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二季度經濟出現明顯的企穩跡象,但數據層面顯現出極大的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門密集出臺穩增長政策,為沖刺全年重要經濟目標鋪墊,其中加快鐵路在內的基建投資成為穩增長重點。
鐵三院(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日前發布的《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修編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未來京津冀城際鐵路網將以“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為主軸,以京、津、石三大城市為核心,形成“四縱四橫一環”為骨架的城際鐵路網絡,覆蓋區域中心城市、重要城鎮和主要產業集聚區。
根據規劃,到2020年將有8條城際鐵路先期建成,其中有環北京城際(香河至平谷段),線路自新建廊涿城際終點香河站引出,並行北京外環線經香河、大廠、三河、平谷,與京唐城際、京沈客專銜接。2020年之前,中部核心區5萬人口以上的城鎮、東部濱海區、南部功能區10萬人口以上的城鎮都要覆蓋城際鐵路。
不光是京津冀,其他地方的鐵路建設步伐也在加快。自9月以來,國家發改委先後批準了鄭萬鐵路(鄭州至重慶萬州)、雲南米勒至蒙自、大理至臨滄、玉溪至磨憨、山西大同至河北張家口高鐵等5個鐵路項目,總投資達2124億元。
加快包括鐵路、城軌、公路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目前我國經濟穩增長的重要砝碼。一般而言,固定資產投資中主要有三大塊,即工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基建投資。目前工業和房地產兩大領域的投資過剩已比較明顯。
長三角某市一位政府部門人士告訴記者,在走訪企業的過程中發現,當地有一些企業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進一步擴大產能,造成產能明顯過剩,企業生存經營困難進一步加劇,目前已難以為繼。
在房地產方面,數據顯示,2015年1~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1063億元,同比名義增長3.5%,增速比1~7月份回落0.8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增速自2014年起,連續20個月呈下滑趨勢。目前,房地產投資同比增速已從兩年前的20%以上跌至不足4%。
中原地產首席市場分析師張大偉預計,現在樓市庫存仍處於高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滑的時間還沒有結束,未來這一增速有可能接近於0。
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目前我國的房地產庫存積壓嚴重,工業產能過剩也比較厲害,而基礎設施存在的“短板”仍比較明顯,因此在本輪穩增長中,補足基礎設施的短板成了投資的重要方向。
從剛剛公布的8月宏觀數據來看,基建投資表現持續亮眼,是制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三大投資領域中唯一貢獻率上升的領域,在穩增長中起到關鍵作用。今年1~8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4%,對整體投資的貢獻率達27.7%,比去年同期上升5.7個百分點。
胡曉登說,把錢投向基礎設施領域,不僅能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而且能滿足老百姓的實際需求,同時還能部分消化目前鋼鐵、水泥等行業存在的過剩產能,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