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色列投資者:和歐美相比,我們更願意與中國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27598.html

以色列投資者:和歐美相比,我們更願意與中國合作

一財網 繆琦 2015-06-04 22:06:00

對於擁有大量資本並渴望創新技術的中國而言,尋求技術輸出機會的以色列可謂萬里外的知音。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和歐美相比,我們會更傾向於和亞洲國家的合作。雖然以色列在地理位置上和歐洲很近,但就歷史和文化而言,以色列和中國擁有一種天然的良好關系。” 第一次來到中國的以色列31°North創新技術轉移公司(下稱“31°North”)管理合夥人庫什尼爾(Uri Kushnir)這樣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位以色列企業家主動告訴記者,他年幼的女兒正在學習中文。

5月底,庫什尼爾和他的合夥人普若斯(Guy Pross)專程來到中國,與植根於中國的高風咨詢公司於上海簽署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協議。

“以前以色列和美國的合作很密切,但最近幾年,以色列政府開始非常關心中國企業和中國市場,而中國政府和企業也對以色列表示出了很大的興趣。所以搭建彼此的橋梁會讓雙方受益,和中國的合作一定是雙贏的。” 庫什尼爾說。

以色列工業研究中心亞太執行主任陸夫頓(Avi Luvton)曾公開表示,今後兩年,中國有望超過美國,成為以色列政府開發項目的最大海外參與者。

雖然以色列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這個被譽為“中東矽谷”的面積不大的國家卻擁有全世界領先的科技生態環境,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傳感器研發和手機應用等領域擁有眾多頂尖的創新科技。對於擁有大量資本並渴望創新技術的中國而言,尋求技術輸出機會的以色列可謂萬里外的知音。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2013年之前,中國對以色列科技公司和風投基金的投資還很少見。但過去兩年的速度有所加快。以色列國家經濟委員會預計,中以兩國企業之間的科技交易2014年將達到3億美元,遠高於2013年的5000萬美元。

然而,創新技術的出口絕非易事。通過多年與歐美國家的合作,庫什尼爾深知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挑戰。更何況在中國市場,每個城市的差異都很大。因此,31°North在開拓中國市場的初級階段,專門找了熟悉中國市場的公司作為合作夥伴。

 以色列的創新秘訣和中以差異

“我覺得以色列有點像迷你版的中國。兩個國家的人都不怕失敗,也願意去嘗試。”同樣是31°North管理合夥人的普若斯這樣描述中以兩國的相似度。與此同時,中國人擁有想要獲得成功的夢想,這在他看來是創新的動力。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執行理事長馬蔚華也曾向《第一財經日報》的記者表示:“我過去很崇尚以色列,因為它靠創新成了世界上最小的超級大國。所謂時勢造英雄,我對下一個創新的國家是中國充滿信心。”

當然,除了相似和良好的關系外,中以之間更多的還是文化和創新理念的差異。

在庫什尼爾看來,以色列的創新動力來自於生存的壓力和有限的資源限制等。

“以色列曾經是個四面楚歌的小國家,沒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要發展只能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並將其最大化。”普若斯舉例說,為了抵禦外來敵人保護自己,以色列發展了軍工產業,發明創造了非常智能和便攜的軍工產品和設備,而這些軍工技術也逐漸運用到了私營企業中。事實上,不少以色列的商業技術運用都源自於軍事領域的技術發明,包括面部識別、網絡技術和傳感技術等。

另一個案例則是農業灌溉。“以色列不但是個小國家,而且三分之二的土地還是沙漠。那就不得不高效地利用水資源。所以在農田灌溉領域,我們也發明出了很多有效的技術。”普若斯說。

和以色列相比,中國這個大國並不缺少資源,也從不缺少市場。創新的動力除了向往成功的驅動外,更多還來自讓生活更加便利的需求。

高風咨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羅威(Bill Russo)在中國生活了11年。在他看來,中國正在變得越來越具有創新活力和能力。它沒有像以色列那麽迫切的軍事防禦需求,但很多企業會抓住通過抓住用戶的痛點,通過技術發明來解決人們日常問題,讓現代人的生活更加便利。比如阿里巴巴就針對一群不想去超市或商場的宅男宅女們發明了淘寶,為其提供了日常生活上的便利。

“90年代的中國可能更多的還是複制,但現在不同了。不少在國外有很豐富經驗的中國人回到中國大展身手。” 羅威說,“現在(創新創業的)環境更好了,不管是在獲得資金上還是政策或整體的氛圍上。投給年輕人創業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以色列能帶給中國什麽?

首先,在中國企業尋求國際化的道路上,以色列的國際化和創新理念可以提供幫助和靈感。

羅威說,以色列技術的進入,好比是聯通中國和世界的技術管道,不僅讓中國企業獲得全世界的技術,還能讓中國的技術產品輸出到國外。比如說小米就不只滿足於中國市場,而是希望能將技術產品輸出到國外。

庫什尼爾和不少以色列的投資者都看到了中企“走出去”的需求和趨勢,而中國也在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中努力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因此,以色列也希望能抓住中企“走出去”和國際化的機遇,成為中國連接世界的橋梁。

其次,除了幫助中企走出去,以色列也在試圖輸出技術和服務。除了技術產品外,以色列能帶給中國的還有商業模式的創新。

“以色列技術的輸出更多的是技術平臺的輸出,技術只是一個工具,關鍵是要運用這個工具,即應用技術,那就需要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以色列擅長做的是把一個現存的技術與新的商業模式結合起來,然後創造出解決方案。畢竟單純的技術並不那麽有用。” 庫什尼爾說,正因如此,以色列的企業必須了解中國的問題和需求,並為其創造出解決方案。以色列的優勢在於,經過多年的發展和改進,以色列已擁有了自己的創新方法和策略,並且創造了國際化的交流平臺和講求創新理念的氛圍。

作為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以色列無疑將會受到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利好影響。然而,對於“走出去”的中企而言,任何投資都將存在挑戰和風險。

庫什尼爾說,企業最大的挑戰是企業在“走出去”初期得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中國企業在以色列的投資不應該是一進入就能快速投資的地方,兩者的關系應該是長遠的。”

近期投資以色列的中企列表

2015年3月,上港集團成功中標以色列海法新港自2021年起25年的碼頭經營權。這是繼中國港灣工程有限公司去年中標以色列南部9億多美元的阿什杜德新港建設項目後,中國公司在以色列斬獲的又一大型基建項目。

同年3月,中國光明食品集團光明食品收購了以色列食品公司Tnuva原大股東Apax基金所持有的56.7%股份和Mivtach Shamir持有的21%股份,即Tnuva Food Industries77.7%的股權,對應 Tnuva的市場價值達到86億謝克爾,約合人民幣134億元,創下以色列食品行業歷史上最大的一宗收購案。

2014年7月,中國風投基金賽富(SAIF Partners)參與了以色列應用軟件公司超音速廣告(SupersonicAds)總額達1500萬美元的融資計劃。同年還傳出百度將投資打車軟件Uber Technologies Inc。

2013年5月,複星醫藥集團斥資2.4億美元收購了高端皮膚護理產品制造商Alma Lasers,這也成為中國企業在以色列展開的首筆重大科技並購交易。同年,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旗下的平安創新投資基金(Ping An Ventures)專門創立了1億美元的基金,專註於投資美國和以色列的科技項目。

2011年1月,中國化工集團斥資24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農藥制造商ADAMA Agricultural Solutions。

編輯:馬俊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