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臺灣同學來信的討論 井底望天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vjdh.html


給大家看一封我收到的信,用這個話題和大家討論一下。

 

“親愛的井系工作人員們:

……非常謝謝你們的辛苦,能讓井大的思想向外傳播出去!!!!我是一位臺灣的讀者,衷心地企盼井系能夠成功,開枝散葉,遍地開花。作為一位中國人也是臺灣人,雖然在政治立場上有時不能完全認同井大對於兩岸的想法,但是對於井大的宏觀與博學,我與我的一大群朋友們是非常欽佩!!!!井大在臺灣也有一群像我一樣的忠實讀者,我們都是年輕人,也會彼此交換井大的看法,並且現在看的人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臺灣人都會跑去井大的博客看過往的文章,我們在私底下討論!!!看到現在的中國,我相信臺灣有很一大部分的人與我一樣,感覺到於有榮焉!!!對於你們的辛勞與對新一代年輕人的啟蒙教育,我們深深的感謝!!沒有井大的博客,我們臺灣這群年輕人還第三波帝國主義的制下還一心想要追隨所謂的 西方先進 !!!!!

其實我有一點疑問,井大有時會在周報或文章內容中講到兩岸問題與現狀,但是站在我們臺灣的立場上,我們實在被美日牽制太深,有時不見得是我們願意這樣做 (我們裡面的關係都可直達臺灣的兩黨中央) ,但是日本與美國對我們制肘太深,對我們經濟深化太過徹底,政治上又洗腦得太過乾淨。如果井大站在我們的立場,可以提供一些好的建議給我們嗎???”

 

看到臺灣的井系同學的來信,首先多謝大家的捧場。大家在兩黨(國民黨和民進黨)中央里面都有關系,那看來以後和大家的雙向交流還是需要增加,不能只是我一個人亂扯了,呵呵。

大家回去看我的博客,大概會對當時我對馬英九同學的評論,有相見恨晚的感慨吧。


教育現狀


先說一下教育的事情。

大家都看到我在上期里講到了希臘的事情(編者註:財經周報第15期《身份認定和文明延續》),就是要通過教育,讓希臘人知道自己是希臘人,而不是羅馬人的故事。

那麽在1950年代的中國的北疆,特別是伊犁地區,俄羅斯族同學們的影響力曾經比較大。當時在小學,如果你問小學生,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在哪?人家會回答,是莫斯科,呵呵。

當然N年之後,這個認同問題,因為這里的居民出現了大規模的逃離潮而解決了(編者註:伊塔事件鏈接)。

那麽臺灣的情況就更加複雜。

這里的人民首先是從忠於明朝王室和鄭成功Kosinga(閩南話“國姓爺”),繼而要進行去明化來忠於清廷;然後在甲午戰爭之後,日本人要推廣大和化和進行去中國化;那麽在國府遷臺之後,尤其是228事件之後搞戒嚴,這個時候主要進行的是去日化和教育回歸中國化;然後就是到了陳水扁時代的去中國化。

某種程度來講,臺灣後來出現的參加太陽花學運的這批年輕人,明顯帶有去中國化的痕跡。所以要理解臺灣的外省人和本省人,或者統派和獨派之爭,是需要理解這個歷史和文化淵源的。

那麽你把現在這個階段和臺灣歷史上鄭成功時代比較,某種程度上有些類似:就是堅守自己的中國的概念(中華民國,明朝),和反對大陸的中國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朝),當然區別在於現在是雙方和平而不是戰爭。

另一個區別,就是現在本身臺灣自己內部的認同並不一致,而且內心里真正堅守中華民國的人,實際上是比較少,這是必須承認的現實。大部分人估計就是內心堅守臺灣本土意識,而只是把中華民國作為一個方便使用的馬甲,這也是事實。

所以談中國統一,你可以談形式上的統一,也可以談人心回歸上的統一。比如你把這個標準用到澳門,這個就是形式上統一了,人心也統一了;但是把這個用於香港,估計你得出的結論就會不一樣。至少有一部分人,大概30%左右的人心上是沒有回歸的,而且他們把持著教育系統,教育出來的年輕人某種程度上和臺灣一樣。於是臺灣有太陽花,香港就有占領中環。

 

西方優越的觀念對亞洲的洗腦


那麽為啥臺灣和香港會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我說的2008年的歷史轉折。

在2008年之前,鄧小平主導的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其實從洋務運動以來,中國都是在向西方學習,而西方確實有很多東西值得中國學習。

那麽,學習西方比較快、最先發生轉變的是日本。在日本人的大東亞戰爭期間,尤其是東南亞戰場上,不少本來東南亞國家的人民,看到了英國為主的白人是怎麽被日本人打得吃屎的。日本人占領香港,本來香港的山上是只允許白人住的,為了討好富有華人,日本當局馬上就廢除了這個。連李光耀也看到了,白人不是種族優越。

這種白人種族優越的概念是被打垮了,於是取代的是白人制度優越、文化優越、價值優越的概念。

那麽東南亞在日本戰敗之後,英國人回歸。但是因為光輝形象被打碎了,結果就是hold不住了,最後殖民地全部獨立了。

這個階段,日本的軍事力量被美國給打敗了。但是,中國軍事力量的崛起,讓美國在朝鮮半島和中南半島,也啃泥了。

那麽第二個階段,就是東亞經濟起飛階段。

第二個階段的特點,就是日本經濟力量挑戰美國,但是最後又被打得啃泥了;而中國軍事力量,可以自保來抗衡西方軍事力量,但是經濟卻不咋滴。這個時候,就是鄧小平時代開始的一個新的第三階段。

某種意義上,西德/德國後來興起也有這個趨勢。本來羅斯福對戰後東方的安排是扶持中國,這個才有了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日本是采取去工業化,把日本工業給解體掉。

但是這個戰略,隨著中國的赤化和美蘇冷戰而改變,變成了支持日本的再工業化,並將日本作為美國抗擊蘇聯的不沈航母。

其實看包括臺灣在內的亞洲四小龍的興起,都可以看成是這樣一個因為美蘇對抗,而造成了美國通過美援支持→軍需生產→開放市場,帶來了東亞經濟的起飛。說不好聽,都是在強權博弈的對抗之中,靠選邊站,從而最好地實現了自己的利益。 

當然,在這個實踐過程中馬克斯韋伯的資本主義和新教倫理(編者註:馬克斯韋伯著有《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就在事實上破產了。其實人家法國也不是新教國家,也不是一樣資本主義工業化了?後來東正教的俄羅斯到共產主義的蘇聯,也實現了工業化,雖然不是資本主義工業化。 

那麽東亞就出現了資本主義和儒家倫理的論述,這個算是又打破了西方價值體系中的文化必然的概念。 

當然,因為受到來自西方的沖擊,東亞社會的所謂主流意識,尤其是被洗腦很深的知識界人士,都是被西方奴化比較強。之前的種族意識的自覺,就是不認為西方人人種比我強這種,只是主要體現在政治人物那里。這種性格,如果你看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李光耀等等,其實是可以看到的。 

而經濟意識的自覺,在東亞經濟起飛之後,就再加上了企業家的階層,比如日本當年的那些企業界的牛人們。 

但是文化自覺卻非常落後,一直影響到今天的民間。大學里面的小女生看到西方人,就很快脫褲子這點,主要還是文化荼毒比較厲害——就是文化話語權上面,還是被洗腦人士們占領。

 

臺灣和韓國的異同


那麽尼克松訪問中國,導致了整個世界戰略變化——就是在美蘇對抗中,美國開始從被動的守勢變為主動的攻勢。在這個過程中,有蘇聯的腦殘派的協助,導致了蘇聯的衰敗。然後就是美國在經濟上打垮了日本。

那麽如果你看臺灣在這個階段的發展,可以和韓國進行一個對比,就是臺灣和韓國有兩個相同的地方。

一個就是對日本文化殖民的遺毒,清算不夠。韓國非常明顯,就是為了保持穩定,對抗北方的共產主義勢力,美國對韓國親日勢力進行了扶持和保護。臺灣的話,因為國民政府過去的人數比較少,變成了“228事件”之後需要和當地勢力做妥協。

但是在之後的情況,就是蔣經國的十大建設之後的開放黨禁和報禁,和韓國後來的民主化,道路是相對一致的。主要的區別,就是韓國一直面臨一個外部的軍事威脅——就是和朝鮮的敵對關系一直存在,而且戰爭陰影一直沒有消除。這個導致了韓國人在民主化過程中,自身內部的爭吵有一個外部環境的限制,所以不敢分化得太厲害。而且政府在這種情況下保持強勢的同時,還不斷通過和日本的口頭摩擦,來做民族和國家團結的行動。

那麽臺灣的情況恰恰相反。自從中美關系正常化之後,美軍對臺灣的防衛取消,只能變成有限量的軍售。而兩岸關系緩和之後,戰爭陰影早已消除,這種缺乏外部威脅的麻痹情況,又因為缺乏整體上的凝聚力,而導致臺灣內部各種勢力的分化,這個是非常正常的。

那麽當中國在以2008年為標識的崛起發生之後,和出現金融危機的美國之間的互動關系也發生了變化——就是兩國關系從合作為主旋律,變成了競爭為主旋律。這種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就要求包括日本在內的所有東亞地區的同學們,尋找比較適應的自處之道。 

而我之前就提醒,當從鄧小平到江澤民,當中國的取向是朝西方靠攏和演變的時候,中國沿海的部分勢力(尤其是在文化輿論界,參考上面說的),加上中國海外勢力——就是海外華僑華人、臺灣、香港、新加坡,從更廣義文化上講,加上韓國和日本,這些本來是在西方社會中間扮演一個幫助中國說好話的角色,就會走到對立面,變成對中國攻擊的角色。這個大家看得很清楚了,最近發生這個轉變的,就是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編者註:見本期政經八卦雜談)。 

從臺灣的角度來講,現在確實是一個很糾結的時期,因為兩岸關系的定位和共識,已經無法適應目前的這種中美對弈的局面。現在是美國在西太平洋加強軍力部署,但是又把自己放在第二線,號召日本和其他同學上前線這種搞法,臺灣如果相呼應,肯定是未得其利,先得其害。 

另外一個,就是美國的TPP,在圈自己經濟殖民地的同時,又讓大家失去和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和市場的聯系——這樣對臺灣看起來也不是一筆好買賣。而且現在中國經濟繁榮開始西移,也會帶來臺灣經濟地位的相對衰落,這一點無論是臺灣的國民黨和民進黨兩黨,還是臺灣全體社會,都缺乏一個共識。而且我前面說過的輿論和文化界的腦殘當道,導致了民間傾向也很不利於這個共識的形成。

其實這個不光是臺灣的糾結,日本不是一樣也在糾結?安倍現在也是苦於殺不出一個血路來。這次在萬隆會議上,安倍把自己的演講稿交給中方預先審查,如果馬英九把演講稿給大陸看,臺灣輿論估計要核爆了。

唯一不同的,韓國人這次算是搶了先手,搞了一個《超級中國》的紀錄片出來給老百姓洗腦,便於形成全民共識。 

那麽韓國為啥不同?因為韓國的輿論界是大企業控制的,主要的媒體不是三星的,就是現代的這種,所以他們是靠大企業控制政府/媒體兩方面,來實現全民共識的。 

從這一點上看,臺灣的情況就是民主化比較徹底,兩黨的惡鬥開始媲美美國的兩黨惡鬥。而大陸對臺灣的懷柔政策,也恰恰是導致惡鬥無上限(或者應該叫無下限)的一個原因。因為缺乏了外來的威脅,大家就忘記了整體利益,開始讓小圈子黨派、家族啥的利益,淩駕於整體之上了。 

 

如何改變


那麽這種情況如何才能改變? 

還是必須從理論精英到輿論界的變化才可以產生。而臺灣民眾在兩岸關系上,采取得過且過的態度,也是一個障礙。畢竟民進黨的臺獨主張,估計99%的民進黨支持者都會認為不現實的;統一主張估計也得不到大家的支持。但兩岸談判的籌碼,臺灣現在已經大幅度少於10年前了,而且愈來愈邊緣化,籌碼會越來越少。

最要命的是,因為政治因素(名字問題)導致了臺灣無法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那麽將來因為政治定位的僵持,可能會直接變成影響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 

現在臺灣可以安慰自己說,”我們民主制度要強於大陸……”,過幾年這個假定失效之後就比較麻煩了。還有就是美軍遲早要退出西太平洋的。

所以將來臺灣最有可能出現的,就是政治上繼續無法達成共識,互相爭吵,無下限內鬥;經濟出現逐漸衰落,地位邊緣化。因為很簡單,如果臺灣的經濟無法和大陸經濟市場一體化,作為大陸自己的內部人享受一體市場分工的好處,尤其是無法加入中國主導的歐亞大陸經濟大發展,真的就會錯過高速列車。

作為生活在臺灣的井系同學,當然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這個就跟生活在香港的井系同學一樣,也不想看到香港目前的局面。 

那麽改變的方法,就是要從輿論上改變現在對大陸各種情況的有意醜化的報道和宣傳,要客觀公正地把大陸里面發生的情況,好的、壞的,都平衡報道。這點連香港的TVB都沒有做到,還是對大陸發生的情況沒辦法公正客觀報道,還是傾向於負面立場。估計這個改變,可能需要靠網絡吧。

當然大陸自己的中國特色的民主化進程、政府管理方式轉變,也都需要加強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