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錯在你太老了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7/blog-post_26.html
母校寄來的通訊中,看到馬化騰的一篇演講節錄,止凡覺得頗有意思,所以貼出來分享一下。我沒有看演講全文,只看了通訊中的節錄,但已經引來不少思潮。
首先是講述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關係,馬化騰提到今天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密切結合,每個人都思考怎樣更好利用互聯網。相信今天內地科網兩大具頭就是「雙馬」,騰訊與阿里巴巴,無獨有偶,這兩家企業都頗著重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關係,馬雲曾經講過他的主要工作是幫助中小企更方便地做生意,我也曾經因為要幫海外讀者購書而明白一些「生意」的限制,原來就連寄完貨後匯款都困難重重,這兩家企業就是希望打破這些限制,決解這類問題。
記得科網泡沫時,98年科技股大升,任何企業加上".com"就被炒上天,不少科技公司更是蝕大錢,PE過千又有,沒有PE又有,當訪問這些公司管理層時,他們就會話:「這是科網時代,我們是科網公司,請不要拿舊經濟的標準來替我們估值」。當然,這聽得一眾價值投資者一頭霧水,一年蝕一億,兩年蝕三億,怎樣可以透過進一步集資與行業增長而賺錢呢?
傳統行業是舊經濟,但盈利、現金流這些準則不可能改變,若不依從,很難成為巨企。思考與傳統行業結合,這一點我頗欣賞雙馬,雖然我今天還是對這些科網股票沒有興趣。
馬化騰提醒,今天前十名互聯網公司有六家美國,四家中國,這足夠令中國人感到自豪。至於,被問及中國企業是否有抄襲,他則不以為然,覺得今天互聯網幹得最好的是美國,所以美國以外的國家都會學習與copy美國模式,這無所謂誰抄誰的問題。
今時今日,勝者為王,作為巨企,說的就是成功之道,不順氣的隨時可以告它,看看「真理」何在。其實,抄襲這個問題,真的很難有所定論,fb電影都有講過其創辦fb的概念是抄來的,但一個概念,與成功執行還有頗遠路。另外,apple與samsung都在不同國家告來告去,你話我抄你,我話你抄我,有時勝訴,有時敗訴。所以話抄襲時,在不同時、地、人,都會得出不同的合法、合情、合理的準則,還是那句,勝利者、成功者,總是說得漂亮的。
最後是一個用snapshot的例子,馬化騰表示他們幾位管理層都不明白一些新潮玩意的吸引之處,錯在太老了。其實我對這些互聯網公司股票沒多大興趣,主因也是我感覺不到其可貴之處,可能下年已經有另一個好網、好app取代,可能一下子被冷待。就算是今天當紅的,也不太明白其盈利如何能穩定地保持著。好像fb、google,我很喜歡它們的網絡產物,但我都不太明白其盈利是怎樣維持,與客戶人數的增長又有何直接關聯。
當一些東西話變就變,變得太快,而我又不太明白,不能成為「局中人」,沒有潮流感覺,可能我也太老了吧。自知能力圈不在那裡,血汗錢也不應放到那裡了。
既然馬化騰也說自己太老追不上潮流,我也講講,其實我與太太都不懂用淘寶的,試過以前有朋友在淘寶買東西時話有適合我們的貨品,太太才托朋友在淘寶買下。連上個淘寶都不懂,實在很難明白阿里巴巴的投資價值與優勢。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