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91歲投資大師的人生智慧:《探尋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81

91歲投資大師的人生智慧:《探尋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
作者:五花王


互聯網思維被批評的一個理由就是“人不可能靠思維獲勝”,實際上真正導致差別的很可能是思維。地球太危險世界太複雜,所以長期的進化使得人們把自己的思維和處事的方法不斷地模式化,如果你能夠見多識廣(獲得高級模式)、不斷“叠代”(進化模式)、遵循理性(基於邏輯使模式可靠),事實上是能夠大概率上勝出的。

這也正是芒格思想的一個核心,芒格建議:

首先,熱愛自己的事業和珍視自己的信用;其次,善於從別人的經歷中學習,無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再次是遇到重大挫折能夠重新振作,此外要學會逆向思考,保持“好奇、專註、持之以恒和自我批評”,最後才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不斷進步和完善自己的思維方法。

說到枕上,我床頭放著的《Seeking Wisdom:From Darwin to Munger》(《探尋智慧:從達爾文到芒格》)是我百讀不厭的一本書。

實際上,此書可以說是芒格老先生廣為流傳的兩篇文章《人類誤判心理學》和《查理·芒格的問題清單》的拓展版和正式出處。本書的前三部分,其基本主題便是人類誤判心理學;而第四部分則是改善思維模式的工具,以及著名的芒格清單。

什麽因素影響我們的思維?

芒格並不否認達爾文對其思維方式的影響,他很多次公開推薦《自私的基因》,便是一個例證。相信諸多讀者都有體會,所有的事業都殊途同歸,最終決定成敗的正是你的思維高度和思維模式。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人的思維進步要受到自身生理解剖結構的限制。《探尋智慧》的作者皮特·貝弗林認為,人類的神經連接結構限制了人類思維的延展性。作為長期進化的結果,人類的大腦並不是像計算機程序那樣按照嚴密性和邏輯性來運作的,而是一個按照各種模型來進行選擇的體系。

為什麽各種“二代”在社會中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除卻有形的“遺產”,哈耶克所謂的“默會知識”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首要的:因為他們從小就從成長環境中習得了如何處理金錢、權力和知識的行為模式(一種被驗證為更優的模式),這是出身窮苦的同齡人所無法企及的。

為什麽我們總會做傻事?

貝弗林把人類產生誤判的原因分成了三個領域:誤判心理學、誤判物理學和誤判數學。這些因素在脫離實際情境,放在紙面上來看時,有些顯得非常荒謬,但在投資實踐中,卻是我們常常難以避免,甚至發生之後還不自知的。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盡管本文的作者和讀者很多都受過高等教育,但我們的數學能力並沒有我們自以為的那麽好。或者換句話說,數學考試可以考高分,和你的數學能力是兩碼事。

由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大多數人對超乎日常經驗和知識的大數字是沒有正確概念的。2007年的一篇新聞有以下描述:“‘就這種紀念金磚,拿100塊’,一位上北京購物的煤老板徑直對黃金店里的服務員說,服務生起初以為這位其貌不揚的客人在開玩笑,直到這位煤老板把包里的現金拿出來,店主才慌忙調貨,滿足了煤老板的心願。”這篇新聞的毛病在哪?就算是50克一塊的金磚,以當年200元的金價,也要10000元一塊,而100萬元的現金重約11公斤,可以塞滿一個拉桿箱。如果是500克的金磚,那就更不得了了。

另一個我們非常缺乏模型經驗的領域是概率和統計學,特別是關於投資收益的數學期望和平均值的假象。關於投資收益的數學期望,撒普在《通向財務自由之路》有詳盡的剖析。簡而言之,我們經常高估那些小概率但回報高的賭註的勝率。在人的一生中,我們要面對大量充滿不確定性的決定和選擇,這些都算是一次性的,無法重複地賭博。人的生活,可以說就是一系列賭博的連續集合,我們必須建立起期望價值的概念,這樣才能避免把每一次選擇都變成俄羅斯輪盤賭:用生命為賭註去博一點點收益。

即使概率有利,我們也不應當承擔無法承受的風險:無數“黑天鵝”事件已經告訴了我們。換個角度來看,當損失發生之後怎麽辦?指責和抱怨恐怕是最壞的選擇。亨利·福特有雲:“不要埋怨,而要彌補。”當你犯錯,重要的是在系統里添加可以預防你再次犯錯的因素,懲罰於事無補。

此外,投資者最重要的是理解複利、指數增長和金錢的時間價值,這樣你才不會幻想每個月都翻番,也不會相信在GDP增長7%的時候,還有制造業企業的ROE能維持每年51%的水平。股神遍地之後,對應的九成九是一地雞毛,這就是均值回歸。而在正確理解了複利之後,你會對固定收益市場和資金成本有全新的認識——不過假如大家都能認識到這點,想必奢侈品這個行業也就不再存在了。

我們怎樣才能減少誤判?

查理·芒格建議,當面對一件困難的事時,先小試牛刀,如果難度很大就選擇放棄。要想安穩而又幸福富足地生活,你需要明智的判斷,秩序感和對自我行為的嚴格約束。

芒格給出了幾點建議,雖然未免有些“雞湯”嫌疑,但卻平實,且常常被人忽視。首先,熱愛自己的事業和珍視自己的信用;其次,善於從別人的經歷中學習,無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再次是遇到重大挫折能夠重新振作,此外要學會逆向思考,保持“好奇、專註、持之以恒和自我批評”,最後才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不斷進步和完善自己的思維方式。

實際上,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與自己的缺陷糾纏不清,以至於自己的優勢項目被完全抵消。在這一點上,芒格和巴菲特的建議都是: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範圍的邊緣在哪里,哪些是你自己能夠理解的,哪些是你不能理解的,然後堅持在這個範圍內活動,發揮你自己的特長,避免涉足自己的局限,成功總是優勢帶來的。

不做傻事的所有前提,歸結到底就是認識你自己。




來源:美股IP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32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