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在很多行業里被誇大,但互聯網的確已經侵入了很多傳統的領域,比如電影業。
過去幾年,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優酷土豆和樂視等互 聯網公司都以不同方式進入了電影行業,包括制作、發行和放映等環節。據《金融時報》旗下研究服務機構China Confidential的數據顯示,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去年總共制作(合作或者直接投資)了15部影片,這些影片去年的票房收入超過60億元人民幣,占到 中國內地總票房的1/5。
China Confidential的這個數據實際上還比較保守。在2014年,阿里巴巴旗下的娛樂寶平臺累計投資了12部電影,投資項目獲得整體票房近30億元。而樂視旗下的樂視影業2014年的票房收入也接近30億元。
和很多行業不同,電影行業的核心競爭力仍然是創意和制作能力。這些原本是技術公司很難沖擊到的,也不是資金可以解決的問題。在美國,雖然有亞馬遜和Netflix這樣的互聯網公司開始制作電視劇,但電影制作領域,互聯網公司卻很少涉及。
那麽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為什麽會如此成功地滲入電影制作領域呢?
傳統公司弱勢 雖然整體票房已經達到美國市場的一半,但作為一個成長中的市場,中國電影行業缺少好萊塢那種大型的電影制作公司。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電影公司,光線傳媒去 年的票房為31億元,而迪士尼去年的電影業務營收為72億美元(約合446.74億元人民幣)。這使得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很容易憑借強大的資金能力介入這 一市場。去年11月,阿里巴巴和騰訊聯合向華誼兄弟投資了5億美元(約合31.02億元人民幣)。今年3月,阿里巴巴則以3.83億美元(約合23.76 億元人民幣)入股了光線傳媒。
用戶群 中國和美國的電影市場擁有完全不同的核心用戶群。藝恩的數據顯示,去年,19歲到40歲的觀眾貢獻了國內87%的票房,而美國電影協會稱,去年美國25歲 至39歲人群的觀影頻率下降最快,人均購票數量減少了近20%。年輕觀眾使得一些熱點,而不是電影本身的品質,很容易成為觀看電影的推動力。比如光線傳媒 去年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爸爸去哪兒》,這是一檔電視娛樂節目的同名電影。這種缺少專業能力的競爭環境同樣使得互聯網公司很容易獲得成功。
入 口 與傳統電影公司相比,互聯網公司擁有的最大優勢是與年輕人有更直接的聯系。騰訊、百度和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的產品覆蓋到的是數以億計的年輕用戶,並且對這 一人群有著強大的影響力。美團創始人王興稱,現在全國超過50%的電影票是在手機、電腦上賣出的。2014年,美團旗下的貓眼電影的交易總額為50億元。
雖然已經很強勢地進入了電影制作領域,但互聯網公司給電影行業帶來的最大改變還是在渠道和營銷層面。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應用的普及,類似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公司實際上已經掌握了一個關乎所有人和所有消費領域的入口,比如微信。
這種消費關系的改變會給很多行業帶來了深刻的渠道變化,電影就是其中一個。據王興提供的數字,截至6月1日,貓眼電影在2015年的交易額已經超過50億元。
這些渠道的互聯網化顯然讓中國電影業處在了一個更好的成長路徑中,這要比那種傳統的好萊塢渠道模式更高效一些。這一渠道的進步還得益於中國電影市場的高速增長,否則很難吸引互聯網公司的參與。2014年全球電影業營收僅增長了1%,而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增長了34%。
就電影本身來說,互聯網公司並沒有帶來本質的改變。國內的電影仍然缺乏高品質的內容。在這一點上,恐怕互聯網公司也無能為力。雖然騰訊這樣的公司掌握了海量 的用戶需求和個人信息,但這些對於一部好電影的貢獻還很難衡量。好的電影最終還是要依賴創意和才華這些非技術性的因素。技術和金錢雖然是商業中最具破壞力的元素,但也有其局限性,商業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