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江浙滬千名兒童58%尿檢出抗生素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045

中國已成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圖為廣州一藥店售賣抗生素的櫥櫃。 (南方周末記者 麥圈/圖)

澎湃新聞報道,複旦大學一項針對江蘇、浙江、上海逾千名8至11歲在校兒童尿液檢驗研究顯示,58%檢出1種抗生素,1/4檢出逾2種抗生素,有些樣本甚至有6種抗生素。

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有關“江浙滬兒童普遍暴露於多種抗生素”課題研究組成員表示,他們研究發現,此次從這1000名江浙滬兒童體內檢測出了臨床上早已不推薦兒童中使用的抗生素成分,並且,這些抗生素成分在我們生活的環境和食品中也能經常發現。換言之,不僅是臨床治療,環境與食品也可能成為抗生素的重要暴露源。

研究表明,中國兒童普遍暴露於多種抗生素的狀態可能加重細菌耐藥,從而威脅重要的臨床治療,也可能成為兒童生長發育與健康的潛在危害。此外,抗生素被機體攝入吸收後,絕大部分以原形通過糞便和尿液排出體外,對土壤和水體等環境介質造成汙染。這些環境中殘留的抗生素又會通過生物鏈對人體和其他生物體構成潛在危害。

《生命時報》早前報道,北京兒童醫院教授楊永弘說,在北京兒童醫院,上世紀80年代的細菌耐藥在10%以下,但是現在青黴素等耐藥達到了70%甚至更高,非常驚人。

楊永弘表示,兒科濫用抗生素問題突出,一方面是因為醫生為避免病情惡化導致醫療糾紛的風險等,會放寬抗生素使用條件,另一方面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受罪,就想用藥把病快點治好。

2009年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重慶5家醫院兒科門診的調查顯示,抗生素使用量是同期國外兒科報道的2—8倍。相關調查同時顯示,兒科或兒童醫院濫用抗生素有以下共同特點:廣譜抗生素多、註射抗生素比例高、抗生素種類多、總用量高等。在《中國日報》11月9日的一篇報道中,記者將此現象總結為“抗生素上癮”。

此外,許多抗生素都是通過肝臟代謝的,由於兒童身體內的各種器官發育還不成熟,濫用抗生素就容易造成肝臟功能的損害。

 

給孩子用抗生素常犯六個錯

錯誤一: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目前,國內抗生素濫用情況比較普遍,不僅普通百姓認為應用抗生素能預防感染,就連一些專業醫生也這麽認為。在門診,經常有醫生不問青紅皂白,就給寶寶開上一堆抗生素;手術後寶寶沒有感染跡象,有些醫生也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其實這樣做達不到預防的效果,而濫用的後果只能是細菌耐藥性越來越嚴重,感染越來越難以控制。

錯誤二:一種不管用馬上換另一種

抗生素發揮功效的前提是藥物在血液里的濃度,即血藥濃度達到有效水平,因此立竿見影的效果雖然不少見,但指望使用抗生素後馬上藥到病除也是不切實際的。如果抗生素療效不明顯,先要考慮用藥時間是否足夠。提早換藥不光無助於病情的好轉,而且會造成細菌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另外,“一旦見效馬上停藥”也是非常錯誤的。抗生素有其使用的療程,如果“見效停藥”,不光治不好病反而會因為殘余的細菌作怪而使病情反複。

錯誤三:幾種抗生素一起用

有的家長認為寶寶生病最好同時多用幾種抗生素,這樣可以防止細菌漏網。其實,臨床上如果沒有明確的治療指征,不宜聯合應用抗生素,而且對非專業人士來說,更不能擅自聯用。不合理的聯用抗生素,不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會導致更多的不良反應發生。

錯誤四:寶寶服藥劑量是成人劑量減半

寶寶用抗生素的劑量不能簡單地換算為成人劑量的一半。抗生素的使用必須有個限度和範圍,用量大了副作用會增大;用量太少達不到一定的濃度,體內細菌沒有被徹底殺死,不僅容易複發,而且也更容易造成耐藥。因此,使用抗生素一定要遵醫囑,劑量要準確,療程要足夠,這樣才能保證抗生素的最大效應。

錯誤五:感冒發燒輸液治療

很多家長擔心寶寶感冒發燒“病情進展”或希望“盡快好轉”,要求醫生使用抗生素輸液,結果不僅導致醫療費用增加,更嚴重的是耐藥性增多。其實,感冒和發燒並不是一回事。感冒可引起發燒,但有發燒未必都是感冒;通常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對於病毒沒有效果。

錯誤六:家庭藥箱常備抗生素

每次出門診總會遇到這樣的患者,要求多開幾天的抗生素,以備不時之需。對於這種要求,醫生們並不支持。一種抗生素不能包治百病,這次得病這種抗生素有效,下次得病這種抗生素未必就有效。因此,針對不同的感染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生素,而這些知識必須是受過專業培訓的醫生才能掌握,家長隨意給寶寶使用抗生素不僅難以對癥下藥、耽誤病情,而且還會增加抗生素耐藥的機會。

來源:健康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