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心怡科技物流有限公司位於菜鳥網絡天津物流園區運營中心的自動分揀貨物智能機器人。 (CFP/圖)
前有菜鳥,後有豐巢。一個是類似天貓的平臺模式,一個是類似京東的自營模式。馬雲的菜鳥網絡,順豐的豐巢科技,誰將在快遞業一統江湖?
在群雄並起多年後,中國快遞業出現了兩大陣營分庭抗禮的局面。
2015年6月6日,中國快遞業“一哥”順豐速遞宣布,已跟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等公司,聯合發起成立了深圳市豐巢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豐巢”)。順豐拉攏的這些小兄弟,都是物流快遞行業里第一梯隊的成員。
而早在2013年5月28日,順豐、申通、中通和韻達就一起加入了由天貓控股的物流快遞平臺“菜鳥網絡”(以下簡稱“菜鳥”)。幾家公司各出資5000萬元,各擁有菜鳥1%的股份,各家均為配角,主角天貓持股43%,被稱為阿里系。
為何順豐要牽頭另起爐竈?從豐巢股權結構來看,申通、中通和韻達三家公司各占20%的股份,大股東順豐持股35%,被稱為“順達系”。
“圈內都在調侃豐巢這個名字,有人說從取名上,看得出順豐吃掉菜鳥的野心,鳥總是要入巢的嘛。但菜鳥是只大鳥,順豐的巢能否裝得下很難說。”一位資深快遞業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評論說。
快遞業歷來被稱為一個大江湖。曾經很多人想一統這個江湖。最早的是宅急送的創始人陳平。當時的宅急送靠著大件物流配送在民營快遞行業坐上頭把交椅。陳平曾經多次南下,想要收購順豐,但均告失敗。而順豐專註於小件配送,憑借飛機送貨的速度優勢,打敗宅急送,成為行業新老大。
後來陳平曾對南方周末記者反思說,宅急送當時輸在了沒有踩中小件市場大爆發的大趨勢。
此後,順豐一直坐穩民營快遞的頭把交椅,直到2013年菜鳥作為新的挑戰者出現。馬雲當時給菜鳥的定位是,建立一張智能物流快遞網絡,讓所有的網購商品,都能在8小時內送達中國任何一個地方。
“順豐在速度上有口碑,菜鳥想比順豐更快,而且打算鋪一張比順豐更大的快遞網絡。”上述匿名的行業消息人士對南方周末記者評論說。
至此,在中國的物流快遞行業,也形成了兩大陣營對壘的競爭格局。這種雙聯盟對陣的格局,已經在打車軟件市場(滴滴和快的)和分類信息行業(58和趕集)出現過。滴滴和快的,58和趕集最後都以合並而告終。
但在上述消息人士看來,兩家公司至少會先開打幾年“鳥巢”大戰,然後才有資本層面合作的可能性。
順豐公關部門的一位負責人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中國的物流快遞市場還處在充分競爭的階段,離雙寡頭的格局還很遠。她說,豐巢是開放的平臺,歡迎菜鳥加入。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豐巢成立於2015年4月8日,但直到6月份才對外公布。
按照豐巢的規劃,2015年要在全國33個重點城市建超過1萬個網點,布局“豐巢”智能快遞櫃。這些快遞櫃將是小區或物業的快遞交互平臺,跟豐巢合作的快遞公司的包裹,可以放到快遞櫃里,用戶也可以通過快遞櫃寄快件。未來使用快遞櫃的快遞公司或者電商公司,要給豐巢交錢。
就在豐巢宣布成立的幾天前,菜鳥在杭州組織了“第一屆快遞江湖大會”。這次大會可謂快遞業的武林大會。第一梯隊的大部分公司都參加了,包括民營的“四通一達”和國有的郵政EMS。
在大會上,菜鳥CEO童文紅表示,將推出“合作夥伴分層運營計劃”。該計劃把菜鳥平臺上的快遞公司分成“金牌、銀牌、銅牌、標準”四個等級,不同等級能拿到的項目和資源支持不同。
快遞公司能拿到什麽等級,取決於他們的市場占有率、妥投率、配送及時率、快遞員評價和投訴率等因素。這一套評分系統,跟天貓和淘寶對於店鋪的“動態評分系統”很類似。
過去兩年來,菜鳥的發展路徑像極了淘寶。一開始都是作為平臺沒有設立過多門檻和規則,目的是吸引盡可能多的快遞企業進駐。當平臺上的快遞公司足夠多的時候,菜鳥就需要對這些快遞公司進行梳理,遴選出優質公司進行扶持。這也是當年淘寶和天貓做過的事。
天貓是電商行業的平臺商,菜鳥就是快遞行業的平臺商。這意味著,天貓的商業模式,也都可以複制到菜鳥上去。
值得註意的是,當年淘寶要推行這一體系時遇到過賣家的“起義”,因為觸及了一部分靠灰色手段獲利的商家的利益。
這些問題,菜鳥也遇上了,並因此於最近打擊了一批炒信行為。
盡管菜鳥兩年前剛成立時對外宣布,通過自建、共建、合作、改造等多種模式,建立一個龐大的倉儲和配送網絡,但上述消息人士透露,這兩年菜鳥基本放棄了自建物流和快遞的構想,轉而只做平臺。
相比而言,豐巢則是一個自營式的快遞平臺,即有點類似於電商領域里自營式電商京東的模式。
自營式的好處在於可控性。由於很多菜鳥平臺上的公司,都是松散的加盟制快遞企業,相比順豐的分公司直營模式,百世匯通這類公司對於旗下站點的控制力其實很弱。
百世匯通在北京的某站點負責人高會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今年去百世匯通開會的時候發現,很多站點的負責人沒來,一打聽才知道,是把站點賣給了一些電商公司。
上述順豐公關部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菜鳥是利用數據調配資源,豐巢是物流基因。”
相比於後發的菜鳥,順豐是一家成立於1993年的老牌快遞公司。當年順豐之所以成為行業老大,一是靠飛機帶來的速度優勢;二是順豐專註於小件配送,形成了一批忠實用戶,積攢了口碑;三是順豐一直堅持直營模式,避免了很多加盟制快遞公司出現的地方分公司指揮不動的諸侯割據難題。
這幾年順豐雖然進行了一些多元化擴張,比如涉足電商,上線順豐優選;開辟線下O2O實體店,設立“嘿客”,都是在釋放物流和快遞這個主營業務的剩余生產力。這次順豐成立豐巢,推出智能快遞櫃,同樣是圍繞快遞周邊市場做布局。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快運分會副秘書長劉建新認為,目前快遞業確實形成了阿里系和順達系兩大陣營,他們的競爭將有利於消費者。菜鳥的優勢是背靠阿里這個電商大平臺,不愁沒有訂單量。豐巢的優勢在於順達系背後龐大的快遞網絡,以及在市場份額上相比阿里系的優勢。
劉建新給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即便是電商市場的包裹,六成以上也是由順達系來配送。
2014年6月23日,北京一大學門口,順豐速運收寄行李包裹汽車網點,“放假,畢業行李包裹交順豐吧”。 (CFP/圖)
菜鳥和豐巢正在兩個最後一公里的戰場上廝殺。一個是城市配送的最後一公里,一個是農村配送的最後一公里。誰能成功,誰就能成為物流快遞行業里的下一個阿里巴巴。也就能掐住O2O最核心的環節——最後一公里的配送。
在城市戰場,雙方比拼的是誰能更快把商品送到顧客手中。在農村市場,大家比拼的是誰的網點離鄉村更近,誰在農村的網點更多。
不過,在劉建新看來,目前中國中西部的快遞量只占總體包裹量的兩成,要達到三成至少需要五年的時間。因此對於縣級城市快遞網絡的建設不僅投資巨大,而且需要耐心等待。
在城市里,順豐有良好的口碑和群眾基礎。一位菜鳥平臺上的快遞公司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透露,順豐在城市的策略是“一般不促銷、不降價、不搶別人的電商客戶”,只搶那些對速度有要求的散戶,以及每天有幾千單業務的大客戶。因此要在城市里跟順豐競爭壓力很大。
不要小看散戶的力量。高會超說,作為加盟站點,他的網點95%的生意來自淘寶,剩下5%是網點附近的散客,主要是周邊小區有人退貨,或者往老家寄個快遞。但他寧願接這些散戶,因為利潤高,散戶的一個快件一般收費10元,而淘寶的訂單最多6元一件。
但菜鳥在城市最後一公里的細節上下了很多功夫。從2014年開始,菜鳥在各個高校建立名叫“菜鳥驛站”的最後一公里網點。目前這些網點有2萬個左右。
6月10日,菜鳥宣布,百世匯通和圓通將先期加入菜鳥驛站,把它們作為代收網購用戶包裹的站點。相當於讓菜鳥驛站走出校園,進入社區。
在農村,菜鳥和順豐的勢力都很弱。那里依然是國有的郵政EMS的天下。理由很簡單,沒有誰的網絡覆蓋程度能比得過EMS。盡管EMS國營風格明顯,但它的價格越來越低,市場競爭力在大幅提高。
不過,菜鳥很聰明地選擇跟EMS結盟。去年阿里巴巴跟中國郵政集團合作,郵政對菜鳥開放5000個郵政自提網點。
高會超對南方周末記者介紹說,如果是發往農村的快件,他一般會選擇轉用EMS給客戶發貨,因為EMS基本能到中國任何一個地方。或者是發件到離客戶最近的一個代簽網點,比如離村子不遠的集市上的某個小超市。
這些代簽網點和集市上的小超市,正是菜鳥和順豐爭奪的焦點。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菜鳥和順豐還有一個潛在的強勁對手不容忽視,這就是京東。
京東在2014年11月啟動了農村電商戰略。劉強東的做法是在農村尋找村民合作,村民成為京東收發快遞的一個“站點”。到目前為止,京東已經在3萬個鄉村設立了合作點,有數萬個鄉村推廣員。
在城市的最後一公里市場上,京東則推出了京東到家和京東眾包兩個產品。京東到家是向用戶提供3公里範圍內的生鮮、超市產品、鮮花和外賣等服務,並在兩個小時內送達。京東眾包則是讓用戶可以跟加盟順風車軟件一樣,通過手機搶京東的配送單,然後獲得獎勵。目前很多跳廣場舞的大媽們是京東眾包的主力兼職配送員。
除了三頭大象之外,在掘金最後一公里的還有很多“螞蟻”。現在很多小區里的便利店和超市,已經成為很多垂直O2O和電商爭奪拉攏的對象。一些便利店更是推出自己的APP,小區用戶可以直接安裝到手機,網上下單後,便利店在20分鐘內就給你送上門。
京東到家總裁王誌軍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大家爭奪城市最後一公里,不僅僅是爭取配送市場,而是爭奪O2O市場的蛋糕。而物流是O2O業務的核心,對用戶體驗和提高用戶粘性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