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圖解移動支付的四個誤解和三個成功關鍵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89

圖解移動支付的四個誤解和三個成功關鍵
作者: 譚健


隨著蘋果、谷歌以及三星在移動支付上頻頻布局,移動支付也再次成為人們舌尖上的大熱話題。那麽,Apple Pay(蘋果支付)能否引領移動支付,成為該領域的救世主呢?

  至少從中國市場來看,前景似乎並沒那麽明朗。在3月20日舉辦的Gartner簡報會上,Gartner研究總監Sandy Shen表示,“Apple Pay在美國以外的市場是否能成功,其實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我們知道,想要把一個新產品成功地推向市場,就要保證它比現有產品好上10倍。而Apple Pay能否做到,則仍是個疑問。”

  關於移動支付的四個誤解

  第一個誤解,手機錢包會改變現有的支付環境
。Sandy Shen指出,“移動支付改變的是用戶的使用界面和體驗,它並不能改變後邊的交易價值鏈。”而被我們寄予厚望的Apple Pay也無能為力,Apple Pay後面的清算系統依靠的仍然是現有的支付環境,它能夠改變的也只是用戶的使用界面層。所以,手機錢包並不能顛覆世界,它必須依賴現有的生存環境。

  第二個誤解,移動支付就是NFC支付。根據Gartner的數據,到2018年,NFC支付的份額只占到整個移動支付市場的6%,而剩下94%的份額都是雲支付方式。雲支付的實現方式完全基於軟件,也就是說,用戶只要用手機下載一個APP,關鍵的支付信息就都保存在了雲端。

  國內的支付寶、微信支付,以及國外的Paypal等都是通過軟件APP方式做的,它們都屬於雲支付範疇。而Apple Pay、Google Wallet、Samsung Pay這些則都屬於NFC支付,它們靠硬件去實現支付場景。

移動錢包陣營

  這樣看來,移動支付的各位涉足玩家,與其過分關註於NFC支付市場,不如在更大的盤子,也就是雲支付市場里找機會吧。

  第三個誤解,手機錢包就等於支付這個環節
。Sandy Shen表示,“一講到手機支付、手機錢包,很多人認為要做的就是把支付環節打通,讓用戶通過手機去支付,這樣就搞定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想要改變用戶的固有消費習慣是很困難的。只有搭建出可以滿足用戶需求的特定使用場景之後,用戶才會使用特定的支付環節。”

  比如,用戶會在淘寶購物,用滴滴打車軟件叫出租車,這些都是因為先有了使用場景,用戶才會發生支付的動作。所以,做移動支付,使用場景的搭建至關重要,一旦把使用場景做好了,用戶支付的動作就會自然而然的發生。

  第四個誤解,支付生意的錢很好賺。
讓我們算筆賬,假設交易量、交易額是一千萬美金,那麽,做支付生意的話,商家的手續費是在1%-2%。那麽這2%的錢則要由支付環節中的眾多參與方共同分成,這其中包括發卡行、收單行、銀聯,以及各服務提供商等,它們都要從這2%中分一杯羹。

  那麽,一家新進的服務廠商,如何想辦法從這2%里獲得更大的一塊呢?不難想象,這是非常困難的。Sandy Shen指出,像蘋果這樣的巨頭也只能從這個百分比里拿到0.15%的比例,如果是一千萬的交易額,到手的收入只有1.5萬美金。而這只是收入,還不是利潤。蘋果可以拿到0.15%,那其它的廠商能拿到多少呢?不要忘了,三星在推出Samsung Pay時選擇不收費。所以,想要在支付生意中賺到錢,並不是件簡單的事。而想要把支付業務做的成功,就需要非常大的使用規模,因為,只有規模夠大才能夠盈利。Visa、Master卡,以及中國的銀聯和支付寶等重量級玩家,都擁有非常大的用戶市場,因此它們也更容易在支付領域里獲得成功。

  用戶對手機錢包怎麽看?

  只用數據說話的Gartner,對美國和德國的用戶做了一些調研(調查時間是去年8月),給出了以下結論:

用戶對主流支付廠商的信任排名

  Sandy Shen表示,Paypal和Amazon的領先地位,受益於他們在電子商務領域上的主導地位。而一直與金錢、金融相關的銀行,用戶給予的信任也非常高。蘋果排在第四位,雖然現在距調查的時間又過了半年,但蘋果躍升第三位的可能性並不太大。谷歌的排名很靠後,這也說明,新進公司想要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用戶信任並不太容易。因此,建立用戶信任度是做移動支付的一大前提。

不用手機錢包的用戶,理由是什麽?

  沒必要是最主要的原因,受訪者認為現有的支付方式已經滿足了他們的日常需求。同時,對於新進公司的不了解,以及一些負面新聞報道也導致了用戶對移動支付的不感冒。

  說了這麽多,那我們要如何提升用戶對移動支付的熱情呢?

  移動支付的三個成功關鍵


  Sandy Shen表示,想要做好移動支付,就要在三點上下功夫,那就是覆蓋度、用戶價值和信任度。

  首先要做到盡可能多的覆蓋。這里說的覆蓋度有兩個含義,一是對商家的覆蓋度,還有一個是對用戶的覆蓋度,也就是說,你的移動支付不僅小米手機可以用,在華為、三星等手機也要可以使用。

  第二個要素是價值,主要覆蓋兩個群體,一是用戶價值,也就是前面講到的用戶為什麽要使用手機錢包?一定是有特定的使用場景,才會促使用戶改變支付習慣。另外,商家價值,舉例來說,商家可以根據用戶位置,向用戶推送附近商家的促銷信息,推送一些優惠券,這就是移動支付帶來的附加價值。

三個關鍵因素:覆蓋度、用戶價值和信任度

  第三個要素是信任,
看看此前提到的用戶調查就會發現,用戶之所以不用,很大的原因就是缺乏信任。而移動支付廠商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地提升品牌的信任度,增加用戶的好感。另外一點,就是安全性。Sandy Shen認為,安全已經不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現有技術已經可以保證手機錢包足夠安全,在某種程度上講,手機錢包的支付甚至比使用銀行卡支付來的更加安全。這一點上蘋果就做的很出色,Apple Pay後臺的技術搭建,包括與銀行的合作以及其它手機技術的整合,使得整套方案的安全度非常高。而且,蘋果在技術上達到了很高的安全性的同時,蘋果還將這種安全性用一些簡單明了的語言,傳達給它的用戶。

  Sandy Shen強調,這里說的安全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安全,更重要的是消除用戶的心理隱患,讓他們放心使用你的服務。這種安全性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用戶的認知,也就是說,在用戶眼里,你的服務是否足夠安全。

Apple Pay、Google Wallet、Samsung Pay在這三點上做的怎麽樣呢?

  可以看到三家在用戶價值評分上都是零,目前它們都只是打通了支付環節。然而,附加價值做不好的話,想讓用戶去改變消費習慣,接受移動支付這種新的消費方式是很困難的。從技術上來講,Apple Pay是非常完美的產品,但用戶卻並不太買賬。究其原因,就是用戶價值這一環做的不夠好。

  移動支付的機會在哪里?

手機錢包的機會

  在上圖中,右上角是主流市場,里面有一些巨頭廠商,支付寶、微信、PayPal等。左上角定義為Emerging O2O, 它們針對的都是一些垂直行業,要與傳統行業結合,把線上、線下環節進行打通。這個象限也是Gartner認為比較有發展空間的方向,雖然,現在來看它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交易量也不是特別大。左下角是Niche,它的用戶場景比較受限,只適用於實體的、線下的場景,而從交易規模來講,也只能是小額支付,因此,Gartner認為該象限的前景不是很樂觀。右下角則是一個死胡同。

  Sandy Shen多次強調,要做一個成功的手機錢包,就要做用戶場景的鋪墊。而用戶場景的鋪墊則會涉及到很多不同的行業。現在看比較成功的是餐飲和打車。其實,除了這兩個行業外,還有很多行業。比如,做酒店機票預定、社區服務、美容,還有快遞等等,這些行業都有支付的需求,因此,移動支付廠商要做的就是將這些使用場景梳理出來。

  和國內相同的是,國外餐飲行業的移動支付案例也很豐富。餐飲領域的移動支付之所以做的好,是因為這些餐飲企業不需要額外投資,就可以通過移動支付提升營業額,這種雙贏的局面也促成了移動支付在餐飲行業的繁榮。

  交通類服務中,最火的就是打車應用。但除了打車外,公交、地鐵,或者高鐵這些交通工具也都有自己的APP,用戶的參與情況也非常好。因此,交通行業也是目前移動支付做的比較好的領域。

  寫在最後

  手機錢包想要走向大規模市場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它的挑戰是如何改變消費者使用習慣,讓人們從現金、銀行卡支付轉變成手機支付。

  只有當我們可以把錢包、各種銀行卡都放在家里,只帶著手機出街的時候,可能才是移動支付市場真正火起來的時刻吧。

(轉自:ZDNe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2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