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宏觀看點】外貿形勢不樂觀,穩外貿政策可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31

【宏觀看點】外貿形勢不樂觀,穩外貿政策可期
作者:謝亞軒,張一平,閆玲

事件: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2015年4月13日公布的數據:2015年3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860.56億美元,同比增長-13.9%。其中出口1445.69億美元,同比增長-15.0%;進口1414.87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實現貿易順差30.81億美元。

核心觀點:
我們認為3月出口數據異常,表現在以下三點:(1)自2005年起,每年3月的出口金額都高於2月,唯有今年不同;(2)對發達國家、新興市場出口金額幾乎全面同步下滑;(3)從出口產品類別上看,勞動密集型產品、一般貿易出口環比均大幅下降。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出口數據異常低迷的可能原因在於有關方面加大出口報關核查力度或是打擊出口高報等特殊因素。

外貿形勢草根調研反映我國出口的整體形勢不樂觀,小型外貿企業的處境明顯較大型企業更為惡劣,且小企業反映受到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影響較大。2015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增速為-6.3%,出口、進口同比增速分別為4.7%、-17.6%,出口偏弱且二季度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進口需求疲軟凸顯經濟增長承壓。參考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表態和海關總署發言人的講話,從達成6%的全年
進出口目標、守住7%的經濟增長底線角度來看,決策層可能加快落實現有穩定外貿政策,並可能推出新的外貿扶持政策。

一、3月出口數據異常
3月出口同比增速-15.0%,大大出乎市場的意料,顯著低於市場預期,是自2014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從絕對金額上看,1445.7億美元的出口總值甚至低於受春節因素影響的2月份(1691.9億美元)。從國別數據看,我國對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增速集體下滑,對美國、歐盟、日本的出口同比意外下滑至-8.0%、-19.1%、-24.8%,新興市場下滑至-10.2%;在金額上,除對日出口金額與上月基本持平外,對歐美、新興市場出口金額均低於2月。

不可否認,近期外圍局勢發生了一些變化:美國近期受天氣等多重因素影響經濟形勢不佳;美聯儲加息預期下新興市場面臨著資本外逃等帶來的經濟動蕩;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持續上升、對重要結算貨幣歐元顯著升值。這些都對我國出口造成了一定壓力。

但是,我們仍然認為本月的出口數據異常,理由如下:

1)自2005年起,每年3月的出口金額都高於2月,這是第一次出現3月的出口金額在2月基礎上繼續下滑的情況,而這其中不乏與今年的春節時間接近的年份;

(2)這種現象並不是由某一地區的異常值造成的,而是從發達國家到新興市場都存在的全面下滑;


(3)從出口產品類別上看,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環比大幅下降43.0%,高新技術產品、機電類產品的變化則不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環比還有所增長。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出口也出現分化,一般貿易環比大幅下降了-28.5%,加工貿易則上升了5.3%。


像3月數據所顯示的出口數據斷崖式下行,很難用外圍經濟形勢變動這樣的原因來解釋,因為外部需求的變化不應是突變,我們傾向於認為出口數據異常低迷的可能原因在於有關方面加大出口報關核查力度或是打擊出口高報等特殊因素。

3月進口同比增速-12.7%,基本符合預期,表明內需延續了之前的疲弱態勢,不過並未出現繼續惡化的跡象。反映大宗商品價格變化的CRB食品、金屬、工業原料指數3月分別下行-2.6%、-1.5%、-0.6%,繼續壓縮進口規模,六大發電集團耗煤量與往年同期相比仍然較低。不過螺紋鋼價格本月止跌回升,鋼材、原油、銅材等原材料的進口量同比也有所回升,結合前期政府的一系列穩增長政策,二季度經濟形勢或有所企穩。

3月貿易順差僅為30.81億美元,由於出口金額意外低迷而大幅收窄,出口增速與貿易順差雙低將對人民幣匯率造成短期壓力。近期春節因素和基數因素等疊加使進出口同比數據波動較大,在判斷進出口形勢時應更多結合基本面情況和季度同比數據,避免因同比數據波動而對出口形勢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

二、草根調研顯示外貿形勢不樂觀,外貿穩定有待政策支持

從我們對外貿企業調研所獲得的反饋來看,總體而言,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美國經濟回暖對我國出口形勢的整體帶動作用不如預想中大。大中型企業普遍反映公司訂單未見顯著的改善,但是對當前和未來出口形勢的判斷並不過分悲觀;2015年匯率形勢較為波動,會對外貿企業造成一定困擾,不過大型企業通常會運用期貨和其他人民幣衍生品等方式積極鎖定匯率,中型企業則傾向於接受銀行推薦的金融結算產品(如遠期結售匯、人民幣外匯掉期等)來管理匯率風險,因此,目前大中型企業普遍反映歐元等外幣貶值對出口帶來的影響並不大,企業出口形勢總體較為平穩。
小型出口企業則反映形勢較為惡劣,接受調研的企業普遍表示開年以來訂單量小,往年在春節時段招工緊張的情況在今年年初也不顯著,並且直觀感受上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相對他國貨幣升值等匯率因素對訂單的影響非常直接和顯著。此中原因之一在於,面對匯率波動,不同於大企業的積極對沖,小企業往往會留下匯率風險敞口,而匯率的波動使得企業出於對匯率風險的考慮而接單更為謹慎。而究其本質,我們認為這一問題的根源實際在於我國小型出口企業的利潤率低、議價能力弱,任何外界條件的變化都很容易使企業觸碰到盈虧平衡點。因此無論是海外企業將歐元、日元等貶值中的結算貨幣造成的進口價格升高壓力轉嫁給我國的小型出口商,還是匯率波動風險有可能給我國企業帶來匯兌損失,造成的最終結果都是企業所獲得的出口訂單主動或被動地減少。

2015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增速為-6.3%,距離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的2015年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6%的目標還有顯著距離;一季度出口、進口同比增速分別為4.7%、-17.6%,顯示出口增長偏弱,這也同調研中企業反映的微觀出口情況基本一致,結合外圍環境的變化,二季度出口形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再考慮到2014年出口上半年低基數、下半年高基數的事實,2015年出口增速要想實現目標壓力較大,恐怕需要促進出口的相關政策支持;進口需求疲軟,凸顯出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在經濟增長目標壓力之下,政策或有必要進一步向穩增長傾斜。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在公布貿易數據時也表示,受到農歷春節假期以及疲軟全球需求的影響,出口商面臨高額勞動成本以及人民幣匯率壓力。而進口下降則是因為國內經濟面臨相對較大的下行壓力,和大宗商品進口價格仍然低迷。

4月9日,在遼寧調研的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強調,當前進出口形勢嚴峻複雜,要發揮市場和政府“兩只手”的作用,盡快遏制外貿下滑勢頭,防止由減速變為持續失速,這反映了政府高層對於外貿形勢的關註和出口存在失速下滑風險的基本判斷。有媒體報道,高層已啟動部署對當前進出口形勢的摸底調研,並醞釀穩定外貿增長、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新政,中間品進口和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有望迎來政策鼓勵。我們認為,從實現全年外貿目標和經濟增長目標的角度看,現有穩定外貿政策的加強落實和新的外貿扶持政策可期。

附:相關數據表





來源:招商證券(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