夫曾明確表示。美國的五個地區司令部分管全球防務,4個專業職能司令部分管全軍運輸、戰略打擊、特種作戰等食物。這些司令部都不是單一軍種駐防,而是多軍兵種在廣闊戰場空間內,應作戰需求迅速組織協調各作戰單元的概念。

也因此,綜觀過去的軌跡,俄羅斯正試圖走一條類似於美國的“聯合司令部”之路。

2010年12月,俄軍將六大軍區改組合並為四個加強軍區,成為三軍聯合作戰指揮司令部,分別對應了東、西、南、中四大戰略方向,負責對轄區內的陸、海、空軍戰役集團實施統一作戰指揮。軍種總司令部主要負責本軍種的建設與發展,而不再擁有作戰指揮權。

這使得各戰略方向力量處在更加集中統一指揮之下,打破了以往同一方向軍隊分屬不同軍區、不同軍種和部門指揮的體制壁壘,使作戰指揮更加順暢。比如西部軍區,就一下子整合了原莫斯科軍區、列寧格勒軍區、北方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加里寧格勒特別區5個單位,統一負責歐洲戰區及附近水域的行動。

這意味著,在俄每一個潛在危險方向,有能力對抗軍事威脅的所有力量“握成了一個拳頭”,擁有共同的司令部,共同的偵察、情報、後勤及其他保障。而戰略火箭兵、彈道導彈核潛艇、太空兵、遠程航空兵和空降兵仍直屬於莫斯科。

據估計,改革後軍區聯合作戰能力提高了1倍多。今後再應對像車臣戰爭、俄格沖突這類戰爭,既不用臨時組建聯合指揮機構,也不用從其他戰略方向抽調部隊進行增援,軍區司令部就可獨立處置。

然而,新上任的聯合戰略司令部司令,將要指揮的是諸軍兵種聯合部隊,將掌管空軍、海軍及所有其他部隊,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他有多大的把握指揮,該怎麽做,誰都不清楚。在好的情況下,一些軍區司令知道直升機怎麽升空,可對諸兵種合成防空戰就一竅不通了。他們又該如何指揮艦隊?沒人能回答這些問題。

這里還存在著軍種文化障礙。俄羅斯陸軍、海軍不只是不同軍種問題,在歷史上就是兩支軍隊。這兩個軍種文化不同,使用的術語也不一樣。其他軍種,包括其他強力部門的軍隊,與陸軍文化傳統一致,聯合相對容易,但與海軍的聯合卻困難得多。

目前俄陸軍指揮員難以擔負跨軍種指揮的重任,有聯合指揮經驗的多是海軍將領。早在1990年代中期,俄軍就在遠東勘察加半島和西部的加里寧格勒地區組建了兩個由海軍指揮的跨軍種戰役集團,在聯合訓練與聯合指揮上取得良好效果。但俄羅斯的大陸軍傳統,使其很難接受海軍將領擔任戰區指揮員的現實。

此外,俄軍種指揮學院和總參軍事學院都沒有開設聯合職業教育專業,中高級軍官特別是陸、海軍軍官交叉任職並不普遍。

“每個司令部都要解決十分廣泛的問題,這需要有專業技能的幹部,許多問題將是第一次出現,而我軍幾乎沒有具備跨軍兵種指揮經驗的人。要擁有這種經驗,需要不只一年,需要讓新一代軍官成長起來。”俄政治和軍事分析研究所所長沙拉溫這樣說道。

1992年蘇聯解體時,俄軍總兵力為280萬人。到1995年底,裁減了110萬,編制員額為170萬人;1996年至1999年,俄軍共裁減了50萬,總兵力降至120萬人。 (梁淑怡/圖)

(梁淑怡/圖)

“打大仗”和“蘇聯式”

這意味著,俄軍必須結合演習不斷修正、磨合,積累經驗。有歷史為鑒,俄軍過去的改革經常是半途而廢或出現反複。

1997年,俄羅斯決定通過以軍區為基礎,賦予軍區領導機關戰役-戰略司令部地位的方式,組建聯合軍事指揮機構。但組建沒有取得成功,因為當時總參謀部沒有進行改革,軍區司令得不到相應的權限。

到了2004年,俄羅斯對俄軍總參謀部進行改革。改革主要內容是總參謀部主要職能是制定戰略計劃,將作戰指揮權下放。2005年,時任俄羅斯武裝力量總參謀長的尤里·巴魯耶夫斯基上將提議啟動作戰指揮體制改革,決定組建西部地區司令部、南部地區司令部和東部地區司令部。

但這個方案剛出臺,就遭到了武裝力量各階層的強烈抵制。無奈,俄羅斯只能先在東部地區司令部進行實驗。結果由於地區司令部是疊加在軍區之上的重複指揮機構,職權不清,實驗進行了3年,就被迫宣告中止。

由於一系列原因,其中最重要的還是經濟因素,俄羅斯決定逐步落實上述改革措施。2006年5月,俄羅斯國防部代表會議通過了原則性決議,決定在2010-2015年期間組建俄羅斯武裝力量地區司令部。然而直到今天,主要措施的基本指導思想在整體上還停留在決議層面上,而最高軍事當局的主官已經換了好幾茬。

可以說,俄軍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是資金、不是裝備、不是編制,而是觀念。

俄軍高級將領中間,“打大仗”的傳統觀念和“蘇聯式”的建軍理念普遍存在並且根深蒂固。

2008年以來,俄軍放棄大戰體制,打破以往的方面軍、集團軍、師、團建制,向小型化、輕型化、模塊化方向轉變,可以說是對二戰以來的傳統體制編制進行的顛覆性改變。也正因此,許多人對改革不理解,尤其是在傳統觀念與集團和個人利益相互作用的情況下,從高級將領到普通軍官都有大批人辭職抗議。

事情往往就是這樣:只要問題不涉及自己的部門,大家都表示應該進行堅決徹底的改革;而一旦觸及部門和個人利益,人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走向反面。

在第一階段改革結束後,由於對新編部隊的評估結果並不理想——60%的旅“及格”,1/3為“良好”,陸軍沒有一個旅被評為“優秀”——時任俄羅斯防長謝爾久科夫的軍事改革遭到了猛烈抨擊,人們說他不懂軍事,只是一個“家具販子”而已。

所以說,換裝備容易,換腦筋難,思想觀念問題得不到根本解決,即便實行了新編制、列裝了新武器,最終的改革效果如何也多有疑問。

如今,俄軍新的指揮機構的確已經建立並開始運作了,但要完全發揮作用,則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不懈努力。

走極端是俄軍改革通病

在由謝爾久科夫主導的最新一次軍事改革中,俄軍追求一步到位,打破了以往先試點再推廣的習慣。

“以往改革都要先進行試點,試來試去結果不了了之。這次我要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最複雜的問題。”前防長謝爾久科夫的話證明了這一點。2008年以來的改革動作既大又快,全面鋪開。當改革受到軍內高級將領的反對和抵制時,俄領導人通過高層換血的方式強行推進改革,撤換了以前總參謀長巴盧耶夫斯基大將為代表的一大批高級將領。

但大刀闊斧必然傷筋動骨。許多機關和部隊在一段時期內陷入混亂,俄軍內部穩定面臨嚴峻考驗。

首當其沖是軍隊人數遭受質疑。在2008年的“新面貌”軍事改革中,再次提出了裁軍指標:武裝力量由113.4萬裁至100萬。

為何要把俄軍人數裁到百萬以內?俄國防部說,這一數字是最優的選擇。據說這是從領土面積、邊界長度、國家經濟實力、適齡應征服兵役者數量等角度綜合考慮的結果。

但對於這個數字,俄羅斯學界並不買賬。俄知名軍事專家阿爾巴托夫提出異議:“沒有哪個國家的軍隊正好是100萬,或者多一點,或者少一些”。整數聽上去很美,但這跟俄羅斯軍事學說毫無關系。軍隊人數應該是與國家當前和今後面臨的軍事威脅掛鉤。還有專家提出,大量削減軍官和取消準尉不可能不對軍隊的戰備狀態產生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不是向著最好的方向——兩年來俄軍已從軍官過剩變成了軍官不足。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建議參考米留金改革的做法。當年,米留金元帥向沙皇提交了自己的軍事改革方案。亞歷山大二世向自己的國防部長提出了各種問題,一問就是好幾個小時。聽完所有答案後,他告訴米留金:“去吧,去向整個俄羅斯宣傳自己的計劃。我在得知專家對你計劃的看法後,再決定是否通過這一改革方案。”最終,米留金的方案大體獲得通過,但也進行了許多修改。沙皇賦予改革“神聖”的意義,軍隊也明白了改革實質,並對部長給予大力支持。米留金很早就開始不分晝夜地向軍隊宣講自己的想法,說服存有疑慮者。其改革的最終成果非常顯著:它重塑了軍隊。

有俄軍專家奉勸,如今的改革家不妨也學學自己的先輩。軍方首長們離開莫斯科,深入軍中,向官兵解釋改革的實質所在,解答問題,這是件好事。但一旦觸及尖銳、具體的問題,一些將軍就不知所措了,甚至會犯老毛病——放狠話威脅那些提出刁鉆問題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