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醫療】移動醫療專家劉謙:慢病管理,餡餅下面是陷阱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2/149578.html

黑馬說:4月11日,《創業家》主辦的第二屆黑馬運動會在北京舉行,來自醫療、旅遊、教育等8個行業代表團參會,行業項目達965家,觀摩人數突破3000人。會上,移動醫療專家劉謙在分享時稱,慢病管理是一個非常美麗的餡餅,但這個餡餅下面是陷阱,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

文丨 本刊記者 葉靜

 

剛舉行的一場醫藥互聯網創業大賽上,總共79個項目入選。27個跟慢病管理相關,差不多占1/3,其中糖尿病10個。不過很遺憾,沒有一個進入決賽。會上,一位總裁講,他特別想有一個移動醫療產品能把慢病管理做起來。然後我就講,正因為你們非常想,所以這個做不起來。為什麽呢?所有藥企想做慢病管理都是“黃鼠狼想給老母雞做健康管理”,你放心嗎?慢病管理是一個非常美麗的餡餅,但這個餡餅下面是陷阱,一不小心就掉下去了。

 

餡餅

 

移動醫療是一個真正好的工具,把慢病防控提高到一個可執行的議程上。它有很多的優點:低廉、互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檢測、社區等,正因為有這些功能,才使慢病可防可控成為一個可能。所以圖像、策略、需求和能力都是有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實現。從市場來看,慢病管理也是移動醫療創業項目中最多的,而且即使像春雨醫生、丁香園這樣並不是做慢病出身的,也已切入到這塊。

 

具體來說,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純粹以App為主要界面的隨訪工具,是醫患的隨訪交流,它有患者的一些提醒、教育、監測、預約功能,但是它的線下活動很少,也沒有患者自主監測的指標功能,還需要患者手動輸入,同時不能指導臨床,這就成了醫生和患者大家私下玩的。還有一類是和可穿戴設備硬件相關的,它可以自動采集患者在使用過程中的生理和病理指標,可以同步到雲,最常見的是智能血糖儀,這類產品非常多。但是同樣有一個問題,它的數據不能用於指導醫患,沒有哪個醫生敢用可穿戴設備采集的數據用於診斷,不管是在法律上還是臨床的精確度上都還是有欠缺的。

 

所以目前的現狀非常火熱,但實際上都沒有突破,叫好不叫座,如果你打開任何一個隨訪做慢病管理的App平臺,它的數據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慘不忍睹。所以移動醫療做慢病管理只是看起來很美。

 

陷阱

 

從患者角度:

 

第一,移動醫療看似方便實則不易,比如患者在手機上輸入這些數據時非常困難,因為很多患者是中老年人,大家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而這方面往往有很大缺陷,如果一個大夫不能在5分鐘之內全部完成的話,患者是沒有可能在半個小時之內完成的,是不可能堅持的。

 

第二,慢病患者不能被“管理”,因為懶惰、貪婪、好色,這些都是人的本性。不要指望著這個事對他的健康有利他就一定會去做,這是不可能的。不能立馬看到結果你就沒法說服他去做這個事,更不要說讓他買單了。如果可穿戴硬件技術上成熟的話,也許會比較好的解決這一點。

 

從醫生角度:

 

第一,醫生參與動力不足,如果你的平臺上沒有三甲醫院的醫生是不會吸引患者的。前不久,一個移動醫療公司跟我們講,他們的平臺上一個醫生可以管理一千個患者,這是不現實的,因為沒法從中獲得收入。

 

此外,幹預太輕,患者習慣很難改變。我們目前的主要方式是通過App,App只是手機中的一個圖標,加上呼叫中心,再發一些垃圾短信,這樣真能影響患者嗎?你要假設患者他是小學文化,認識字不超過500個,不太會使用手機,這種情況他怎麽能夠完成你的工具使用,如果你的工具能夠過這一關他才有可能使用。舉個例子,有一個肝病管理運用,患者界面需要拉五層。如果需要點到第五層時才能輸入數據,患者能做得了嗎?

 

第二,患者的藥物選擇一共有57個,患者會選擇嗎?肝炎我們都是“大三陽”、“小三陽”,可是都是專業詞匯,患者能了解嗎?所以最終的使用數字非常低。上線大概三個月,只有幾十個活躍用戶,這是非常糟糕的。

 

解決思路

 

我們不光講問題,還要講講解決的方案。目前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解決思路。

 

第一,依托醫院。大家都知道,數據最難采集,但是醫院的系統里有大量患者數據,如果我們和醫院合作,配合醫院,這是一條可行之路。雖然醫院有動力問題、機制問題,但不是不可以解決的。

 

第二,如果你真要做,並且也不想跟醫院做,那一定要把線下做重,一定要有比較強的醫生指導,或者錄入要方便,要有患者社區,要有獎勵,患者之間要PK,要有線下活動,這些都能夠提高患者黏性和活躍度。我們看到這個方案已有公司在嘗試,在社區做物聯網的智慧醫療,既有家庭的可穿戴,又有社區的檢測亭,這些數據能夠同步到雲,嚴重的看醫生,普通的進社區,沒有問題的自我管理,這個可能也是一條路。

 

還有一條路,美國非常有名的糖尿病管理軟件WELLDOC,它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得到了臨床實驗的證實,發表在醫學雜誌上,它作為醫療產品是收費使用的,每個月200美金,保險公司是報銷的。這點突破了之前很多大家做著玩玩的階段,所以這個我們很看好。碰巧我們也知道上市公司泰格醫藥也在走這方面,他們打算走臨床實驗驗證,真正支持醫生實現診斷治療的工具。

 

二十年前,我剛開始做醫藥的時候,那個時候誰有手機誰就很牛,當時我就想五年之內我擁有一個就不得了了,現在大家都有iPhone6了。未來所有的健康管理都會用移動,大家不要只追求概念,要把線下做踏實。

 

(本文未經演講者審核)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葉靜;文章為原創,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