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
文 | 雲印技術創始人兼CEO 張軍
我曾經是一個典型的職業經理人,碩士畢業後就作為校招生加入華為,作為華為的子弟兵服務了十二年,工作領域涵蓋了研發、銷售和市場,管理過國內、國外和全球的業務,最後一個光環的頭銜是“華為終端全球市場部長”。
2013 年底,我踏上創業之路,創立了“雲印技術”,用互聯網的思維和工具改造萬億市場規模的傳統印刷包裝行業。2014 年是我創業的第一個完整年度,一入創業深似海,這一年的感受真真切切,無比深刻,走過了從一位職場高管向早期創業者的轉化。接下來,我分享下感受,與同在創業路上、以及還在職場圈中卻蠢蠢欲動的朋友們共勉。
告別職場,踏上創業路,是一個艱難的決定,尤其對在職場上已奮鬥多年,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自己的同學,這是不同道路的選擇,不同頭腦的切換。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告別職場,對創業路上碰到的困難做了評估,對離開光環舞臺後的人情冷暖做好了心理準備,但當大幕拉開、正式啟程後,就會發現一堆接踵而至的現實問題,人才在哪兒、方向對嗎、模式能否走通、產品在哪兒、天使用戶如何獲取、節奏怎麽控制、資金還夠嗎、能否融到資等等,每個問題如一座座山,每時每天擺在自己面前。
除了這些業務問題,在繁忙的工作狀態下,家里逐步會有抱怨的身影,尤其是父母,為什麽要放棄好好的高薪工作,曾經因為大舞臺光環帶來的朋友和關系會迅速離你而去。當面臨所有這些情況時,再想想,我曾經準備好了嗎?怎麽和我預期的差異這麽大呢?很長時間里,我的內心深處都發過這樣的感嘆。其實,無論你再怎麽做準備,當面臨現實時都會覺得不充分,因此當發現有好的機會、當不滿足職場現狀、當有了不忘初心的感覺時,那就啟動吧(盡管我對不忘初心這句話是如此的不認同,呵呵)。
大職場已經有了成型的框架,每個崗位、每個工種都是支撐整體的螺絲釘,所以在職場中我們會經常抱怨自己power不夠,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操盤,而要把大量時間花費在工作協調中,解決部門墻障礙,不斷穿梭在各種會議中。
好吧,早期創業時power足夠大,大得有時會令自己害怕和後退。所有事情你都是最終決策者,大到業務該走哪個方向,小到辦公用品的采購,當同伴用期待的眼光向你尋求答案時,你必須不斷提醒自己,得給出明確答案,哪怕自己也對答案有所猶豫,但眼神一定要堅定,這樣才能給團隊以信心。同時,CEO是龍頭,每個決策都直接關系到整個團隊的工作方向和重點,由此帶來的就是資金和時間的浪費,因為在創業早期,大多數情況下的決策是基於信息不充分或不對稱,這種感覺會逼得自己不能透氣,想逃避但告訴自己必須要堅持。
很欣賞《戰爭論》中的一段:“統帥必須用自己內心之火和精神之光,重新點燃全體部下的信念之火和希望之光,要在茫茫的黑暗中,發出內心之火,點燃精神之光,在茫茫的黑暗中,帶領隊伍走向勝利的曙光。”早期創業者就是要在茫茫黑暗中給團隊點燃希望之火。
職業高管因為在原來的舞臺獲得了榮譽,在首次創業時都會有所憧憬,如何再一次證明自己,迅速做成一件宏大的事業,大刀闊斧,快速搞定,如百米沖刺,一氣呵成,但這種場景不可能發生在創業過程中。當實際不能如願時,自己就會十分焦躁。
2014 年年中,我們發現雲印啟動時設定的路徑遇到瓶頸,業務可以走通,但速度和規模不如預期,慎重分析後有些絕望,不斷責備自己怎麽會這樣,嚴重懷疑自己和團隊的能力。但經過那段糾結的時間,我們冷靜下來,重新調整方向,經過三個月的新平臺和新模式論證後,新平臺上線後的效果非常好。
經過一年磨練,我清晰地認識到:創業其實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路漫漫,人獨行,比拼的是耐力,即使少數鳳毛麟角的創業者最後走到了IPO,也只意味著階段性的成果和更大的責任。越往前走,對自己、對股東、對合夥人、對員工的責任與日俱增,愈發體會創業是一種生活方式,其中的歡樂和痛苦需要慢慢品嘗,這是人生的一次修行歷程,這些糾結和痛苦何嘗不是創業的收獲呢。
職業經理人強調的是do things right,在整體框架下,群體決策後註重執行,按流程來執行,寧願不做但不能做錯,其中個體的思考發揮很不充分。而早期創業時各種信息紛雜,面臨的環境複雜而嚴峻,有的就有幾條槍、最多支持一年的資金,面對內外部的諸多壓力,在其間尋找成功之道。我們要走出一條不同的路,是從0 到1 的過程,do right things,要做正確地事,這會極大考驗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能人雲亦雲,不能盯著媒體上各種創業者和VC 們真真假假的報道和心靈雞湯。我們需要結合自己的業務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思考和邏輯的分析,並在業務中叠代驗證。
對於創業公司而言,這個工作的最大難度是提給創始人團隊的,因為其他人都是跟隨著走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有兩個最大的敵人:第一是戰略的懶惰或者自己認為的勤奮,導致思考不充分;第二是情緒決策,無論高漲的還是低落的情緒,都會影響判斷。
雲印設立之初就確定了文化導向要求,要求“解決問題和簡單地做人做事”。每個人都要主動深入思考,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按最簡單的方式做事,腦中不長草,不帶私心,避免一切個人因素和牽涉任何個人動機。
職業經理人要清晰自己的定位和職責,不要為組織中碰到不合意的人和事而庸人自擾,不滿和抱怨只會讓職業前景變得糟糕。當離開職場圈子後就把這個問題看得更加透徹。
創業者要克服速成和焦慮的心態。事物的發展必有規律,欲速則不達,把創業看做馬拉松,有耐力和耐性,不要一時輝煌,不做to VC 的商業模式,平靜客觀地對待創業,這種心態會讓成功的概率大大提高。一年的時間匆匆而過,這只是創業的起步階段。回頭看來,創業是那麽有魅力,即使痛苦,卻也享受,因為這是一扇門,如果不邁進去,永遠不知道里面是什麽。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