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今年一月推出兩項關市場運作改革的諮詢,第一,是為指數股引入暫時停止交易機制;第二,是再度引入收市競價時段。
暫時停止交易機制,是針對股市間中及不時出現的大幅波動。港交所建議,當一隻指數股在五分鐘內出現超過上下5%的波幅,就會暫時停止交易五分鐘。等於為大中市值股大幅波動引入冷靜期,給投資者時間去找尋股價大幅波動的原因。這個停止買賣措施是要防止,不時出現的入錯盤,及間中出現的閃崩。
在2013年新鴻基公司一個交易員把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壽買盤,錯誤輸入大25000倍的買盤,令到買盤達到驚人的三百億元。這個錯盤令到中國人壽股價即時波動,如果有臨時停止買賣機制,新鴻基公司便可以有時間取消這些錯盤。但是有時候有些股份也沒有理由出現大幅波動,在2014年12月18日,比亞迪(1211)股價忽然從36元急跌至18元,之後再回升至25元收市。事後比亞迪管理層也不能解釋股價大幅波動的原因,在新機制下可能股價跌至25元時已經需要停止買賣,讓投資者冷靜一下。
這臨時停止買賣機制也可以防止因為電腦出錯,或者是程式買盤混亂再衍生的崩盤情況。在2010年5月6日,美國一些程式操作出現崩盤交易,41億美元的交易指示,令到杜瓊斯指數在15分鐘內急挫1000點,有個別股份跌到零價。如果有停牌機制就可以防止這樣的崩盤情況出現。但是引入停止買賣機制也會阻止股市正常運作,例如2015年4月13日下午三時,一千萬元的買盤令港交所(388)股價由250元升至300元。
按新暫停機制,港交所股票就需要停止買賣,阻止了市場正常運作。當市場急跌時,暫停機制也會阻止股市正常消化沽盤。2015年7月8日下午,恆生指數急跌2158點,創歷史上最大跌幅。如果有暫停機制,港股就不能即時反應情況,阻礙市場正常運作。暫停機制只適用於指數股,非指數股不受影響。例如中國天然氣在2014年9月25日急挫7成,就不受暫停買賣機制影響。但是漢能(566)在停牌日2015年5月19日,下挫五成,就會受到暫停交易機制影響,暫停交易五分鐘,停牌後,波幅就不受限制。暫停交易機制在大部份海外交易所都有實行,引入暫停買賣機制,令到香港向世界看齊。
另一方面,港交所計劃重新引入,收市競價時段。之前港交所曾經有四年的收市競價時段經驗,收市價被人操控,被人批評為勁假時段。最受人批評是2009年3月8日滙豐股價在競價時段,股價忽然由38元急挫至33元收市。時後調查發現是德銀交易員大額沽出滙豐,當時最低的買入價是33元,因此33元變也收市價,也是滙豐幾十年來的最低價。滙豐也因此而低價28元供股,之後港交所在各方批評下停止收市競價時段。但是外資沒有死心,尤其基金公司強調他們需要一個訂價機制,他們可以為其單位基金定價。在外資壓力下,港交所重新推出新競時段的諮詢。
為了防止當時炒家濫用機制,港交所引入波幅限制。收市競價分四段,首段波幅限制於4時最後交易價的上下5%以內;第二段波幅再限制及收窄於第一段競價時段的最後價以內;第三段時間是不可以取消買賣盤;第四段時間是完成配對交易。港交所希望這新機制可以杜絕收市股價大幅波動,及被濫用的情況。
Raging 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