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力避免“錨定效應”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f9c.html
前些日子,微信朋友圈上有這麽條消息:

可好幾天過去了,
竟然沒有一個人對此消息提出質疑。那時我還收到過幾個朋友的微信,都說他們的蘋果手機還真有這一計算問題,其中有個朋友還準備去蘋果商店詢問更換之事呢。頗覺有趣!
誤以為這個“計算錯誤”可說是典型的“錨定效應”現象吧?所謂的錨定效應,意思是,人有錨定思維的天然習慣,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沈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這個現象在股票投資中尤為明顯,投資者的決策及行為常會受這種思維習慣的影響與驅使。比如:
1、有人念念不忘曾經給他帶來贏利的股票,像似與其談戀愛,形成嚴重的“股票情結”,死抱不放。我有一位朋友,多年以前,大約以10元/股重倉買入精功科技。沒多久,該股一路飆漲!有朋友多次建議他落袋,他就是不聽!陪它漲到了歷史頂點80元,最後又陪它跌至5元多!即使後來它被打入了*ST板塊和停牌,直到前陣子剛摘帽複牌,他也始終不渝,不離不棄!還一直不斷地竭力加倉該股。他幾乎只做這一只股票,且把所有的積蓄差不多都投了進去。現在,他雖然有所贏利,但付出了巨大的時間成本。真是精神可嘉,十分悲壯!
還有不少人做股票,現才剛剛解套或還沒解套呢。
這顯然都是思維被錨定住了的緣故。
2、我們再把範圍擴大,來看看這種“錨定效應”對股市各個板塊的影響。對於大多數散戶,既然聽專家們說中小創股票漲得已經超高,那現在把它們換出來去追逐漲得還不算太厲害的大藍籌股,豈不更好?然而,實際上這樣“棄小逐大”的人數卻並不眾多。反過來,許多只做大藍籌股的人,一直認為中小創股價格太高,而始終意識不到它們具有很大的“成長性”,所以,他們大多數人也就不會去“棄大逐小”。人的思維錨定或叫思維定勢就這樣把各個板塊“區隔”開了,這也正是創業板、中小板、大藍籌等運行相對獨立的原因之一。本人在今年2月1日的小文《“二八切換”是個偽命題》中也講到過這個問題。
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投資理念,一旦形成某種思維範式,就很難去接受其他的範式,這樣思維也就或多或少地被錨定住了。正如芒格非常喜歡引用的一句古諺所說的:“在手握錘子的人的眼里,每個問題都像釘子。”於是乎,我們看到,有頂部買入並死抱著有的超級大藍籌股而準備寫“解套遺囑”的,也有緊抱著像炸彈似的“超級瘋漲高價股”而準備英勇就義的。
那麽如何避免或減少“錨定效應”呢?竊以為,這需要盡量拓寬視野,不斷學習與實踐,集思廣益,多多聽取別人的建議與方法,要把目光投放在企業及其股票的評估上,而不要只看價格走勢,這樣的話,或許就能有所改善。
說到這,讓我突然想起了托利得(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定理: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要看他腦子里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即“思可相反,得須相成”。
當然,思維錨定是人的天然心理反應,要想徹底克服它絕非易事。盡管如此,在投資過程中,我們還是須要盡力避免產生“錨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