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市、大機會、大券商 作者:格隆匯 承一 去年年底A股的券商的火爆還歷歷在目,板塊集體漲停的壯觀景象成了家常便飯。而彼時,港股券商只能眼巴巴的看著A股的券商火爆異常,而港股卻是門可羅雀,兩相對比之下,說不心灰意冷,那估計都是騙人的,但老話不是說,此一時,彼一時,風水終於輪到港股了。牛市背景下的第一標的就是券商,這個邏輯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你貢獻的傭金將會成為券商股價的助推器。 牛市行情,券商將明顯跑贏指數 首先,各位如果不相信牛市里的券商行情,就看看內地券商去年的火爆行情吧,在券商走勢同質化的情況下,為了避免麻煩,選了一家折中的招商證券,然後將基期的價格乘上一個倍數以便於上證指數做對比。從圖來看,招商證券在隨後的幾個月的行情里,表現大幅度的優於上證指數,而招商證券的股價也從11塊左右上漲到目前的37塊。所以,一旦確定是牛市,券商是不二之選。 在A股如此,港股同樣如此,追溯到2009年的那一波牛市,恒指在半年的時間里,指數漲了1倍多,但港交所的股價表現則更為優異,下圖同樣采取將港交所股價乘一個倍數以便於與恒指變化想比較,其結果,與上面的招商證券和上證指數的表現異曲同工,港交所的股價也從2009年3月9日至2009年8月10日間,從55.3港元上升到146港元。別不相信,有圖有真相。 牛市券商怎麽受益?肯定是傭金收入暴漲了。這幾天各大香港券商交易系統異常,其實就是交易火爆,成交量暴漲,服務器跟不上!而港股成交量最近明顯放大,今年1季度,港股的成交量整體在700-1000億之間,進入4月份,成家量突然急劇放大,從1000億直奔3000億大關,一旦牛市行情得以確立,那麽全年成交量得以放大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成交量整體較去年同期提高50%將不是問題。保守一點說,券商的經紀業務也將獲得大幅度增長。 券商經紀業務將集體爆發 牛市中,傳統券商受益的主要邏輯仍然是經紀業務的爆發式增長。從近幾天港股的成交量的突破速度來看,只能用瘋狂兩個字來形容。從1000億到3000億大關,只需要短短幾個交易日,內地公募基金還沒有真正的到來,當解放軍真正過來時,可以想象,成交量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畫面太美,不敢想象! 今年才過完一個季度,內地券商的月度業績來看,均毫無意外大漲,招商證券 2014 年營收為 110 億, 2015 年 1 季度已經達到 53 億,在業務同質化的內地券商行業,一家券商基本可以代表行業趨勢,所以,可以想見牛市對於券商業績的影響是有多大。 資管業務業務也將受益 熊市的時候,基金管理公司幾乎要求爺爺,告奶奶的求人買產品,但牛市時代,卻是資金追著他們跑,你可以說資本市場就是這麽勢利;但不要忘了,牛市時代,買點資管公司的股票,因為這是個近乎撿錢時期。香港市場上上市的資產管理公司且有一定實力的資管公司並不多,惠理集團(0806.HK)算是為數不多的資管公司,雖然其資管業務遍布全球,但在港股和A股火爆的背景下,預計資產管理規模將會進一步上升。此外,部分擁有資產管理能力的券商也將受益。 當然也不要忘記了港交所(0388.HK),這個邏輯就不多言了吧。 牛市會不會來? 其實牛市買券商,首要條件就是牛市要來。牛市真的來了嗎?還是曇花一現?資金是王道,成交量的放大是最明顯的證據,近期港股開戶數大增也讓人看到了未來資金湧入的預期! 二級市場是一場資金博弈,資金方向達成一致,那就所向披靡。保監會之前關於投資港股的措施以及證監會對於公募基金投資港股規定的改變算是政策表態,讓先頭的遊擊隊和民兵信心十足,勇往直前。加上港股低估值這一基本面事實,內地資金在解放軍大旗帶領下,很容易形成一致,賺錢效應又會吸引更多的內地和全球資金,在短期內形成良性循環。 以前內地資金一直不敢介入港股有兩個原因: 一是資本項目可兌換沒有放開,基金投資港股有政策門檻; 二是港股的定價權在外資手里,貿然開戰只會讓自己損失慘重。 但滬港通的開通以及公募基金投資港股規定的修改使得第一層原因基本解決。人民幣海外投資增加是趨勢,因此,未來進一步降低海外投資門檻,直至資本項目可兌換都不會太久遠。 第二個問題的解決其實比第一個問題更難,這是兩種估值體系的爭鬥,港股和A股風格差異也來源於此。如果公募基金在港股沒有一定的定價權,那麽只會損失慘重。從戰略上來說,公募基金需要爭奪的是外資把握那些大國企的股票的定價權。 從目前港股的火爆來看,風格明顯正在發生變化,估值體系之爭也正在上演,不敢說最後解放軍把外資趕出港股,但最少會爭奪到一定的定價權。而不管誰輸誰贏,估值體系之爭都是一場遲早要打的戰爭!所以,牛市是肯定會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