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非洲規劃26國大自貿區 中企受益幾何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848.html

非洲規劃26國大自貿區 中企受益幾何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6-14 11:02:00

整合之後的自貿區占整個非洲經濟總量的1/2,惠及人口超過6.25億

在非洲,由於固定寬帶建設落後,移動互聯網反倒發展相對較快,很多民眾都習慣使用移動互聯網

 

每年7月,東非大陸數百萬只動物會按時踏上遷徙之路,從坦桑尼亞進入肯尼亞,尋覓充足的水源和食物,場面蔚為壯觀。自由的遷徙讓動物獲得寶貴的生存資源,更好地繁衍生息。經濟亦然,貨物的自由流通也將帶給非洲經濟勃勃生機,而這樣的期待已漸漸接近現實。

10日,26個非洲國家的領導人齊聚開羅非洲經濟峰會,簽署了大自由貿易區協定(TFTA),將非洲地區現有的三大自貿區——南部非洲開發共同體(SADC)、東非共同體(EAC)和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COMESA)整合為一。整合之後的自貿區占整個非洲經濟總量的1/2,惠及人口超過6.25億。

協議稱,將通過塑造一個更加廣闊的市場,來促進區域內貿易,提升投資水平和區域內基礎設施的發展。

落地尚早 近期影響有限

2014年,中國與非洲貿易額達到2218.8億美元,同比增長5.5%,創歷史新高。對於中國來說,擴大後的非洲自貿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將是不少在非中資企業要思考的問題。

中聯重科南非區域負責人張雪偉已經在非洲斷斷續續呆了4年,該公司主營工程機械研發制造,在阿爾及利亞、南非、肯尼亞、坦桑尼亞和尼日利亞都設有分公司,年銷售額增長率15%以上。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大自貿區的消息對中國來說絕對是個利好,但近期影響有限。

“這個26國大自貿區至少要2017年才可能協調好多方利益真正運作起來。對於中資企業來說,最大的好處在於市場的擴大和相應的政策優惠。”張雪偉稱。

據了解,10日達成的協議只是邁向非洲大自貿區的關鍵一步,該計劃還需要得到各成員國議會通過,這意味著自貿區真正開始運轉至少要等上2年。

張雪偉表示,在當地開展業務最大的阻礙是競爭無序化,而大自貿區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這一問題。

他說:“即將來非洲投資建廠的企業會更有信心,因為市場大了就不僅僅是單一一個國家。但現在協議還是框架性的。”

自貿區為中企“錦上添花”

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2013年《中國與非洲的經貿合作》白皮書,中國自2009年以來已成為非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雙邊貿易規模逐年擴大,中國對非投資層次也不斷提升,超過2000家中企在非洲50多國進行投資。從合作領域來看,比重最大的是采礦業,占30%,其次是金融、建築和制造業,各占15%~19%。

另據安永最新發布的《2015年非洲吸引力調查》,中國2014年面向非洲的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66.7%至61億美元,涉及投資項目32個,取代印度成為非洲的第七大投資方。投資領域主要為電信、傳媒和科技,占項目總數的1/3。

深圳傳音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手機品牌TECNO幾年前就瞄準了非洲快速成長的市場,在西非和東非分別以尼日利亞和肯尼亞作為集散地,覆蓋了非洲大部分國家,如今已成長為非洲市場三大手機品牌之一,市場占有率超過20%,廣告和產品在非洲大街小巷隨處可見。

“大自貿區對TECNO的經營來講是好事。自貿區擴大以後,區域之間的貨物流通範圍會加大,但具體要看通訊產品在自貿政策中占多大比例。”傳音控股市場總監劉俊傑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TECNO在原先的COMESA里面已經受益了,比如說,TECNO的第一家工廠建在埃塞俄比亞,COMESA對於出口的政策支持已經讓我們感受到現實好處了。2017年以後,利好肯定能更好地落地。”劉俊傑稱,TECNO在深圳和非洲都有設廠,現在非洲工廠的數量正在不斷增加。

劉俊傑打了個比方:“我們本身就在織一個錦,而自貿區的來臨對我們來說就是錦上添花。” 傳音控股等許多布局非洲的中資企業多年來基本上都在悉心培育當地市場,經營品牌、口碑和企業信譽。

“我相信自貿區不光對TECNO,對中國和全球的企業都是好事情,肯定能讓經濟更加煥發活力,”劉俊傑稱,“水塘放在那兒了,所有的企業都是魚,在這個水塘里遊得好不好,這就是商業的基本邏輯了。”

不容忽視的障礙

1963年,象征非洲大陸政治經濟團結的非洲統一組織成立,該組織在2002年被非洲聯盟取代,期間陸陸續續成立各種區域性組織,各國間貿易總額增長了10倍有余,但由於發展基礎低,非洲總體貿易水平占世界貿易總量的份額仍十分有限,經濟一體化的要求十分迫切,不過障礙也是顯而易見。

“實際上,全非洲自貿區的概念已經提出很多年了,2013年非盟開了兩次峰會,都是談一體化的,但目前非洲的一體化程度總體來看還是處在一個很低的程度上,”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市場分割、交通不便、缺乏互聯互通一直是制約非洲經濟發展的障礙。

非洲大大小小的市場共同體和關稅同盟超過10個,基本上都是以簡化商品通關手續、減少征稅商品數量、統一稅收標準、消除貿易壁壘、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為目的。

劉鴻武表示,非洲經濟一體化的推進給中非經貿合作帶來更廣闊的空間,符合中非貿易大方向,但非洲的市場一體化過程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障礙。很多非洲國家和所處區域的市場一體化程度本身就很低,加上這些國家對自己國內經濟的管控和治理能力很弱,因此較難符合實現區域一體化的條件。

“最近幾年,非洲很多地區政局不穩定,也嚴重阻礙了非洲的一體化進程。此外,非洲目前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市場容量有限,物流體量很小,大規模的一體化缺乏內部推動力量,而且現在非洲投資來源很單一,每年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很大,融資能力非常有限,所以短期內實現區域一體化存在很多障礙。”劉鴻武稱。

也有聲音指出,大自貿區在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會對框架內較小的經濟體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貿易開放之後,一些原本就缺乏產品出口競爭力的國家將難以和較發達經濟體競爭。

目前,非盟53個成員國之間對一體化進程的看法可以分為“激進派”和“緩進派”,有些大國比較積極地在主張,而一些較落後的國家更期待漸進式的發展。

“非洲很多國家的經濟是高度同構性的,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接近,資源物產相通,相互之間的開放度本來就不大,互補性也很弱。但總的來講,無論大小國家,一體化對所有國家都會帶來更多機會,只是各國的受益程度不一樣。”劉鴻武稱。

編輯:應民吾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