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借勢真漢子 蔡東豪

2010-1-21  NM





Google 宣布不再按中國政府的規定,審查旗下中國版的搜查結果,理由是近期中國異見人士的Gmail賬戶遭黑客攻擊;言下之意是,Google不惜撤出中國搜尋器 市場,來表達對中國政府限制網絡自由之不滿。全球傳媒以頭條報導此消息,當中大部分是向Google喝采,讚揚它敢向中國說不。有中國民眾到Google 位於北京的總部獻花致敬,及送上「Google真漢子」的心意咭。

我的分析是,Google作出的是一個經周密計算的商業決定,跟中國人權、網絡自由、仁義道德等不是完全沒有關係,但以商業利益行先太明顯了。Google 頂多是個「借勢真漢子」。

Google 是一間很「搞嘢」(Self-dramatisation)的公司,處處顯出別樹一格的作風,這也是頗正常,互聯網世界就是充斥着破格人物,況且不是別樹 一格的人,不可能建立一間如Google這麼成功的企業。Google上市的時候在招股書列明其宗旨是「不作惡」(Don't be evil),引起企業界廣泛討論,究竟股東利益應否行先。這幾年來,Google處處顯出高超的公關手法,把普通上市公司比下去。

Google 於06年進入中國市場,當時中國政府開出的條件是搜查結果必須經過審查。從06年起,內地網民使用Google是搜尋不到六四事件、達賴喇嘛等內容。 Google不惜以搜尋結果被審查作代價,也要進入中國市場,當年受到各界非議,其「不作惡」的企業宗旨受到猛烈抨擊,Google是在一片反對聲中選擇 進入中國市場。那時候開始,世人看得清清楚楚,所謂「不作惡」只是口號。Google的決定不難理解,在商業角度看,不可能放棄中國市場。

Google 當年進華的理據,跟許多國家繼續與極權國家往來如出一轍,就是完全不往來的話就會變成一點影響也沒有,繼續保持關係,至少可在夾縫中做一點事。 Google進華時解釋它是一間提供資訊的公司,完全不提供資訊便違反了公司的宗旨,即使經政府審查的資訊也算是資訊,總勝過無資訊。今日跟蘇丹、緬甸做 生意的國家或企業,都一定振振有詞提出這個道理,能否服眾是另一回事。

06年中國政府允許Google進華的時候,網絡已經不自由;在這背 景下,今日Google以中國政府限制網絡自由而向中國說不,這論點是站不住腳的。當年中國政府已清晰地表明,這是遊戲規則,你不喜歡便不要來,但 Google選擇進來。Google選擇進華的一刻,已把仁義道德完全粉碎,戴上生意人賺錢為上的面具。06年至今,中國網絡自由是否受到進一步控制,令 Google不能接受?我看不到有這情況,因為中國網絡自由在06年的時候已經很差,不見得情況在這幾年有大幅惡化。假如Google以網絡自由惡化為 由,等於有人願意被斬三刀,但斬四刀就萬萬萬不可。

 

我對Google事件的解讀,是Google管理層比普通企管人較有理 想,肯定是好心地的人,當年進華時半推半就,沒想得透徹,以為自己可以承受到搜尋結果被審查的痛,心想一邊做生意,一邊改變中國,或等中國政府自己改變。 可是過了幾年,中國政府控制網絡自由非但沒放寬,更有變本加厲之勢,Google管理層愈做愈不安樂,後悔當年奉上道德貞操,中國業務好像一根大刺插在心 中。

假如Google在中國賺個盆滿鉢滿,或許可療癒心中的不安,但它在中國搜尋器市場現時排行第二,跟排第一的百度有一段頗大距離。Google管理層可能預見到,在可見將來超越百度的可能性甚低,而且估計Google的中國業務仍繼續虧損,撤出中國不是世界末日。

我 相信Google是真好人,但在講求利益的商業世界,特別是中國的複雜環境,好人的定義變得模糊,做好事容易變成假仁假義。Google看到自己當年犯了 錯,今日覺得無癮,但又不想放棄中國這龐大市場,索性「玩鋪勁」,借勢向中國說不,然後找機會談判。賭輸了,真的離開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真漢子」;賭贏 了,又食又拎,做「賺大錢真漢子」。

我預計Google事件的結局,是中國政府和Google閉門取得共識:Google不離開中國,繼續以口代身「不作惡」,而中國不會因Google事件,放寬網絡自由。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