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黑馬營組織建設模塊上,張榮耀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十年轉型的艱辛和收獲。張榮耀認為,首先,移動互聯網思維的本質,其實就是用戶至上思維,是真正的市場經濟,移動互聯網只是工具。其次,顛覆性的創新,來自企業和企業家對用戶的責任和擔當,對人性的挖掘和滿足,對效率成倍的提升。企業要從產品到董事會、股東會、核心團隊入手,打造移動互聯網的企業基因,企業才能真正適應時代的發展——以下為部分精彩分享觀點。
PC互聯網是個科幻片,移動互聯網是個動畫片
前不久在矽谷,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問我們,什麽叫O2O啊?這說明兩點:一是他們不了解O2O,對於移動互聯網的認識不比中國更早、更新。另一方面,也說明了O2O或者是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在國外沒這麽普及。
為什麽O2O對中國顛覆這麽厲害?我們先思考一下:為什麽PC互聯網對我們的制造業和零售業顛覆那麽厲害?PC互聯網在美國沒那麽厲害。因為前十大互聯網公司里面,只有亞馬遜一家是互聯網企業,其余九家是傳統企業。在中國是調過來的九家是互聯網企業,只有一家蘇寧是傳統企業。
那麽什麽是真正的移動互聯網思維?
有個銀行行長跟我聊移動互聯網轉型的時候說,你一個洗衣服的,錢、團隊、聰明度都不如我,你都可以轉所以我一定要轉。我如實和他說,對不起,你還真夠嗆!因為你沒有真實的用戶——中國銀行過去都是圍繞著大客戶轉的。美國銀行沒有國有企業存款、沒有政府存款,所以它有真實的用戶。
我一直在想,小米的手機如果賣4000塊錢,再怎麽互聯網思維、再怎麽講粉絲也沒用。許小年教授說沒有移動互聯網思維。我認為有道理,但是我認為“移動互聯網是個價值觀”。移動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什麽?說難聽點就是市場經濟,但是不等於過去一二十年的 “市場經濟”。過去我們從來沒有真正的市場經濟,今天的市場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才真正開始發揮巨大的調節作用,所以按照傳統方式做企業、做生意的人才感到恐慌。
移動聯網在美國、香港、在西方,其實就是個工具,因為人家一直就是用戶至上。但是我們的資源、要素、權利,對經濟的幹預太厲害了,通過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這些壁壘才真正被打破了。
移動互聯網顛覆的是每個個體,無處不在的場景,實時可以實現。O2O把支付、擔當問題解決了,就形成了閉環。
我們也不能把移動互聯網講的太邪乎,這股風一過去就完了。這次事實上就是用戶價值的回歸,以用戶為導向,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你就占領橋頭了,就這麽簡單。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再看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就覺得移動互聯網是個動畫片,好玩、娛樂,像《貓和老鼠》孩子、老人看著都會樂。PC互聯網是個科幻片,只有成年人看得懂,一定有邏輯。
顛覆性創新是滿足人性對物質、精神、效率的需求
2000年3月份,高盛想跟我做連鎖投資。5分鐘時間他們提問,把我最痛苦的問題都問出來了,實話說我自己也不知該怎麽辦。這時,新浪開始做網上洗衣,當時我們感到非常驚慌。仔細一算,五年以後我就沒飯吃了——盡管眼前賺錢特別快,但不可持續。
但是,我看到了新浪做網上洗衣最大的問題:一服務,二配送,這都需要場景去實現。我又一想,我們擁有龐大的用戶數應該可以做,然後發現這其實是一片藍海——至少我看到了一些希望。
2000年的時候我就琢磨著轉型,我老以為一兩年就能完成轉型,沒想到轉了十多年,最後終於實現了由客戶到用戶的轉型,由紅海變成藍海。
04年我做的事情解決了這些問題的99%,後來的幾年都在不斷的改變,今天的e袋洗只是後面的1%。如果沒有前幾年,就沒有後面的e袋洗。
那麽什麽叫真正的顛覆?
第一、 用戶至上的價值觀。老板和企業有沒有強烈使命感和擔當,能不能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才是先決條件。
你做的一切都是沖著用戶滿意度去,不是沖著賺多少錢,不是沖著財務報表。這個使命感不能因為改朝換代而失去你的價值。改朝換代影響你的企業,說明你是商人不是企業家精神。
第二、 個體的人性,是否能滿足大家的需求?
傳統企業轉型的過程中,最難的是這三條:利益點、供應鏈、利益鏈。有兩條是拿錢買不來的,這會使你及其煎熬和痛苦,耗費時間和情感。到懸崖邊上,最好的辦法是減速,沒有別的辦法。
移動互聯網服務的核心是尊嚴和平等,誰說農村人就一定比城里人窮、地位低,一定要低三下四做服務?有一次我在國外叫人洗地毯,其間我想請他喝個茶吧。小夥子說,不好意思,我只喝英國紅茶!我又問他,周末給你打電話,你為啥沒接。人家說,我周末從來不上班的!當時我心想你不是個體戶嗎?但人家覺得是你不會洗地毯,我幫你洗地毯,我家里裝的比你還好呢!
所以,你要思考今天客戶的需求是什麽?員工的需求是什麽?合夥人、股東的需求是什麽?
第三、滿足前面兩條的基礎之上,效率提高十倍,成本是原來的1/10。
e袋洗承擔了所有服務的閉環,是有擔當的,滿意度是閉環,性價比是劃算的,我們現在的價格是實體店至少50%,甚至10%的價格。服務比別人更好,價格比原來更低。
移動互聯網企業要把自己變成一個遊戲和媒體公司
誤打誤撞,我就是這麽一路走過來的,怎麽做到的?一、為用戶創造價值;二、做好財務預算;三標準化、流程化、信息化。
我認為,要適應移動互聯時代,要先創造移動互聯網的產品,你才能吸引頂尖的移動互聯網投資人、移動互聯網的股東,然後進一步是打造移動互聯網的團隊,再用移動互聯網的玩法來改變傳統的玩法。
首先,創造移動互聯網產品。
移動互聯網的產品設計,第一是便宜、免費,第二是便利和方便,第三就是好玩、有趣,有參與感,娛樂屬性。我們做了e袋洗,不管裝多少衣服,99塊錢一袋。因為過去我經常發現,我們員工還沒開始洗衣服,他們就跟顧客吵起來了,為了衣服是長的還是短,為了怎麽定價。
今天,我們幹脆99元洗一包,甚至培訓遞送員教用戶,怎麽才能裝的更多洗的更劃算。整個體驗完全不一樣,因為你在實體店里面,你的產品更新了以後,整個全都改變了。
其次,用“用戶至上”思維建立股東會,完善董事會。
我們在談組織管理的時候,千萬不要錯過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所有的制度的核心是產權制度。一定要找對你的投資人,股東一定要認可你的用戶至上價值,不然別進來。我覺得融資,像談對象一樣,得彼此認可對方,不然以後就會打架,影響企業發展。然後就是要完善董事會。千萬要堅持,別覺得好象無所謂了、好商量。因為你是操盤者,你是船長,哪怕你沒有股份。這個船你要開就要承擔責任,既然要承擔責任就要給你權限——在堅持或放棄的過程中,不要覺得你是在爭權利,而是要擔當。
第三,經營團隊一定要移動互聯網化。
這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真的讓年輕人作主。移動互聯網思維價值觀核心是什麽?平等、透明、自尊、尊嚴。第一是用戶至上,第二是透明扁平。
90後是吃零食長大的,TA們把馬斯洛最頂級的需求當成理所應當的。60、70、80後為了錢、為了權,習慣性的做出妥協,但是90後不會去做妥協,他天生就是想彰顯個人價值。那麽誰來監督他,誰在管理他?用戶導向和全透明機制相互約束。我晚上11點離開辦公室我都不好意思,走後門,因為大家都沒走,我年齡越來越大熬不住了。但是年輕的團隊可以說非常非常拼,支撐他們的,就是用戶給他們點贊。
最後,要有移動互聯網的打法。
創業者今天特別要關註現在中國的國情。今天中國的國情有三個特征:第一個是移動互聯網對中國的顛覆;第二個是計劃生育,忽視這一點做服務老板會死的很慘;第三個是當前的政策。
O2O的關鍵是屬地化就業。為了解決配送的人員問題,我們就設計了一個眾包和外包,讓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成為我們的人力資源,我們做的是分享經濟。
實體店里有個說法叫“服務系數”,就是店里的員工跟顧客面對面打交道時間的長短,決定了服務系數的高低,服務系數越高,越不容易被移動互聯網取代。滴滴是移動入口,我希望我們做成家庭服務的入口,把洗衣作為切入點,能夠使得鄰里之間的服務做到極致。
e袋洗表面上在做配送,實際做的是服務。我們第一是提供商品,第二是提供服務,第三是提供情感鏈接。我要把服務做到極致,要建社群,要做線上互動,時間長就會有黏性和價值。我覺得,移動互聯網一定要把自己變成一個遊戲公司和媒體公司,因為我們一個洗衣服的都能把自己搞的好玩,甭說其它的了。
我們日夜兼程的聚焦自己的用戶滿意度,想辦法把這些事情做好,這其實真的非常艱難。有些時候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不是那麽容易解決的!供應鏈得重新調整,線上產品得重新設計,用戶的需求得仔細聽。這是0和1的關系,沒有這個1,說什麽都沒用。所以,真正做O2O的老板,出去講的都不多,埋頭苦幹的多,不然就是空談。
我們要解決鄰里之間的相互服務,如果我們把這些做好了,數據全都有了,我們是不是可以切保險、金融?因為,我有的是服務型的數據,帶情感、帶故事、鮮活的,而阿里和京東的數據永遠是死的,是數據分析。
在今天,你要用車就真的必須買車嗎,各種專車完全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吃飯非得去餐館嗎?對面鄰居會不會是我能吃飯的地方呢?大媽、大爺做的飯更家常、更合胃口、更有人情味。這是我們對於未來的場景想象。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黑馬學院【黑馬成長營10期四課-組織建設模塊】課堂,張榮耀口述,楊嬌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系 zzyyanan 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