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甘肅省蘭州市經西寧市,到「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乘坐內地的「動車」,走過絲綢之路中國境內西 面的一段,用了4個小時完成了約800公里的路程。再經高速公路由嘉峪關走到敦煌,不足400公里,卻花了5個多小時。在動車飛馳中,想到科技像把人與人 之間的空間距離拉近,但一張三歲小童伏屍沙灘的照片,一段記者故意腳踢難民的錄影,似乎諷刺人類在追求科技改變生活的同時,人與人的隔膜與鴻溝並未拉近, 人的本性像千年未變。人的本性主宰人的行為,包括投資行為!中車中期業績 一間年度收入超過一千億元人民幣的公司,近年收入每年上升幅度不 定,由7%至21%不等,利潤率約6%,與一間業務和規模相近的公司合併。大家是否知道此公司股價,合併公布前後可升多少?答案是由2014年合併公布 前,股價不足7港元,升至2015年合併公布後,4月中的20.65港元,最高大升了接近兩倍。此答案的公司,就是上週股價收9.71港元的中國中車 (1766)。原名中國南車的中國中車,是在2015年6月,吸收合併了中國北車(除牌前:6199)後改名而成的。中國中車吸收合併了中國北車後一個月 的中期業績,在8月底公布,中期報告剛好在上週日發表,收入對比去年同期上升約6%,毛利率稍為由19%升至21%,但利潤率卻只稍微由5.8%升至 6.2%。中國中車的中期業績算是理想,也應合乎預期。始終從理性角度分析,鐵路基建的數量和進度不難估計,收入不可能缺乏透明度下大升的同時,成本結構 也不是輕易或隨意增減,因此利潤或不能飛升。 股價急升急跌理性嗎? 然而,投資中有人的因素,每每就多了主觀判斷,或在大市氣 氛影響下,不能做冷靜判斷。兩車合併方案在2014年底公布前多月,中國中車的股價都在7港元上落,直至10月中才急升至約7.9港元後停牌。在今年初, 即合併公布後數天,中國中車的股價曾突破12港元,但很快就回到10港元左右,直至4月前也是在9至10港元浮沉。到上週收市,中港股市經歷幾番晚來風 急,中國中車股價仍在9.71港元。那麼4月中至6月的一輪急升至20.65港元,急跌至8.2港元,是理性嗎?還是人為卿狂?無可否認,「一帶一路」的 國策,必然帶動兩車合併後的中國中車及其他行業公司的業務,從而受惠及增加收益,但當中仍需艱苦經營,面對不同的國際競爭及風險。冷靜分析及思考後,可知 收成期或很長。問問大家,知不知道動車與高鐵的分別?為何印尼停止高鐵招標,改為興建動車?或者,大家會說看財演、聽大師、炒政策就可以了!但大家知道應 該聽哪一個?知道應該幾時炒完下車?下了動車,上了嘉峪關城樓,遙望西邊,想到雖有不良記者腳踢難民,但為數不少的德國人仍會鼓掌歡迎難民,送上鮮花、糧 水及住宿。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德國人對難民尚可如此,我們上一代人也曾善待船民,那今天應怎待他人呢?無論投資或任何行為,最可靠的,相信仍 然是您自己,一個冷靜、理性的您自己!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