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英國首相為何還是他?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518

在過去的5年里,英國經濟在G7國家中表現不錯,這為卡梅倫連任奠定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CFP/圖)

在英國大選中,執政的保守黨獲得331席,超過單獨組閣所需要的325席。卡梅倫得以成為自1900年大選以來唯一一位能夠呆到任期屆滿後連任、本黨席位在選舉中還有所增加的英國首相。這顛覆了主要民調機構的預測,讓世界為之瞠目——卡梅倫不僅贏了,而且大獲全勝,這是為什麽?

2015年5月7日是英國大選日。這天早上查看該國七家主要民意調查機構的選情預測,會發現它們的結論驚人地一致:保守黨和工黨這兩大政黨勢均力敵,選舉最後將會產生一個“懸浮議會”。這個詞特指大選後無一政黨獲得在議會的簡單多數,從而只能在各主要政黨間談判建立聯合政府的局面。2010年大選產生的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就是“懸浮議會”的產物。

然而,大選次日公布的最終結果讓人瞠目結舌——七家民調機構預測全錯。保守黨在選舉當中獲得331席,超過單獨組閣所需要的325席。卡梅倫得以成為自1900年大選以來唯一一位能夠呆到任期屆滿後連任、本黨席位在選舉中還有所增加的英國首相。如果還有贏家的話,那就是蘇格蘭民族黨。它在議會中的席位由6席增至56席,蘇格蘭選區的58個席位基本上被其囊括。

尷尬的輸家

毫無疑問的輸家是工黨和自民黨。工黨丟了24個席位,“丟掉了自己在蘇格蘭和英格蘭北部的傳統票倉”,中國社科院歐洲政治室副主任趙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最慘的是自民黨,席位從57席驟降到8席。按照英國政治傳統,在選舉結果公布一小時之後,工黨黨首米利班德和自民黨黨首克萊格均宣布辭職。

如果還有別的輸家,那就是民調機構自己。“懸浮議會”的猜測被打得粉碎,以至於《每日電訊報》編輯吉爾卡普發表書面道歉:“在過去兩年里,我們——記者、民調人員、學者和政客們把政治當做了一場數學遊戲。以為只要把模型做對了,把數字填進去,就可以完美地預測未來。我們忽視了人性當中最複雜的東西。”

栽在預測分析上的,還有自民黨前黨首艾什頓以及工黨前新聞秘書坎貝爾。前者說,自民黨席位如果掉到10個以下,他就把自己的帽子給吃下去。後者寧可“吞下一條蘇格蘭短裙”,也決不信蘇格蘭民族黨能夠拿到幾乎本地區選區的所有席位。於是,在5月8日晚上的電視訪談中,這兩位現場尷尬地收下了一頂帽子和一條短裙——巧克力做的。

甚至在選舉結果公布的當天,民意調查與實際選舉結果上的差異,就驚動了英國民意調查委員會(BPC)。這個非政府組織當天宣布:“將會成立一個獨立小組,對民調中‘顯而易見的偏見’等問題進行調查”。

“羞澀的托利黨”效應?

歷史似乎在重演。在1992年英國大選中,民調機構遭遇到與2015年大選幾乎同樣的問題:預測結果是懸浮議會,最終卻是保守黨獲勝。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民調機構進行的電話訪談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受訪選民並不願意表露自己真實的政治觀點(尤其是支持保守黨的選民)。這種狀況被稱為“羞澀的托利黨”效應。

“羞澀的托利黨”效應是否在此次大選中再現尚無定論。不過,選舉中確有敏感的政治話題出現,那就是保守黨的移民政策問題。具體而言,是卡梅倫政府試圖跟歐盟談判,縮減每年進入英國工作的歐盟其他成員國公民配額。

“大約有10%-20%的選民支持保守黨從歐盟收回移民審批權的做法。但是這種觀點屬於種族上的政治不正確,在民調中不願意表達出來。”中山大學政務學院副教授陳永傑對南方周末記者稱。英國每年從歐盟獲得的移民配額為10.6萬人。2013年,卡梅倫政府計劃將配額減少3萬人,並準備對移民準入進行限制。這是在經濟不景氣,英國國內就業受到沖擊的情況下做出的一種反應,在作為經濟中心的英格蘭中南部頗受選民的歡迎,但民調卻很難表達出選民這種隱形支持。

此外,選民在民調中保持沈默的另一個原因來自英國社會文化本身。“英國是個崇尚精英的社會。但是在公共輿論場合當中反對精英的聲音占了上風。這導致即使很多選民認同保守黨的理念,也不會公開表示出來。”英國《華聞周刊》執行主編張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導致民調失利的第二個因素是英國的選舉制度本身,即選區中的簡單多數制。趙晨給簡單多數制下了一個定義:“50萬票和51萬票相差不多,但是選舉結果就是0和1的關系。”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是某個黨派在全國拿到了相當數量的票數,但是卻在很多選區都沒有獲得簡單多數,導致了選舉失敗。最倒黴的當屬英國獨立黨(UKIP)。它獲得了12.6%的選票,位列所有政黨第三,但是在議會中只贏得了一個席位。

第三個原因則是“戰略性投票”。意思就是,在某個選區,當小黨的支持者發現自己的候選人不太可能贏得選舉時,他們會從本選區的工黨或者保守黨候選人中做出最優選擇。在影響力日漸增大的獨立黨支持者看來,工黨在移民和歐盟政策上與獨立黨相左,他們的“戰略性投票”往往歸了立場接近的保守黨。

放棄“新工黨路線”的結果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國際關系教授張勇進不同意“羞澀的托利黨”效應決定了結果。在他看來,民調之所以失誤,並不是保守黨真的獲得了突如其來的勝利,而是工黨和自民黨的“幾近崩潰”造成的。“工黨向左轉得太厲害,否定了布萊爾當年的‘新工黨’路線,把中產階級推向了保守黨。”張勇進評論道。

工黨左轉的一個明顯標誌是對富人加稅,其中一項是豪宅稅。張雪認為:“這引起了富人的不滿。還有房地產行業也因此站在了工黨的對立面。”在選舉結束之後,工黨元老布萊爾建議工黨“要回到中間派路線上”,借此隱晦地批評米利班德的“路線錯誤”。與布萊爾當年共同打造“新工黨路線”的元老彼得·曼德爾森則毫不留情地批評米利班德的選舉策略“太過於依賴工會”。

身為中產階級,伯明翰的小公司老板詹姆斯毫不掩飾自己對工黨政策的厭惡。“保守黨總算獲勝了,看起來並不是英國所有人都那麽蠢。”他在選舉結果公布後得意地告訴記者。

英國政黨體制的“碎片化”對工黨產生了明顯的不利。由於2014年蘇格蘭獨立全民公投激發起來的民族主義情緒,蘇格蘭民族黨在本地區內奪取了幾乎所有工黨的選票。新崛起的政黨分散了大黨的選票,反而讓保守黨從中漁利。

此外,對於政治體制的失望,以及政客們的出爾反爾,讓選民們感到失望。2010年,自民黨的競選承諾之一就是“降低學費”。但是,在該黨與保守黨聯合執政期間,學費不降反升。陳永傑認為“自民黨背叛了自己的承諾”,失去了年輕人的支持。

與時俱進的保守主義

在過去五年里,保守黨的路線很明確——實行財政緊縮計劃並大規模削減福利。具體措施包括增收學費、增稅和延遲退休時間等。在趙晨看來,則是“一種實用的、與時俱進的保守主義”。在這段時間里,英國的經濟發展在G7當中做得比較好。同時,保守黨還采取了一些取悅中產階級的措施,例如,將遺產稅的起征點定為100萬英鎊,使自己的政策“看起來不那麽激進”。

將2015年英國大選的勝利放到歐洲背景之下考量,可以看到保守黨獲勝的一些必然性。“歐洲的危機已經進入中期階段,左派的信用幾乎已經透支完了。”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儲殷認為。危機的原因是長期執政的左派政府致力於建設福利社會,帶來“福利過多”。當危機長時間延續的時候,選民的驚恐情緒逐漸平靜下來,“可以做出痛苦的選擇”。這個“痛苦的選擇”意味著,在未來數年里,新的卡梅倫政府將在沒有自民黨的掣肘之下,更加自由地推動各種政策改革,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將是繼續削減社會福利。

但他也將同時面臨歷屆政府所遺留下來的麻煩。其中之一是蘇格蘭民族主義的興起。自從布萊爾政府實現“權力下放”之後,主張獨立的蘇格蘭民主黨影響力迅速擴大,在此次選舉之後更是在蘇格蘭一黨獨大。另外一個是卡梅倫政府承諾在2017年舉行是否脫離歐盟的公投。儲殷認為,從根本上來說,蘇格蘭不會獨立,英國也不會脫離歐盟。這是一種利益需求關系,“英國承受不了離開歐盟的代價”,蘇格蘭也是如此。

在未來幾年里,人們將會看到卡梅倫政府與蘇格蘭和歐盟兩者之間拉鋸般的討價還價。

“羞澀的托利黨”效應

它是英國政治觀察家們在1990年代根據歷次大選數據統計分析發現的一種現象。在選舉中,保守黨(又稱為托利黨)的實際得票數往往高於民調預測的得票數。分析人士認為,產生這一效應的原因是不願透露政治傾向的選民往往在民調中給出誤導性的結論。“羞澀的托利黨”效應被發現後,多家民調不得不修改了自己的調查統計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3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