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技掩壞帳-德發集團(92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80715436_C.pdf從事泳衣製造和零售的德發集圖,無端端去買柬國一森林40%權益,價值三億大元,以公司三億的應收帳作為代價,若應收帳收回的資金少於三億元,公司會補回差價。
公司無林業經驗,且林業公司呈現虧損,未有盈利,那為何要收購之?另外,對方竟接受向他們未打過交道的人收回貨款,他們傻了嗎?
他們絕不是白痴,這是絕對的好橋。
我懷疑這家公司財務吃緊,可能假帳情況出現,這次收購好像大衛先生所稱聯洲之前谷大財政收入,但導致應收帳有問題,所以以收購掩飾假帳的行為,另外收購可以令公司股價有炒上誘因,便於配股,以集資解決財困。
在出售40%林業的那一方,那個樹林可能不值七億五千萬(三億買40%),可能用幾百萬買個樹林,用間熟悉的估價公司,估到幾億,賣出40%,拿到三億應收帳,雖然大部分可能是假,但是可能有些是真的,或是以關連人士的應付帳,到10%已經回本,所以當然接受收購啦。
由於這家公司曾被七叔推介,一定要blacklist,今次只是加強blacklist的論據,更顯示公司財政已到非玩財技不可的危險情況,大家要慎防公司陷阱。
為何不救德發(928)? -志高空調(449)、德發(928)、恆寶利(3989)(略有更新)
剛才一篇都是寫老千莊、但是今篇的主角都是寫他的其中被經濟日報發現他原是志高空調(449)主要股東的德發國際(928)及和它相類的恆寶利(3989)。
星期三,我分別分析志高的值博率及黃玲的文章,分別都有講這兩家公司,其資料如下:
德發的資料: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5%BE%B7%E7%99%BC&Submit=%E6%90%9C%E5%B0%8B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9&searchtext=%E5%BE%B7%E7%99%BC&Submit=%E6%90%9C%E5%B0%8B
志高的資料: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889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5%BF%97%E9%AB%98&Submit=%E6%90%9C%E5%B0%8B
在星期四,香港經濟日報報導,公司的招股書的股東資料有誤,報導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974
新股浪潮中,志高空調(新上市編號︰00449)亦剛於本周初宣布招股。志高早於數年前,已先後獲多名投資者入股。但本報發現,其中一名於志高上市後持有2.66%股權的投資者,最終持有人身份存疑,招股書刊載內容與公司查冊所得,出現明顯差異。
追查之下,種種迹象更顯示,有關股權可能與已經爆煲的德發集團(00928)有關,令人懷疑德發是否在爆煲前夕,出現資產流失。
志高公關指處理中
本報於周一晚上,已開始電郵志高保薦人法國巴黎融資,及聯絡志高的公關,查詢招股書的準確性,公關一直指正在處理中,但至昨晚截稿時仍未有回應。
志高招股書指出,上市前曾引入包括新世界集團在內的5名投資者,其中一名投資者是一家名為智匯動力(Menlo Dynamics)的公司。招股書指智匯動力由獨立第三者Zhang Wen Kai,透過其全資擁有的葆達實業(Potter Industries)持有。智匯動力早於2005年透過借出3,000萬元貸款形式投資志高,其後轉為股權。
-------------------------------------
greatsoup:
志高策略投資者一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30/00449_577768/C120.pdf
智匯動力為一家於香港註冊成立的投資控股公司,為葆達實業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葆達實業有限公司由獨立第三方Zhang Wen Kai先生最終全資擁有。智匯動力的投資目標是透過對中國具優厚發展潛力的公司作投資,以達致長遠的資本增值。
....
於2005年3月30日,本集團分別與智匯動力......向本集團提供一筆總額82.0百萬港元(約人民幣86.1百萬元)的貸款,以港元計值及須於一年內償還。
.....
於2006年11月17日,智匯動力與本公司、志高集團及李興浩先生訂立一份認購協議,據此,智匯動力認購3,110股股份,相當於緊接全球發售及資本化發行前的已發行股本約3.11%,代價為30.0 百萬港元。
---------------------------------------
德發曾擁同名公司
不過,翻查德發過往年報,發現旗下有兩間全資附屬公司,名字同樣為智匯動力(Menlo Dynamics)和Potter Industries。根據德發6月初公布,因重組出售包括Potter Industries在內的資產,但至5月29日交易執行前,Potter Industries仍為德發的全資附屬。而德發2006年及07年報財務報表附註均指出,德發有投資一家中國合營公司非上市權益,金額也是3,000萬 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03/LTN200906031107_C.pdf
德發6月2日公告稱:
於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九日,轉讓人(本公司之直接全資附屬公司)與Key Winner訂立契據,據此,Key Winner同意購買及轉讓人同意轉讓轉讓股份,象徵性代價總額為 1.00港元。轉讓股份指Lantern Services、Potter Industries及Sino Profit之全部已發行股本。
Key Winner由臨時清盤人所控制,乃為債權人之利益而設。轉讓根據重組建議主要促進本集團重組,亦將為本公司精簡其營運締造良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0731/LTN20060731157_C.htm
德發2006年年報,財務報表附註14:
Potter Industries Limited 英屬處女群島/香港 2股 每股面值1美元之普通股– 100 投資控股
智匯動力有限公司 英屬處女群島/香港 2股每股面值1元之普通股 – 100 投資控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805/LTN20070805003_C.pdf
德發2007年年報,頁71-72,附註14。
Potter Industries Limited 英屬處女群島╱香港 2股每股面值1美元之普通股 – 100 投資控股
智匯動力有限公司 英屬處女群島╱香港 2股每股面值 1元之 普通股 – 100 投資控股
---------------------------------------------------------------------------------
至於Zhang Wen Kai名字亦似曾相識,德發於2007年5月,斥資3.3億元收購一休閒服裝零售業務,賣方同樣名為Zhang Wen Kai。
----------------------------------------------------------------------------------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529/LTN20070529160_C.pdf
於二零零七年五月二十五日,本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買方與賣方及擔保人訂立該協議,據此,買方已同意收購而賣方已同意出售銷售股份,惟須受限於本公佈所載之條款及條件,代價為330,000,000港元,全以現金支付。
「擔保人」指Zhang Wen Kai先生,賣方全部已發行股本之最終實益擁有人,及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之第三方;
將予收購之資產:
Best Favour已發行總股本中9股每股面值1.00美元之股份,佔Best Favour已發行總股本之90%。Best Favour為New Profit及Think Tank全部已發行股本之唯一及實益擁有人。New Profit則分別擁有New Profit(深圳)及New Profit(羅定)之全部股權,而Think Tank則為XS Image全部已發行股本之唯一及實益擁有人。Best Favour已發行總股本之餘下10%乃由Noble Group Investment Limited擁有,Noble Group Investment Limited為獨立於本公司及其關連人士(定義見上市規則)之公司。Best Favour集團之資料:
Best Favour集團主要從事其XXESS品牌時尚便服之服裝設計及管理,XXESS為中國服飾品牌之翹楚之一。Best Favour集團之目標客戶群為對時裝潮流敏銳之年青消費者。藉著逾200家自營及專利零售服裝店之龐大網絡,Best Favour集團之業務遍佈中國東北地區,覆蓋北京、上海、天津、大連及哈爾濱等城市。
Best Favour集團之管理層專業卓越,經驗豐富,彼等經營XXESS品牌之設計、市場推廣及宣傳事宜以建立客戶商譽及對品牌的忠誠度。Best Favour集團聘用一個經驗豐富之設計團隊,以為其商店及產品均帶來令人耳目一新之形象及設計。
Best Favour集團之營業額主要來自於其於中國之便服零售及分銷。Best Favour集團現正著手將其業務及營運拓展至中國南方。
根據Best Favour集團按香港公認會計原則所編製之未經審核綜合賬目,於截至二零零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Best Favour集團錄得除稅前之未經審核溢利約24,600,000港元以及除稅後之未經審核溢利約21,700,000港元;於截至二零零六年六月三十日止年度,Best Favour集團則錄得除稅前之未經審核溢利約37,300,000港元以及除稅後之未經審核溢利約31,700,000港元。
--------------------------------------------------------------------------------------------------------
greatsoup:
原來該次購入XXEZZ的交易,據去年明報的新聞稱,稱賣方原本都是大股東郭榮: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17892008-08-18 明報
質疑交易資料指 主席曾持XXEZZ
德發2007年5月發表的交易通告,指稱阿瑟斯業務賣方為獨立第三者Zhang Wen Kai。但據本報早前收到質疑德發有關交易的資料,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底,德發主席郭榮曾與多家基金簽訂買賣協議,阿瑟斯業務曾經由郭榮持有。經過一系列公司重組安排,最終在德發進行收購時,交易賣方變成「獨立第三者」。
查詢德發外判公關 未獲回應
本報曾經向德發外判公關公司就有關的質疑提出查詢,但獲答覆是「不會有回應」,另外本報亦向基金Lotus Capital查詢,同樣未獲回覆。
該份日期為2006年11月的合約,列出包括Lotus Capital Management等多個基金,曾於2006年3月以2.43億元向郭榮收購阿瑟斯業務,其中一個基金及後更曾注資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予阿瑟斯業務內,但至同年11月,各方又簽訂協議,由郭榮以3.34億元回購阿瑟斯業務。合約指交易會分四期付款,交易完成日期為2007年3月30日,郭榮須在這日期前,支付最後一筆2.47億元款項。根據資料,用作持有阿瑟斯業務的居間公司名稱,於上述合約文件以及德發2007年5月的通告中,並不相同,中期經過一連串的公司重組以及更改英文名稱,但總括來說,整項業務主要由3間公司持有,包括用作持有商標的XS Image Ltd,以及智威服飾(深圳)及智威服飾(羅定)。
查詢德發外判公關 未獲回應
本報曾經向德發外判公關公司就有關的質疑提出查詢,但獲答覆是「不會有回應」,另外本報亦向基金Lotus Capital查詢,同樣未獲回覆。
該份日期為2006年11月的合約,列出包括Lotus Capital Management等多個基金,曾於2006年3月以2.43億元向郭榮收購阿瑟斯業務,其中一個基金及後更曾注資200萬美元(約1,560萬港元)予阿瑟斯業務內,但至同年11月,各方又簽訂協議,由郭榮以3.34億元回購阿瑟斯業務。合約指交易會分四期付款,交易完成日期為2007年3月30日,郭榮須在這日期前,支付最後一筆2.47億元款項。根據資料,用作持有阿瑟斯業務的居間公司名稱,於上述合約文件以及德發2007年5月的通告中,並不相同,中期經過一連串的公司重組以及更改英文名稱,但總括來說,整項業務主要由3間公司持有,包括用作持有商標的XS Image Ltd,以及智威服飾(深圳)及智威服飾(羅定)。
交易未公布 已付2.8億訂金
雖然德發於去年5月始公布交易,但公司2007年報卻顯示,德發早於公布交易兩個月前,即去年3月底止年結日前,支付了一筆2.818億元的可退還訂金。回購合約中指稱的交易完成日期為去年3月底。
本報獲得的資料顯示,德發及後曾經就收購,向銀行申請一筆金額2億元貸款。申請期間銀行曾就收購會否涉及關連交易,表示關注,有人曾就此出示了一份「信託聲明書」(Declaration of Trust),指郭榮當時持有的阿瑟斯業務權益,隻是代Zhang Wen Kai持有。即使郭榮隻是曾經代「獨立第三者」持有阿瑟斯權益,但以往的交易瓜葛又是否應向股東及公眾披露?
--------------------------------------------------------------------------------------------------------
若細心查看,志高指投資者智匯動力,是一家於2003年10月22日註冊成立的香港公司,而德發的智匯動力則是英屬處女群島註冊公司。本報於是進行公司 查冊,發覺香港公司智匯動力,原來大股東是Potter Industries,但於去年4月,已將所持的2股智匯動力股權,轉讓至另一家公司Ocean Glory Trading Ltd。查冊資料顯示,Potter Industries地址正是德發原來位於葵湧的辦事處。 查冊資料更指智匯動力於去年5月前一直沒有業務活動,07年至08年期間,智匯動力唯一的董事是郭榮,亦即德發大股東兼主席,傳聞他現身處柬埔寨,一直未有返港(見另文)。------------------------------------------------------------------------------------
------------------------------------------------------------------------------------- 至於Ocean Glory公司查冊顯示,其持有1股的股東為一名居於廣東省羅定市的居民張遠州。所有查冊紀錄,均看不到有Zhang Wen Kai的名字出現。為何招股書上,指智匯動力由Zhang Wen Kai,透過其全資擁有的葆達實業(Potter Industries)持有? 既然志高早於2005年就接受智匯動力3,000萬元投資,並於2006年11月將貸款轉為志高股權,按道理應該清楚知道背後的實質擁有人。 本報曾向德發方面了解,獲悉因為文件流失,一直都找不到海外註冊的智匯動力的任何文件。另外,記者亦曾分別向證監會及港交所(00388)查詢,前者暫時未有回應,而港交所則表示會考慮有關事件及採取適當的措施,但並不會就個別公司作出評論。
星期六,香港經濟日報稱志高昨日已發出補充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03/LTN20090703554_C.pdf
對智匯動力之澄清
就董事會所深知、全悉及確信,董事會謹此澄清及聲明下列事項︰
(a) 於全球發售及資本化發行(假設超額配股權不獲行使)後持有本公司權益約2.66%的股東智匯動力,為於香港註冊成立的公司;
(b) 根據智匯動力於2008年10月22日向香港公司註冊處提交的周年報表,兩股每股面值1.00港元的普通股(相當於智匯動力全部已發行股份)於2008年4月19日自葆達實業有限公司(「葆達實業」)轉讓予海耀貿易有限公司;
(c) 本公司與智匯動力訂立日期為2006年11月17日之認購協議時,智匯動力所發行股份乃由葆達實業持有。根據在香港公司註冊處所存檔日期為2006年11月16日的註冊辦事處座落地點通知書,Zhang Wen Kai先生當時為Active VisionInvestments Limited的授權代表,而Active Vision Investments Limited為智匯動力的唯一董事,因而誤將Zhang Wen Kai先生視為智匯動力及葆達實業的最終擁有人;
(d) 由於智匯動力
(i)為本公司少數股東;
(ii)自2006年11月成為股東以來從未參與本公司業務及營運;及
(iii)並無參與本公司董事會或出任其他代表,
故本公司並不知悉上文(b)項所述智匯動力於2008年4月19日的股東變動,而本公司於招股章程刊發前亦不知悉任何有關變動;
(e) 本公司一名中介人於2004年為智匯動力投資於本公司的利益引薦智匯動力,而本公司直至2009年6月29日晚上前並不知悉
(i)智匯動力與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德發集團國際有限公司(股份代號:928)(「德發」)之間有任何關係;
(ii)智匯動力與德發董事兼智匯動力前董事郭榮先生之間有任何關係;及
(f) 一名授權人士代表智匯動力於2006年11月17日就認購本公司的股份簽立協議,而本公司並不知悉該授權人士與德發有任何關係。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979
【本報訊】志高空調(新上市編號:00449)就招股書中投資者資料有誤,發表招股章程附件,更正持有上市後2.66%的投資者智匯動力(下稱智匯),並非原本的Zhang Wen Kai,志高以「inadvertently」(疏忽)為由解釋資料失誤。周一晚前 不悉智匯與德發關係 志高並聲稱直至本周一(6月29日)晚上前,並不知悉智匯與已爆煲的德發(00928)及其主席郭榮有任何關係。 志高招股書原本指智匯由Zhang Wen Kai透過葆達實業(Potter Industries)持有,但本報日前報道,公司查冊顯示,智匯股東已於去年4月,由Potter轉移至海耀貿易,後者由張遠州持有。智匯前董事為德發 郭榮,而Potter地址與德發辦事處相同。 志高解釋,於2006年11月17日與智匯訂立認購協議時,Zhang Wen Kai為Active Vision Investments,即智匯當時唯一董事的授權代表,故「誤將」Zhang Wen Kai視為智匯及葆達的最終擁有人。此外,自智匯成為志高股東以來,從未參與公司業務及營運,或參與董事會,故並不知悉智匯的股東變動。獲注3千萬 附件無披露資金來源 但翻查志高招股書,智匯是於2005年3月與志高重組前的集團公司訂立協議,透過注入3,000萬元貸款投資志高,貸款並於翌年3月續期,再與公司查冊 紀錄比較,這段期間郭榮一直都是智匯的董事,直至智匯與志高簽訂認購協議前一天,即2006年11月16日才辭任董事,郭榮並於2007年1月1日,重新 再成為智匯董事,直至去年4月又再辭任。 志高又指2006年11月17日,與一名代表智匯的授權人士簽立協議,當時不知悉他與德發有何 關係。但附件並無披露,其集團於2005年3月及06年3月,分別與智匯簽訂貸款協議及續期時,是與何人簽立協議,當時又是否知悉郭榮是董事,以及注入 3,000萬元的資金來源。-----------------------------------------------------------------------------
極之顯然地,那位Zhang先生肯定為郭老闆的代名人,該批股份有好大機會是由郭主席持有,不過本文對這篇報導的研究純屬業餘性質,我會在下一篇講講其他更深入的東西。
928家企業進入新三板2018版創新層名單,一年縮水三分之一
5月16日,股轉公司發布了第三批創新層企業的初步帥選名單。根據初選公司名單,共有928企業入選創新層名單,創新層數量較去年縮水三分之一,其中124家公司從基礎層調整進入創新層。
盡管今年創新層公司家數較去年的1393家有所減少,但股轉公司指出,新《分層管理辦法》對創新層準入條件和維持條件進行了修改,數量雖有所減少,但整體質量明顯提升,達到了分層制度改革的預期目標。
去年12月,股轉公司修改了分層標準,降低了盈利要求,提高市場認可度要求。具體而言,一是在差異化準入標準中,調減凈利潤標準,提高營業收入標準,新增競價市值標準。二是在共同準入標準中增加“合格投資者人數不少於50人”的要求。三是著眼於提高創新層公司穩定性,防止“大進大出”,將維持標準改為以合法合規和基本財務要求為主。
股轉公司指出,新一批創新層公司財務狀況明顯改善,創新層公司的整體穩定性顯著提高,絕大多數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繼續維持在創新層。
2018年新進入創新層的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和平均凈利潤分別達4.5億元和2287萬元,較2017年分層調整時新進入創新層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和平均凈利潤分別高出52%和61%,更好地發揮了市場分層的篩選功能。
分層調整後124家公司從基礎層調整進入創新層,繼續維持在創新層的公司有804家,占今年創新層公司總數的86%,較去年提升了42個百分點。今年仍維持在創新層的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和平均凈利潤分別達5.5億元和2981萬元,較2017年創新層公司整體的平均水平分別高出15%和10%,具有良好的財務表現。
此外,股轉公司表示,創新層公司的公眾化水平有所提升,創新層公司具有更高的市場認可度,起到了通過市場分層引導資源配置的作用。
2018年創新層公司的平均股東人數和平均合格投資者人數分別達169人和133人,最近12個月,2018年創新層公司平均成交量達1213萬股,比2017年創新層公司的平均成交量高出20%,創新層公司平均市值較去年提高9.3%。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