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談關於養老的那些事兒:關註養老產業證券化機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631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16 14:29 編輯


談談關於養老的那些事兒:關註養老產業證券化機會
作者:By 萌主

生老病死應是常青行業
我們認為,整個“生老病死“行業應該是常青的,具有穩定收益的行業。


養老行業市場規模巨大,但本質還是一個辛苦掘金的服務業
同我國整個人口分布格局類似,老人大多分布農村,家庭成員供養是主要生計來源。僅0.3%的老人有財產性收入。


我們前期調研過整個養老產業鏈及各種業態,受限篇幅就不一一列出。整體看,我們認為沒有完美業態,整個養老產業在我國還處於初步階段,摸索狀態。規模企業較少,並購機遇明顯。


我們認為,將開啟一波證券化浪潮


政策對比,多麽像1.5年前的醫療服務業
2013年10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意見》,當時對健康服務業的定義為:健康服務業主要包括醫療服務;以預防保健、體育健身等為主的健康管理與促進;健康保險、以及以第三方檢驗檢測、藥品、醫療器械等為代表的健康服務支撐產業。並未將養老服務單獨列出,但此後健康服務業相關政策不斷,開啟了一波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業的浪潮,其中A股市場也不乏參與者,一波關於上市公司進軍醫療產業的行情誕生。

當時,市場相關標的並不多,主流相關投資標的為金陵藥業、複星醫藥、國際醫學(自建)、通策醫療和愛爾眼科。有意思的是,最後一波轟轟烈烈的醫藥並購行情誕生,恒康醫療、信邦制藥、康美藥業等通過並購切入此領域,如果說這些都還是醫藥產業鏈的自我延伸的話,那麽華業地產、宜華健康、模塑科技等則純屬跨行業交流了。但是,上述所有標的從公告介入醫療服務到目前均有顯著跑贏指數的可觀收益。

嗅到了濃濃的證券化味道
現如今,從15年開局政策看,關於養老政策層出不窮,最具聯想性的莫過於2015年2月15日《十部委聯合發布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政策意見》,通讀全文,亮點有三:

1)關於稅收問題:醫療、養老等服務業雖歷史悠久但證券化年紀都很小,主要糾結在性質問題。以往多屬於事業單位或者非營利性機構(或者相關部門旗下三產,並不市場化),非營利優勢在於大部分稅收不用繳納,能耗等費率相對有優惠。從二級市場看最大的缺陷在於不能合並財務報表(會計處理方式不同)、投入人對已經投入該組織的財產不保留或者享有任何財產權利,當然上述僅是理論上處置方式,實際或可通過管理公司方式輸出,但對於醫養服務類企業,本身利潤率在10-20%已屬燒香,對養老服務類企業整體減輕賦稅意義非常大。

2)關於涉及養老彩票問題,或許能延伸點新的業態(民政部本級彩票公益金和地方各級政府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彩票公益金,要將50%以上的資金用於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並隨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投入比例。其中,支持民辦養老服務發展的資金不得低於30%。)

3)關於輕資產運營或者複制性的問題,這一部分我們嗅到了濃濃的證券化味道

我們自問對養老產業比較了解,跑遍了目前國內你能想到的養老類型。養老本身而言相對醫療長遠負擔毫不遜色。筆者想起13年9月份那個國務院於發布了《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幹意見》,引發了13年底到14年幾乎全年的醫療並購潮,從最初的收醫院重資產開始,歷經藥房托管(供應鏈管理)、醫院托管、合作經營、設備租賃到14年四季度至今的網絡雲醫院,主題層出且均符合人口趨勢國家政策大邏輯無硬傷。筆者認為,關於養老或者大健康產業的證券化熱潮遠未結束,只是換了某種更有趣時髦的形態。正如原文所說的那樣: 推進養老服務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對老年人信息的動態管理。支持民間資本運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對接老年人服務需求和各類社會主體服務供給,發展面向養老機構的遠程醫療服務,發展老年電子商務,為老年人提供緊急呼叫、家政預約、健康咨詢、物品代購、服務繳費等服務項目。有條件的地方,可為居家老年人免費配置“一鍵通”等電子呼叫設備。

我們認為,永遠不要小看資本市場的快速複制學習能力,養老服務業有望重複過去1、2年醫療服務業的行情,上市公司從無到有,從不純到純粹的時間將大大縮短。同時,在移動化、大健康醫養結合背景下形式將更豐富多樣。


推薦閱讀:聚焦養老服務業:資本市場如何看?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77&page=1&extra=#pid13577


(源自中信建投中小市值研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0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