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再推信貸資產證券化

2013-09-02  TWM
 
 

 

目前經濟放緩,信貸資產證券化在強調控制風險中逐步推進◎ 本刊記者 張宇哲 文zhangyuzhe.blog.caixin.com 8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

這是繼7月初,國務院發佈「金十條」 (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 ) , 「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化發展」之後的進一步表態。

8月29日凌晨,央行官網發佈文章稱,央行將會同有關金融監管部門,在尊重發行人自主選擇發行窗口的基礎上,引導大盤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跨市場發行。這既可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投資者範圍,有利於共同識別風險,實現金融資源優化配置 ;也可以滿足交易所的投資者資產配置需求。

銀監會高層曾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示,主動與央行、證監會、保監會配合協調,研究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態化發展並轉移到交易所銷售。

對本次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額度,央行和銀監會人士表示「尚未確定」 。

信貸資產證券化被認為是盤活商業銀行資產存量、調節風險集中度和資產負債表的有效工具,也被認為是化解當前銀行理財、銀信合作、銀證合作等非標資產風險的出口。 「有了這個工具,影子銀行的規模就不會膨脹太快。 」 海通證券人士認為。

此舉在業內看來,離「信貸資產證 券化常規化」仍有諸多差距。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斌認為,信貸資產證券化一直試試停停,並沒有真正地成為常態化產品。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結構基本標準沒有確立,存量談不上規模,定價機制不完善,市場交易也缺乏足夠的活躍度。

中信證券主管固定收益業務的執委劉威表示,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瓶頸越來越多體現在基礎設施上, 「這需要多部門的有序、有力的規劃和協調,否則又是一個空中樓閣」 。

央行新聞發言人表示,目前中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剛剛起步,納入證券化的信貸資產種類有限,各項制度初步建立,仍然處於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常規發展的初期,需要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穩步擴大試點。

「欲速則不達。 」世界銀行東亞及太平洋金融發展局首席金融專家王君對此評價,一級市場的整套基礎制度不規範,二級市場就會出現產品流動性不好、規模做不大、市場做不深的情況。

必要條件缺失

2009年後,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試點一度停滯。央行數據顯示,自2005年開始試點至2008年底,共11家境內金融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17單、總計667.83億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

受美國次貸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11年第二次試點啟動至今,共6家金融機構發行了6單、總計228.5億元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

陳斌認為,這些前期的證券化實踐為普及證券化知識,培養市場主體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更重要的是,這些實踐在法律、技術、市場、監管等層面對中國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進行了比較充分的壓力測試。經過測試,幾乎所有的問題都擺出來了。

他指出,信貸資產證券化實現常態化需打通五個環節 :基礎資產合格標準的定義; 建立風險隔離保護的法律制度,這關係到真實交易和破產隔離;拓展信託法律關係的適用範圍;建立涵蓋廣和法律效力高的動產、不動產等登記公示制度;調整目前在真實交易和資產受益環節的稅收重複問題,這是減少證券化成本、提高產品吸引力的重要障礙 ;還要形成體系完備、適用明確的司法救濟體系,如此在一般違約或破產的情況下,證券化所確立的法律關係能夠得到司法保護。

陳斌強調,五個方面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再加上公開發行和信息披露兩個市場約束,信貸資產證券化才可能真正地形成規模、肩負起盤活存量的任務。

前述五個環節涉及銀監會、央行、稅收、法律、會計、產權、登記、評級,需要多個部委的協調。比如對於基礎資 產合格標準的定義,目前各部委關於實施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部門規章,通行的做法是簡單歸納合格基礎資產的法律和業務屬性,再用例舉法詳細列明可以入池的合格資產類別、名稱。但在實際操作中,這樣的定義方法不能完整涵蓋資產各種形態、種類,存在執行標準不一、認定不一致的情況。

「這種多頭認定、監管不一致,嚴重抑制了市場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大大降低了市場效率,需要有更高位階的立法,以打破部門法的藩籬,用資產『適格』法律標準代替部門行政審批。 」陳斌表示。

前述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機製作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統一產品標準和監管規則,加強證券化業務各環節的審慎監管,及時消除各類風險隱患。

更趨保守

央行宣佈,此次擴大試點的基本原則是:堅持真實出售,破產隔離;總量控制,擴大試點 ;統一標準,信息共享 ;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不搞再證券化。

「此次的證券化新政與前兩次試點一樣,在制度上與2005年第一次信貸資 產證券化試點無太大變化,也都強調禁止再證券化,但對資產的要求反而比第二次試點保守。 」一位工行人士分析稱。

他解釋, 2008年之前試點時,監管部門強調拿好的或較好資產來做基礎資 產,2011年第二次試點則沒強調用哪一類信貸資產證券化; 其實目前經濟放緩,銀行更有動力做不良資產證券化。

業內對前述基本原則如何落實存疑。比如真實出售、破產隔離,信貸資 產證券化意味著資產出表即真實出售,但在目前發行的三類資產證券化產品中,已發出的大多數都沒有出表,只是一個債權融資。三類資產證券化產品,包括交易所發行的企業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和資產支持票據。

按照監管要求,為了降低投資人風險、防範發起機構的道德風險,監管部門還要求發起人持有最低檔次證券的比例,原則上不低於該單發行規模的5%,持有期限不得低於最低檔次證券的存續期限。

「此次政策強調優先選取優質信貸資產開展證券化,風險較大的資產暫不納入擴大試點範圍,優質資產的違約率只有1%-2%,按照監管要求的風險自留比例是5%,對於優質資產來說,意味著全部風險都沒有轉移出去,銀行怎麼會有動力做信貸資產證券化呢?」北京奮迅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楊旭升律師說。

此前,銀監會已多次接觸證監會,推動券商信貸資產證券化,並允許券商代替信託作為 SPV(特殊目的載體) 。

「讓券商做,比不讓做強,放開一條路讓人試,政府怎麼能知道這個市場應該 不應該存在。 」銀監會人士稱。

一直以來,銀行間市場的信貸證券化都是運用資產信託結構,以信託做為SPV,即銀行把信貸資產轉至信託, 「信託的資產隔離受《信託法》的保護,以信託為基礎發行證券,不會有爭議;而券商的資管賬戶沒有法律界定,銀行不願意考慮。 」工行前述人士稱。

「從法律上講,由於券商資管並沒有法律界定其可以資產隔離,銀行信貸資產通過券商發行資產管理計劃,券商資管賬戶和銀行信貸資產是買賣關係,交易結構要特別小心,因為任何爭議都會導致風險無法出表或無法隔離。 」楊旭升解釋道。

投資者何以多元化

對於備受業內關注的此次國務院定調「優質信貸資產證券化進交易所」 ,業內有不同聲音。樂觀者認為,這為當前限於僵局的銀證合作打開了新的空間。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此舉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認為,雖然有推進投資人多樣化的一大進步,意味著「風險可以分散出銀行體系」 。

但關鍵是該政策如何能取到實質效果。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與非標產品相比,信貸資產證券化設計更為嚴謹,更有賴制度基礎。

央行此次稱,當前,金融宏觀調控面臨較大壓力,貨幣信貸增長較快。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必須從深化改革、發展市場、鼓勵創新入手,從國內外實踐來看,金融業和金融市場發展已經到了必須加快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階段。

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認為,監管部門希望投資者多元化,能夠引入更多的投資者,使得銀行信貸資產可以通過證券化安全地分散到銀行體系之外。他認為,在交易所債市的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基金和券商,風險偏好大於銀行、保險,更傾向於高收益的城投債,證券化產品若收益不高,很難引得投資者興趣。

「投資者多元化的關鍵是,銀行是否願意把客戶資源分享給券商資管和基金資管。 」 第一創業證券人士稱,國外的金融市場體系中,來自券商、基金、保險公司的客戶佔一半以上,而中國的金融體系是銀行一統江山,絕大部分客戶和資金都在銀行手中。沒有買方,投資者多元化從何而來?

在此前的銀信、銀證等理財產品的合作模式中,券商、信託都扮演著通道作用。雖然近年來一些銀行開始把理財池的資金外包給一些券商,但這部分總規模不足萬億元,尚未形成大趨勢。

一位中行人士亦稱,銀行仍然牢牢掌握自己的渠道和客戶,認為是優勢所在, 「券商看不著我的客戶。 」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認為,在試點階段,銀行之間通過信貸資產證券化優化資本金配置,資本金壓力大的銀行把信貸資產賣給壓力小的銀行。2008年以前國開行、建行啟動的第一輪試點時,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投資者主要是中小銀行:一來這些中小銀行可以分享大行的優質客戶; 二來大行以此補充資本金。

「但是經過2009年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整個銀行資產快速膨脹至140萬億元,銀行的 PB值(市淨率)都在1上下,通過互相持有信貸資產補充資本金已經很難,必須在銀行體系之外尋找投資者。 」 第一創業證券人士認為,這也是監管部門和銀行急於推動信貸資 產證券化進入交易所的原因。

在前兩輪試點中,實際發售階段,投資者的興趣和反應都遠遜於預期,在銀行間市場交易也不活躍,2006年僅有六次交易,交易額只有發行額的2%。

業內人士指出,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投資者基礎規模小且分散、交易中介缺乏經驗,以及現行法律、監管、稅收問題都不夠明確。投資證券化產品需要較高的定價能力,目前國內機構投資者並不熟悉證券化產品,加之外部法律環境的不確定,大多數投資者還處於觀望狀態,投資熱情不高。

令業內人士耿耿於懷的是,保險資金尚未獲批投資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

銀監會也未允許銀行投資於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發行的資產支持收益憑證。在國外,保險和養老金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最大買家。

如何打破部門利益

較之投資者基礎,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信貸資產證券化領域的多部門監管割據格局,各部門監管標準不統一。

央行稱,信貸資產證券化擴大試點過程中,將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強相關政策措施的統籌協調,統一產品標準、統一監管規則,促進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的信息共享。

但由於各主管部門的利益取向和風險偏好不同,業內對於協調監管的前景並不樂觀。

以信貸資產證券產品的登記機構為例,按照2005年的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相關管理辦法,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登記託管機構在中央國債登記公司(下稱中債登); 2011年第二輪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啟動之後,登記託管機構則變為上海清算所(下稱上清所) 。銀監會人士告訴財新記者,此次新的信貸資產證 券化登記託管機構仍為中債登。

中債登是由財政部出資建立,央行對其有業務指導職能,但中債登的人事管理在2003年金融工委併入銀監會之後由銀監會負責。成立於1997年的中債登已有一套成熟的技術和管理,但在這種多頭管理體制下, 「很多事情,如果中債登不配合,央行就推動不下去。 」一位市場人士稱。2009年11月,央行在上海成立了上清所。

近期,在國務院「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政策大旗下,銀監會亦著手推動在銀行間市場建設全國性信貸資產轉 讓平台。這正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初級市場,國際上成熟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正是在信貸資產轉讓市場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早在2009年以來,央行已開始推動建立貸款轉讓交易平台,意圖加強對貸 款轉讓的監管力度,讓貸款轉讓市場有序發展,實現資本市場與信貸市場的有效連接。全國已有六個各自獨立的銀行信貸資產交易平台。

儘管各地對此頗為熱衷,但是據財新記者瞭解,由於商業銀行為了留住客戶,並不願意真實轉讓信貸資產,操作中的信貸資產轉讓仍然以線下為主,而且並非真實出售,即不出表。所以上述幾個平台的線上信貸轉讓交易清淡、規模都不大。

「其實按照國外的經驗,應該是信貸轉讓市場充分發展起來之後再做信貸資產證券化,因為定價有參照,中國恰恰相反,信貸轉讓市場還不發達,就先做資產證券化。 」楊旭升稱。

本刊記者楊娜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918

分析師認為日本央行最早明年春季將再推寬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920

最新的一項調研顯示,絕大多數分析師預期,日本央行最早在明年春季將推出新一輪寬松。市場認為日本央行僅憑目前的寬松無法實現2%的通脹目標。 Quick Corp的調研覆蓋了金融機構的股票和債券分析師,在235名受訪者中,52%的人預期明年4-7月季度會出臺新的寬松,19%的預期最早在3月底之前日本央行就會出臺新寬松。 高盛日本首席經濟學家Naohiko Baba說 :“新寬松可能在6月份到位” 日本政府決定在明年4月份把消費稅提高到8%,並將在三季度決定是否把稅率進一步提高到10%。Naohiko Baba 預計日本央行出臺新的寬松政策,旨在抵消增稅對經濟的負面沖擊。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告訴FT,他將繼續維持超寬松的貨幣政策,直到通脹達到並穩定在2%的目標水平。如果價格漲勢消失,日本央行將采取更多寬松舉措。 他說: “如果通脹達到2%,然後下滑至1%或者更低,那將是沒有什麽用”。 自從今年春季接受安倍晉三的任命以來,黑田東彥一直承諾讓日本央行每年購買50萬億日元(合4850億美元)的日本政府債券。 調研顯示,大多數分析師對於日本央行的2%通脹目標不樂觀。65%的受訪者認為前景“低”或者“接近零”,這將支持日本央行進一步寬松。 當被問及日本央行將購買何種形式的資產時,52%的受訪者認為日本央行將買入指數相關的ETF基金,或者其他類似風險資產,32%的受訪者預期日本央行加大長期債券購買力度。 三菱UFJ摩根史丹利外匯分析師Daisaku Ueno說: “市場中幾乎沒人會預期日本央行不會采取進一步行動,與美聯儲收縮QE不同,現在日元美元走軟的趨勢,表明有很強的預期認為日本央行將再次行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12

新加坡計劃再推A股衍生品 搭乘滬港通“便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39

SingaporeExchange_7_40

新加坡也來搭滬港通的便車了。

新加坡交易所(SGX)衍生品部門主管Michael Syn 23日接受彭博社采訪時表示,繼三季度新華富時中國A50股指期貨(FTSE China A50 Index futures)交易量創歷史新高後,SGX正計劃發行更多的與中國這一全球最大新興市場股市相關的衍生品。

投資者對於接觸中國資本市場的興趣和需求推升了交易量。這將是交易量增長的長期驅動因素,我們將持續在開發相關產品上進行投資。

新加坡本已是中國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如今連續四個月盈利下滑的SGX也希望通過進一步向中國市場開放實現增收。

市場原本預計滬港通將在10月開閘,但現在希望已十分渺茫。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周一就滬港通發表演講稱,滬港通尚未得到批複。滬港通對中國內地和香港都很重要,啟動需要耐心。

他還通過電話會議表示,交易所在滬港通的角色是“修橋建路”,已完成準備工作,但滬港通何時開通非由他”按鈕“。他稱不知悉滬港通的開通時間,亦不願作出猜測,但他認為滬港通無論對本港及內地都是意義重大的項目,個人相信滬港通推出只是時間問題,而非”會否“的問題。

SGX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的三個月里,投資者在SGX交易的中國股指期貨合約達1090萬份,名義價值達到75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的數據分別為520萬份和360億美元。SGX目前拒絕就滬港通延遲對交易量的影響置評。

自中國總理李克強四月提出滬港通計劃以來,上證綜指累計上漲了8.8%。與此同時,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的數據顯示,九月下旬,新增A股開戶人數創逾兩年新高。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88

整改三月後網銷大戶回歸天貓 國華轉型保障、珠江再推萬能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4-12-05/881093.html

每經記者 塗穎浩 發自上海

時隔3個月後,保險網銷大戶陸續重返天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11月28日,國華人壽宣布天貓旗艦店和官網全新亮相,意味著暫停三月之久的國華人壽電子商務業務正式恢複運營。今年8月底,天貓網銷保險“大戶”——國華人壽、珠江人壽和弘康人壽三家保險公司線上產品被叫停,知情人士稱叫停原因包括“網銷理財型產品宣傳、風險提示不規範等”。該平臺同類產品在隨後一周時間內減少至個位數,萬能險也受此影響而缺席天貓“雙十一”理財產品銷售盛宴。

記者註意到,此次回歸天貓保險平臺,保險公司的網銷策略出現分歧。國華人壽一改理財保險大戶形象,首批上線三大類純保障產品;幾乎同期回歸的珠江人壽則堅守萬能險,一款6.5%預期收益率的產品成交頗顯“王者歸來”的氣勢。一位珠江人壽內部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保障型產品上線,但理財型和保障型產品並舉是按照監管要求,優化產品結構的大方向。截至12月3日,弘康人壽的天貓旗艦店和官網尚未恢複產品銷售。

網銷大戶演繹“王者歸來”

此次在天貓保險率先恢複銷售的,是珠江人壽此前的人氣產品“匯贏1號新版”萬能險。該產品恢複銷售之後再現火爆局面,粗略統計成交記錄可知,12月1日成交2000余份,按每份1000元計算,單日成交額逾200萬元。

在天貓保險平臺目前銷售的5款萬能險產品中,“匯贏1號新版”以6.5%的預期年化收益居首,其他四款分別為6%、5.9%、5.3%、5.25%。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此次珠江人壽在產品宣傳上和其他萬能險有所不同,在保險簡介中重點提及了“建議最低持有時間1年起”、“10月歷史結算年化收益率6.5%”,並告知了“猶豫期退保免工本費”、“身故賠付賬戶價值105%”等產品特征,整改了監管層此前存在異議的“過分宣傳預期收益率”、“將萬能險產品的保險期間宣傳為1年”、“沒有向消費者充分提示投資風險”等情形。

此外,珠江人壽官網目前恢複銷售的兩款萬能險也在宣傳用語上發生明顯變化。如產品名稱加上“終身壽險(萬能型)”,產品的預期年化收益率體現為“保單10月份結算利率”,並且沒有突出顯示收益率。

網銷大戶恢複銷售後,或將帶動部分險企重新在天貓保險推出萬能險。記者註意到,民生人壽一款萬能險產品正在預熱狀態,產品名為“民生金元寶(一年期)”,為聯手螞蟻微貸全網首發,打出了6.2%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值得關註的是,也有不少險企早已轉移網銷陣地——在其他理財產品網銷平臺上銷售萬能險產品。

經歷一輪監管調整後的高收益萬能險還能實現“王者歸來”嗎?除了此次監管層直指網銷宣傳用語不規範,今年5月份,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還曾發文警示高收益保險產品風險。他指出,保險負債業務呈現短期化和高收益傾向,帶來較大的資產錯配和流動性風險隱患。為追求高收益率,大多配向收益高、流動性低的另類資產,比如不動產、基礎設施、信托等,形成了“短錢長配”的新情況,存在較大的流動性風險。

而監管層早前已就短期高收益產品提出資本金約束。保監會2月19日出臺的《關於規範高現金價值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銷售高現金價值產品年度保費收入應控制在公司資本金的2倍以內”,超過的部分“其最低資本要求將予以提高。”《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政策出臺後,一些中小型保險公司因資本金約束而陸續暫停了高現金價值產品銷售。

國華人壽首期上線全保障

一位珠江人壽內部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保障型產品上線,但理財型和保障型產品並舉,是我們按照監管要求,優化產品結構的大方向。”而國華人壽此次電商業務恢複運營采取的是純保障策略。記者註意到,新版國華人壽旗艦店首批上線的幾款保障產品,分為少兒保障、駕乘保障和意外險三大類,細分出 “熊孩子”系列、“愛出行”系列兩個不同的細分市場。其中,“熊孩子”系列包括重大疾病保險和門診住院險,“愛出行”系列包括駕乘類保險和交通工具意外險。記者註意到,國華人壽網上商城劃分為綜合保障、健康醫療、養老無憂、少兒成長和旅遊意外幾大保障門類。

據悉,國華電商還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合作,為客戶提供各類差異化的增值服務。國華人壽方面透露,國華的客戶還將享受到7*24小時專業電話醫生服務,通過具有醫師資格的在線醫生,接受客戶的個性化健康咨詢和常見疾病咨詢;專業門診預約掛號服務,提供全國指定地區、指定醫院的專家門診服務安排;緊急醫療救援服務,具備急救資質的專業醫護人員24小時待命;道路救援服務,服務內容包括:緊急接電、緊急送油、緊急加水、更換輪胎、現場搶修、拖車牽引、吊裝救援等。

國華人壽電子商務部相關負責人坦言,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仍然處於探索期,因此在保險電商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不完善之處。國華人壽也用兩個月的時間對系統及服務進行了升級與優化,信息披露更加全面,風險提示更加充分。

三季度壽險網銷大幅增長

來自中保協的統計顯示,2014年1~9月,人身險網銷實現年化規模保費273.4億元,在上半年保費剛剛突破百億的基礎上,三季度的保費收入近170億元,為上半年的1.7倍。其中,7月和8月的網銷規模保費均突破60億元,僅單月就超過2013年54.5億元的全年水平。網銷保費收入占人身險行業1~9月保費總收入(10592.3億元)的比例達到2.58%,較上半年的1.33%提升了1.25個百分點。開展網銷經營業務的人身險公司從2013年的44家增長到目前的51家。

據介紹,保險網銷渠道方面仍呈現出以第三方渠道為主,自建官網比重逐步上升的態勢。1~9月,通過第三方渠道實現保費收入257.7億元,占網銷總保費的94.3%,承保件數達7160.9萬件。而1~9月行業官網渠道流量近3.8億次,與上半年相比翻了近一倍,實現保費收入15.7億元。

從保險網銷產品的銷售類型看,今年三季度保險公司網銷結構調整明顯。中保協的上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萬能險占到了網銷壽險產品的90%,到了三季度末萬能險在人身險網銷壽險產品中占比下降到66.7%,意外險和健康險的保費占比上升比較明顯。由於監管機構對網銷萬能險主力軍解禁時間拉長至11月底,且萬能險銷售恢複還需假以時日,料今年四季度萬能險占網銷壽險產品的比例將較三季度末的66.7%進一步下滑。

業務結構單一的保險公司還需主動調整產品結構,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據了解,較早發力網銷理財險的國華人壽早已做好轉型準備,從2013年開始,公司就加大了對長期期繳型產品的研發與推廣;從2014年1季度開始,長期期繳型產品已經占據國華天貓旗艦店和官網所有產品數量的80%,並在今年4月達到了長期期繳產品月百萬標保平臺。上述國華人壽內部人士還建言互聯網保險監管相關辦法早日出臺,以使保險電商的發展有章可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409

安倍火力重開!再推3.5萬億日元刺激措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512

140515-shinzo-abe-1036_e6e3d99f1f298509e2fae5b63cb33baf

12月27日,日本內閣批準3.5萬億日元(約合291.7億美元)的額外經濟刺激方案,以拯救接連兩個季度發生經濟萎縮的日本。

日本內閣稱,預計該經濟刺激一攬子方案將提升日本實際GDP增速0.7個百分點。

日本經濟財政大臣甘利明在新刺激政策公布後表示,新的刺激措施所需的資金並不依賴新債券的發行,而是來自以往的預算盈余,以及消費稅上調之後的新增稅收。

日本內閣同時公布了經濟刺激措施的細則:

新增1.2萬億日元政府開支,用於支持日本國民和那些在當前經濟糟糕的環境中受到創傷的日本小企業。

出資0.6萬億日元用於支持日本國內區域經濟發展。

耗資1.7萬億日元用以加速遭受自然災害地區的經濟重建,並改善備災物質條件。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日在東京發表講話時稱,今日出臺的系列措施還包括支持經濟條件欠佳的民眾購買取暖燃料、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息融資、為民眾發放購物券、支持地方政府。

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今日表示,這份新的刺激措施將於2015年1月9日開始施行。

今日公布的刺激措施是當前財年額外財政預算的其中一部分。麻生太郎還稱,將力爭達到2015財年的財政目標。目前,尚未確定日本額外財政預算的規模。

華爾街見聞曾提及,安倍曾在25日表示,新經濟刺激措施的目標是提升消費水平,刺激地方經濟發展。日本需要能夠承受消費稅上調的強勁的經濟。

日本經濟現狀並非理想。該國三季度GDP環比萎縮0.9%,同比萎縮1.9%,雙雙低於此前公布的初值。二季度,日本GDP環比下滑7.1%,創5年最大跌幅。而接連兩個季度的GDP增速下滑在經濟學領域被稱為經濟衰退。

自從安倍晉三2012年12月上任以來,日元兌美元已下跌逾三分之一。日元在本月創下121.46的階段性新低,近日持續徘徊在120下方。貨幣貶值令出口遭受重創,日本企業利潤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日本的通脹水平正在下降。隨著油價大跌,11月份通脹率降至一年多來最低水平。在剔除上調消費稅的影響後,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升0.7%,低於10月的0.9%。
 
家庭支出連續第八個月下滑,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的家庭支出同比下降2.5%。

本月初,因擔憂日本財政整頓難以實現等因素,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下調了日本的主權信用評級。

實際上,在三季度GDP初值公布後,安倍晉三便宣布提前選舉,並延遲提高消費稅的時間至2017年。

安倍政府目前的挑戰在於增加國民收入,提升國內消費增速。近期,政府高官頻頻表態稱,希望國民薪資能夠增加。日本政府周五表示,11月實際工資增速同比下滑4.3%,連續第17個月出現下滑。

今日,日本政府還誓言推進醫療、農業、能源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改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32

安倍經濟學之父:四月底再推貨幣寬鬆,絕對有必要

2015-04-13  TCW

有「安倍經濟學設計者」稱號的日本眾議員山本幸三,在四月一日表示,日本央行應在四月三十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再度推出新的寬鬆貨幣政策。「安倍經濟學」的成效,也引起一些質疑。

日本央行最近一次寬鬆貨幣是去年十月底,將每年購買資產的規模,從原本的六十兆至七十兆日圓,提高到八十兆日圓。

不過三月底數據顯示,日本二月份核心通膨率降至○%,又回到寬鬆貨幣前的水準。上任剛滿兩週年的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當初就任時宣示「約兩年內使物價上漲二%。」《日經Business》日前表示,想達成該目標「已接近絕望。」甚至今年達成此目標也非常困難。

山本幸三說:「經濟停滯、物價下跌,按兵不動不是日本央行的選項。」他認為推出新的寬鬆貨幣政策,以避免日本再度陷入通縮,「是絕對必要的。」日本央行可動用的工具,包括再擴大購買資產的規模,以及放棄○.一%的利率下限。

不過寬鬆貨幣的邊際效應逐漸遞減,同時不斷印鈔導致的日圓貶值,其負面效應也逐漸浮現。最近日本某些餐館看不到雞蛋,正是因養雞所需的進口飼料,由於日圓貶值而成本大漲。國內產業能否承擔更多類似衝擊?這或許是日本央行下更多猛藥前,必須考慮的因素。

目前日本央行把希望寄託在:日圓貶值使日企海外獲利增加,帶動員工加薪、消費增加,使物價上漲。近來包括豐田(Toyota)、本田(Honda)等車廠,將分別提高工資四千日圓及三千四百日圓;政府也希望日本主要企業在俗稱「春鬥」的春季勞資談判中,主動提高工資。

當初參加山本幸三的學習會,才奠定「印鈔有助走出通縮」這個信念的安倍晉三,或許得多想幾個方法,才能讓他的「安倍經濟學」持續走下去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667

“3乘3”模式亮相 李克強再推國際產能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0579.html

“3乘3”模式亮相 李克強再推國際產能合作

第一財經日報 王子約 2015-05-21 06:00:00

以“超級高鐵推銷員”的新名片為代表,推進中國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已經成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外交“必備菜”。
近日,正在拉美訪問的李克強多次闡述中國產能合作的理念。當地時間19日中午,李克強在巴西利亞與巴西總統羅塞夫共同出席中巴工商界峰會時提出中拉產能合作的“3乘3”新模式,以產能合作為突破口,推動中拉合作轉型升級,打造中拉合作升級版。

以“超級高鐵推銷員”的新名片為代表,推進中國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已經成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外交“必備菜”。

近日,正在拉美訪問的李克強多次闡述中國產能合作的理念。當地時間19日中午,李克強在巴西利亞與巴西總統羅塞夫共同出席中巴工商界峰會時提出中拉產能合作的“3乘3”新模式,以產能合作為突破口,推動中拉合作轉型升級,打造中拉合作升級版。

國家發改委外資司司長顧大偉昨日表示,此前已經為李總理出訪提前到拉美“站臺”。下一步將與拉美國家在鋼鐵、機械、輕工紡織、建材等行業加大合作力度,具體的項目正與拉美主要國家商議當中,將會落實一批產能合作重點項目。

李克強在巴西

有接近高層的官方研究人士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在經濟發展的增速換擋時期,中國的生產力的動力內核和發展模式都要作出改變,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是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有助於帶動合作國家的產業和基建發展,是一個多邊共贏的戰略。

“3乘3”模式出爐

李克強19日在巴西利亞出席中巴工商界峰會並致辭時說,拉美地區是全球繁榮增長的新興力量,此訪著眼全球合作,旨在鞏固中拉傳統友好,深化務實合作,以國際產能合作為突破口,推動中拉合作轉型升級。

李克強強調,中方願與拉方探討中拉產能合作“3乘3”新模式:一是契合拉美國家需求,共同建設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實現南美大陸互聯互通;二是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實現企業、社會、政府三者良性互動的合作方式;三是圍繞中拉合作項目,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拉美所所長吳洪英認為,總理提出“3乘3”模式,而非“3+3+3”模式,可以看出實現的將不是簡單的相加式增長,而是乘級式增長。這意味著中國和拉美產能合作有了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路徑,將促進中拉經濟轉型升級,助力全球經濟複蘇。

在“3乘3”新模式框架下,李克強也提到了具體的路線圖。

在共同建設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上,中方企業願與拉美企業一道,合作建設以鐵路交通為骨幹、貫通南美大陸和加勒比各國的物流通道,以高效電力輸送和智能電網連接拉美各國的電力通道,以互聯網技術和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為依托、融合大數據和雲計算的信息通道。

在實現企業、社會、政府三者良性互動上,產能合作應該走市場化路徑,按照“企業主導、商業運作、社會參與、政府推動”的原則,通過合資、PPP、特許經營權等方式進行項目合作,讓有關項目盡快落實。

在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上,中方將設立中拉產能合作專項基金,提供300億美元融資,支持中拉在產能和裝備制造領域的項目合作。中國願同拉美國家擴大貨幣互換及本幣結算等合作,共同維護地區乃至世界金融市場穩定。

這與中國政府此前發布的《關於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一脈相承。根據意見,國際產能合作將堅持企業主導、政府推動的原則。政府和有關部門完善支持政策,營造良好環境,為企業“走出去”創造有利條件。而企業將按照國際慣例和商業原則自主決策、自負盈虧、自擔風險。

推進優勢產能合作

李克強19日在巴西會見記者時表示,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擁有優勢富余產能,裝備性價比高。他強調,要開辟一條互利共贏的產能合作新路。

促成產能和裝備的合作,已經成為李克強外交的“必備菜”。不僅“出門”推銷,今年博鰲論壇期間,他還對印尼總統佐科說:“我建議雙方在現有經貿對話機制上建立一個產能合作機制,綜合考量印尼有哪些需要,中方有哪些可以對接的先進富余產能完全按照規範的商業運作,方式可以是‘交鑰匙’,也可以是合資。”

資料顯示,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裝備制造業已形成了門類齊全、具有相當技術水平和成套水平的完整產業體系,產業規模已連續5年居全球第一。數據上看,2014年中國裝備制造業出口額達到2.1萬億元人民幣,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額約1100億美元,與一些國家的產能合作取得積極成效。

“國際產能合作不是落後的產能走出去,不是淘汰的產能走出去,我們要走出去的產能是我們的優勢產能,是我們的先進產能。”顧大偉昨日表示,過去中國的經濟向外走主要是貿易,也就是制造產品的輸出,而現在強調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的合作,核心則是將單純的產品輸出推進到產業和能力的輸出上。

以中國最擅長的鐵路為例,中國鐵路裝備和產能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同。某鐵路大型國企有關人士昨日告訴本報,產能、裝備出海和企業走出去是近兩年鐵路系統的重點。針對這一主題,有關部門和企業不僅進行了大量的考察和經驗總結,更在內部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以求達到優勢產能的最大化。

李克強訪問期間,中巴兩國簽署了產能、基礎設施等領域的35項合作文件,以及關於開展產能投資與合作的框架協議。此外,“兩洋鐵路”可行性基礎研究工作啟動也是最受關註的成果之一。

中國拉丁美洲學會副會長江時學認為,產能合作實質上是產業和資本的輸出。對因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而陷入困境的巴西經濟而言,這種合作無疑是利好消息。

有學者認為,產能合作已日益成為中巴、中拉合作新的增長點。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中國累計在拉美和加勒比國家新簽工程承包額超過1100億美元,項目涉及天然氣、管道、電站、公路、港口、鐵路等基礎設施領域。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57

創新企業有福了 國務院再推結構性減稅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0410.html

創新企業有福了 國務院再推結構性減稅

一財網 陳益刊 2015-10-21 20:37:00

減稅政策不一定要直接體現在稅率下調,稅基縮小同樣有效。而且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針對性強,鼓勵企業創新。

重視研發、創新的企業再迎利好政策。

10月21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推動企業加大研發力度,並決定在全國推廣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部分所得稅試點政策,推進結構調整,助力創業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研發費用擴圍這一減稅政策針對性強,將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鼓勵企業創新。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部分所得稅試點政策擴圍至全國,也體現了試點可複制可推廣的改革成就。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第二次擴圍

國務院常務會議稱,從2016年1月1日起,國家放寬享受加計扣除政策的研發活動和費用範圍。除規定不宜適用加計扣除的活動和行業外,企業發生的研發支出均可享受加計扣除優惠。在原有基礎上,外聘研發人員勞務費、試制產品檢驗費、專家咨詢費及合作或委托研發發生的費用等可按規定納入加計扣除。

所謂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比如A企業可享受研發費用150%的加計扣除政策,假設該企業當年開發新產品費用實際支出100萬元,卻可以享受150萬元(100*150%)元的稅前攤銷(一般攤銷年限不低於10年),這實際上降低了企業應納稅所得額,是一種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技術創新。

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2008年起,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有8項,分別是新產品設計費、新工藝規程制定費以及與研發活動直接相關的技術圖書資料費、資料翻譯費;在職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工資、薪金、獎金、津貼、補貼等。2013年起,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第一次擴圍,新增5項,如在職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五險一金”、新藥研制的臨床試驗費等費用納入稅前加計扣除。而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則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第二次擴圍。

上海一家公司的財務總監對本報稱,這個政策鼓勵研發、鼓勵企業技術革新,對高新技術企業和制造企業比較有利。

楊誌勇告訴本報記者,減稅政策不一定要直接體現在稅率下調,稅基縮小同樣有效。而且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範圍針對性強,鼓勵企業創新。

另外,國務院常務會議還表示,允許企業追溯過去3年應扣未扣的研發費用予以加計扣除,並簡化審核,對加計扣除實行事後備案管理。對可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實行歸並核算。

會議指出,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定向結構性減稅拉動有效投資、推動“雙創”、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

部分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

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為更大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培育經濟發展新的驅動力,會議決定,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部分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

這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從2015年10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有限合夥制創投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該創投企業的法人合夥人可按投資額的70%抵扣應納稅所得額;居民企業轉讓5年以上非獨占許可使用權取得的技術轉讓所得,可享受500萬元以內部分免征、超過500萬元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第二,從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中小高新技術企業以未分配利潤、盈余和資本公積向個人股東轉增股本,高新技術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給予本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的股權獎勵,個人股東和技術人員可在5年內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

今年6月,國務院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有關稅收試點政策推廣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和綿陽科技城,此次則將上述所得稅優惠試點政策擴圍至全國。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55

Siri之父再推“超級大腦”Viv 被譽為最強大智能助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957.html

今天,“Siri之父”將發布新作Viv,Viv被譽為目前功能最強大的智能助理。兩年前Siri被蘋果收購之後,兩位創始人就開始著手開發下一款改變人們生活的人工智能助手。據華盛頓郵報此前報道,Viv將於5月9日發布。

比Siri更強大的“超級大腦”

Viv的創始目的是想打造一個能驅動所有產品和應用的“超級大腦”(The Global Brain),將其嵌入由互聯網連接的日常萬物。

那麽這款新一代人工智能助手和此前的Siri有何不同?Viv創始人的回答是:“基本上是基於Siri開發的,但是功能更加強大。”你也可以像和Siri一樣去和Viv對話,但是不同的是它不僅能聽懂你的話,而且能夠幫你執行任務。比如你可以差遣Viv幫你訂餐或是訂出租車,它就能直接幫你完成,而Siri只能把你導入到相關的App平臺,你需要自己去做這些。

根據創始人Kittlaus介紹,Viv能自我學習,能根據用戶個性偏好和近乎無限的網絡連接,回答所有問題,執行任何功能。換句話說,你可以一口氣告訴 Viv:“我要買某某電影院的那個場次的電影票,另外預訂某某餐廳的晚餐。哦,還有,提醒我訂一束鮮花後天送給我媽媽。”Viv都能幫你實現。這對人工智能技術的要求非常高,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產品能做到。不僅如此,如果你要訂的電影票賣完了,Viv會自動向你推薦另一家有票的電影院,再不行就根據你的喜好推薦別的影片。要是你臨時有事去不了,Viv還會幫你打理退票事宜,最後把結果告訴你。

要實現如此強大的功能,單靠Viv實驗室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Viv已經與送餐平臺Grub Hub,打車平臺Uber,鮮花公司FTD和智能家居平臺Ivee等50多個互聯網服務平臺展開合作,開發人工智能植入,這樣就能把Viv變得無所不能了。

有外媒稱Viv是今年出自新創公司最受期待的人工智能技術之一。確實,不下載 App、不輸入文字、不撥打電話,甚至不按鍵盤,只用語音就能完成服務,一直是工程師追求的目標之一。《華盛頓郵報》評論稱,從某種程度上說,Viv的創始人屬於圖靈測試最堅定的擁護者,他們就是想要打造一款可以和人一樣正常聊天的機器。

但是Viv也不是唯一一家提供這種機器人語音智能服務的公司。上個月Facebook的開發者大會上,紮克伯格也推出了一款聊天機器人,功能與Viv非常相似,也能夠幫助人們在網上訂餐,訂票,訂鮮花等;去年亞馬遜也推出Alexa人工智能服務平臺,能夠遠程完成主人的命令。可見人工智能助理的競爭還是非常激烈。將來是否要競聘上崗呢?

Viv實驗室的終極目標是讓人工智能無處不在,比如應用於電視、汽車,存在於所有可連接的智能設備中。據創始人介紹,Viv可能不會像Siri那樣賣給蘋果一家公司。據華盛頓郵報報道,谷歌和Facebook都對Viv表示出興趣,並有意收購。根據《Wired》報道,著名人工智能專家、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負責人Orenz Etzioni在參觀了Viv早期模型後說:“如果這個團隊能取得成功,這將是智能機器人的未來,將是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產業。”

人工智能改變電商模式

從CALO、Siri、Cortana到Alexa、Viv,人工智能是如何一步步改變計算範式和電商模式?

科技調研公司Forrester的移動商務專家Julie Ask表示:“在接下來的5年中,這種計算範式改革將把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設備全部轉變為擁有語音交互能力的智能助理。”在下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軍備競賽中,無論是谷歌、亞馬遜或者Facebook,它們都想讓智能產品成為連接消費者和商業服務的終極接口。

Viv的兩位創始人Kittlaus和Cheyer希望把Viv打造成一個智能開放平臺,能讓企業和應用都接入它的“大腦”。Kittlaus表示:“要實現這一點的技術屏障很小,只需要經過簡單的、有時才幾分鐘的‘訓練’,讓Viv理解所要處理的具體領域的專業術語即可。當Viv的知識增長時,理解力也會增長。

Viv在設計上基於3大原則:世界將教它獲取知識,它將學會比世界教它的更多的知識,它將每天都學到新的東西。這種學習過程涉及到使用複雜的算法詮釋使用系統的人的語言和行為——用的人越多,它就會變得越聰明。通過知曉用戶是什麽樣的人,以及他們在接受什麽樣的服務,Viv可以在海量數據中進行篩選,找出連接和處理信息的新方式。

Kittlaus說,最終Viv將能夠在你提問前就知道你需要什麽。他設想,當某個人淩晨兩點在吧臺前手腳不穩地對手機說“我喝醉了”的時候,Viv能立即聯系這個人平時愛用的出租車公司,讓該公司派車到這里來,並指引司機把這個半昏半醒的人送回家,用戶不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Siri”在挪威語中是引領人類走向勝利的女神。Kittlaus在接受多家外媒采訪時都表示,他們當初並不是想把Siri做成聊天機器人,而是想以此重塑移動商務模式。Siri發布3周後,喬布斯就給他們打電話,說想要買下這家公司。最初他們是拒絕出售的,但喬布斯堅持要買,並邀請Kittlaus和Cheyer兩人去他家,在爐火旁長談3小時,才最終敲定了這筆買賣。

“Viv”在拉丁語中意為“生命”。Siri之父確信Viv的出現將會使其他虛擬智能助理黯然失色,並想讓其成為各種產品和應用的“大腦”。在Viv公司成立前,Kittlaus、Cheyer和後來加入公司的另一位創始人Brigham曾聚在一起討論,5年之後的世界將是什麽樣的。Brigham想到做一個程序,用新的方式把Siri知道的那些東西整合起來。

他們想到了“基於雲的智能”,一個“全局性的大腦”的概念,而要讓這個語音助理變得無處不在,唯一的辦法是把它向第三方開放,讓每個人都能接入它、使用它。不過,這一切是否會發生,在什麽時候能發生,是個連Viv自己也無法回答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77

李克強再推簡政放權 促民資配套政策“正在研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268.html

李克強總理日前再提簡政放權,其中對於市場準入,他以“三個凡是”表達強烈而徹底的改革決心。

“三個凡是”即: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應允許各類市場主體進入;凡是已向外資開放或承諾開放的領域,都應向國內民間資本放開;凡是影響民間資本公平進入和競爭的不合理障礙,都要統統打掉。

李克強是在9日召開的全國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做出上述表示的。這次會議總結了三年多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情況,並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以更有力舉措深化“放管服”,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職能、提效能。

簡政放權每年為企業減負1500億

本屆政府成立之初曾承諾要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三分之一以上。三年多來,國務院部門共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618項,占原有審批事項的36%,本屆政府承諾的目標提前超額完成。

非行政許可審批徹底終結,連續兩次修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中央層面核準的項目數量累計減少約76%,95%以上的外商投資項目、98%以上的境外投資項目改為網上備案管理。實施商事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工商登記由“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前置審批精簡85%。個人和企業資質資格認定事項壓減44%,中央政府定價項目減少80%。

李克強表示,加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力度,先後出臺了一系列稅收優惠政策,不斷擴大營改增試點範圍,砍掉了大部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取消、停征、減免一大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據測算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500多億元。

李克強在講話中同時指出,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該管的事,一些該管的卻沒有管或沒有管住、管好,轉職能、提效能還有很大空間。該放的權有些還沒有放,一些已出臺的放權措施還沒有完全落地。

為此,必須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上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進一步優化服務,繼續推進行政體制改革、轉職能、提效能,促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牽引和帶動其他方面的改革,推動全面深化改革。

李克強表示,推進簡政放權改革,是要為市場增活力、為發展添動力。要有衡量改革成效的具體標準,這起碼有三個,就是改革後企業申請開辦的時間壓縮了多少、項目審批提速了多少、群眾辦事方便了多少。簡政放權要堅持“簡”字當頭,把該放的權力徹底放出去,能取消的盡量取消、直接放給市場和社會。

推進政府監管體制改革

李克強指出,目前我國市場經濟秩序還不規範,不公平競爭現象還大量存在。給市場放權不是放任,而是為了騰出手來加強監管。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更開、減得更多。要改革監管體制,創新監管模式,強化監管手段,切實提高事中事後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使市場活而不亂。

具體而言,要實施公正監管,推進綜合監管,探索審慎監管,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要在降門檻、同規則、同待遇上下功夫,凡是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行業和領域,都應允許各類市場主體進入;凡是已向外資開放或承諾開放的領域,都應向國內民間資本放開;凡是影響民間資本公平進入和競爭的不合理障礙,都要統統打掉。

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研究促進民間投資的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要在相關試點基礎上,抓緊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民間投資進入電力、電信、交通、油氣、市政公用、養老、醫療、教育等領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隱性壁壘,堅決取消對民間資本單獨設置的附加條件和歧視性條款,做到一視同仁、同股同權,切實保障民營資本的合法權益。

李克強還提到,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改造農村薄弱學校,逐步消除城鎮學校“大班額”現象,落實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就學和升學考試政策,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的招生規模。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寬城鎮落戶條件,加快讓居住證覆蓋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提高居住證的“含金量”,保障他們依法享有居住地教育、就業、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著力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

提高行政辦事效率

李克強指出,為人民群眾提供比較充裕的公共產品和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在當前形勢下也可以增加有效投資、鼓勵居民消費,有利於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轉變政府職能,要從人民群眾需要出發,加強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努力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同時,轉變政府職能的成效,最終要體現在辦事效率的提升上。

提高行政辦事效率,具體體現在提高“雙創”服務效率、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效率和提高政務服務效率。要推進政府職責優化配置和統籌整合,減少部門職能交叉,理順職責關系,解決制度“碎片化”問題。同時,要推進流程優化再造。政府所有事項都要有規範的標準,程序上簡約、管理上精細、時限上明確,推動政府運轉流暢高效,決不可久議不決、久拖不辦。

李克強表示,優化政府服務,還要切實兜住民生底線。現在仍有一部分社會群體生活比較困難。全國有6600萬低保人口、8500萬殘疾人、55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還有320萬流浪乞討人員。當前,一些地區財政收支壓力加大,但再困難也要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線。底線兜住了,也可為創業者特別是青年人創業解除後顧之憂,即使失敗了也有機會再次創業。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政府工作報告已對此作出部署,地方各級政府一定要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