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史上最強資金潮

2015-03-09  TCW
 
 

 

二月二十八日晚上,八位手中部位累計逼近新台幣五十億元的大戶,在台北市東區一家只接待常客的高級餐廳聚餐,當中包括前投信總經理、前政府基金操盤手、券商研究部高層以及國內、外私募基金操盤手,他們的話題,全圍繞著屢創新高的全球股市。

「下一個有機會的市場在哪裡?」「印度機會滿大的。」「日本可以考慮進場了。」「只有買美股和蘋果電腦的股票,我晚上才睡得著覺!」「美國一旦升息,這波行情是否退燒?」

這些話題,是近期投資人心中所有問號的縮影。

就在這場飯局前幾天,全球股市輪番飆出驚人行情。美股標普五百(S&P 500)指數和道瓊工業指數,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歐股道瓊歐洲六百指數收在七年新高,日股日經二二五指數創下十五年新高,陸股上證指數觸及三千四百點關卡,台股也逼近萬點大關。

全球主要市場中,八國股市站上歷史新高,六國股市刷新金融海嘯以來新高。

前兩波資金未平,第三波又起兩波QE資金,就比六大外匯存底國相加還多/

市場早已預期,美國聯準會(Fed)今年將會升息,只是時間早晚而已。在此基調上,為何全球股市不跌反漲?

因為,全球央行釋出資金的規模,比預期的更大。近期的股市表現,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寬鬆政策,帶來的資金行情。

二○○八年金融海嘯爆發,衝擊全球景氣,隔年起,美國、英國攜手演出量化寬鬆(簡稱QE)大戲,美國三輪QE、加上英國QE相加後,逼近五兆美元,這是第一波資金巨浪。

第一波資金潮拍打市場之際,日本、歐洲又掀起第二波。二○一○年十月底,日本央行宣布增加「資產買入計畫」,安倍晉三接任首相後,去年十月又宣布每年QE額度擴大至八十兆日圓。這一波下來,日本為市場注入一兆四千五百億美元左右的活水。

歐洲央行則是宣布,今年一月起實施一兆一千億歐元(約合一兆三千億美元)QE計畫,兩大央行掀起第二波資金洪流,逼近三兆美元。

美、英、歐、日四大央行推動的兩波資金潮相加後,共釋出七兆三千多億美元的資金,約合新台幣二百三十兆元。

這資金有多大呢?它是台股市值的八倍以上;而全球前六大外匯存底國家,包括中國、日本、沙烏地阿拉伯、瑞士、台灣、俄羅斯,外匯存底相加起來,約七兆二千億美元,還不及這兩波資金潮釋出的銀彈!

然而,這批超級銀彈並非今年才釋出,而是分六年釋出,全球股市又為何挑在今年二月底,轟動演出?

寬鬆貨幣,依舊是二○一五主流十八國爭相加入降息,中國不會是最後一個

鮮少有人意識到,除了第一、二波資金潮,還有另一波無法具體估算,來勢卻可能更猛烈的資金活水,正在市場氾濫。

今年一月起,包括印度、加拿大、俄羅斯、澳洲等國,相繼宣布降息,瑞士、瑞典、丹麥甚至祭出負利率的非常手段。

為何這些國家爭相降息?普遍是基於刺激景氣、抗通縮等理由;實施負利率的北歐國家,則是為了抵擋兩波QE帶來的熱錢流入,炒高國內股市、房市價格。

二月最後一天,中國人民銀行無預警宣布降息一碼(○‧二五個百分點),成為今年以來第十八個降息的國家。

「基本面明顯不如預期,所以全世界都在寬鬆。」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解釋,各國以不同手段實施QE後,全球需求面仍不振,為了讓出口維持一定競爭力,沒有一國樂見自己的貨幣太強勢,才有這次「降息大賽」。

乍聽之下,這是一場國與國之間「以鄰為壑」的惡性競爭,雖會讓貨幣競貶,但降息的手法,與前述美英日歐的QE直接撒錢很不同,乍看只是調降利率,為何能在市場掀起滔天巨浪?

因為,降息是央行透過銀行體系,間接撒錢。

當銀行存款利率逼近零,非但利息微乎其微,如果來到負值時,代表若民眾到銀行開戶、存錢,還得向銀行繳費,存戶無利可圖下,投資其他標的的動機就變強,例如錢進股市。另方面,因為貸款利率變低,民眾向銀行借錢投入資本市場的成本也變低,有利槓桿操作。

所以,儘管十八國降息,難以估算從銀行體系實際釋出多少資金,但其寬鬆效果是肯定的。更何況,在骨牌效應下,預期將有更多國家,加入降息行列。

「無庸置疑,寬鬆是二○一五年全球央行的主流。」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指出,中國不會是今年最後一個降息國。

全球央行降息比賽,激起無數資金暗流,三波加起來,市場行情於是噴發。

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宜正為此下了明確註解:「以前從來沒有四大央行同步寬鬆,又有這麼多國家一起降息過,現在是史上最大資金潮!」

這場資金盛宴,預計再旺兩年!專家預估,二○一六年底才會停止釋出資金

至於市場擔心,聯準會升息將為三波資金盛宴畫下休止符,此預言有如「狼來了」一般,負面效益遞減。

債券天王葛洛斯(Bill Gross)原本預估聯準會將在六月左右升息,但聯準會主席葉倫(Janet Yellen)二月底發表最新聲明後,葛洛斯隨即改口說,必須等名目經濟成長率(Nominal Growth Rate)達到四%至五%才可能升息。

以美國目前狀況,短期內名目經濟成長率要達到此水準,實屬不易,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洛克哈特(Dennis Lockhart)則認為,美國通膨率遲遲未達二%目標,更是延遲升息的關鍵,如今美元走強趨勢確立,以美元計價的油價面臨更大壓力,此目標更難「達陣」。

除了通膨水準不如預期,澳盛銀行高級經濟分析師楊宇霆提到,今年初美國氣候惡劣,暴風雪肆虐,國內蒙受災損,雖然不如去年初嚴重,僅是短暫性影響,但勢必讓經濟復甦腳步又放緩一些。

基於上述原因,這些專家皆認為,若說今年不升息,言之過早,但齊聲將聯準會升息的預估時點,延至下半年。

花旗投顧負責人王進彰從美國的例子來推測,日本、歐洲央行還會有下一波寬鬆政策,「從美國已快速撒了三次錢,但經濟成長率也沒有特別亮眼來看,就知道第一次撒錢不會成功。」主要是因為,即便資金成本低,但大環境不佳,投資、生產的需求持續不振,央行束手無策下,只能印鈔、印鈔再印鈔。

既然美國升息時間點可能延後,主要央行又持續向市場「灌水」,不禁又要問:這場「資金派對」何時才結束?

黃蔭基分析,其美國公債的償債高峰期落在二○一六到一七年,此後市場資金規模才會減低,流動性逐漸下滑。

還有一項指標,也值得密切觀察,就是歐洲、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值。黃蔭基說,如果歐、日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至一‧五%以上、接近二%時,兩大經濟體就可能不再繼續釋出資金,但他不忘強調:「今年一定不會發生。」最快也要明年才有看到通膨升溫的曙光。

滙豐環球投資管理全球策略投資總監馬浩德(Bill Maldonado)根據四大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規模推算,預估了更具體的時間點:「到二○一六年底,四大央行釋出的寬鬆量化資金,才會來到最高峰。」在全球印鈔票大賽的趨勢下,明年底全球資金將來到逾十一兆美元高點,此後即一路走低。

台股破萬點,有雄厚資金潮撐腰與聯準會連動,台灣明年三月前都不會升息

就算美國聯準會讓市場跌破眼鏡,提前在今年上半年升息,全球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也跟著提早微調,屆時會是什麼情況?流動性緊縮,市場陷入一攤死水,經濟硬著陸?

情況可能正好相反。

原因之一是,央行怎麼放錢,就怎麼收錢,花六年放錢,也會花相同、甚至更長時間,緩步把資金收回。

黃蔭基分析,QE怎麼進行,就會怎麼退場,「錢怎麼來就怎麼收,美國唯一的做法就是讓債券自然到期,不會一次拋售上百億元債券,那對市場的衝擊太可怕了,不可能這麼做(編按:美國聯準會實施QE的工具之一,是向美國政府購入公債、釋出資金)! 」再加上通縮威脅仍大於通膨,沒有一國央行敢貿然緊縮資金。

原因之二是,美國升息等於開了「明槍」,對全球釋放出明確訊息:景氣即將復甦,此訊號將「引蛇出洞,資金放膽出籠」。

儘管屆時國際資金投資標的將以美國市場為主,但因其他地區仍屬寬鬆、低利狀態,並不會產生資金排擠效應,反而還會吸引投資人用低利借貸,投資美國與其他市場,如此一來,由基本面所帶動的資金行情,可能比前三波由央行寬鬆貨幣帶動的資金行情,對市場推波助瀾效果更大。

市場上流動資金源源不絕,會有什麼結果?只要資金一日不退潮,就會積極尋覓投資標的。差別在於,保守穩健的投資人,也許尋覓適合資金停泊的避風港,就「錢」進美國;風險承受度較高的投資者,願追求相對高的報酬率,可能將眼光投注到亞洲市場。

也許投資人又會好奇:那台灣呢?楊宇霆指出,原則上,台灣央行就是參照聯準會動作來調整貨幣政策,目前也無通膨疑慮,可望持續寬鬆,估計明年三月前都不會升息。

另一項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明年台灣將舉行總統大選。黃蔭基說,大選前,政府都會以維持資金活絡、貨幣寬鬆為第一順位,加上當前物價水準較以往偏低,並無通膨升溫壓力,大可放手讓寬鬆政策繼續走下去,「就算個別國家(美國)升息,但多數都寬鬆,結果還是寬鬆。」

由此看來,國內資金行情可望持續到大選前,台股上萬點真的可以期待嗎?彭博資訊的數據,也許可提供參考:三次總統大選(二○○○年、○四年、○八年)前三個月,台股皆呈現上漲格局,平均漲幅約一三%。

新財富趨勢駕到!你跟上了嗎?五年投報率八○%或七%,就看你把錢放哪!

在專家或大戶眼中,這一波資金潮背後,正醞釀著一股新財富效應。

過去五年來,投資美股的報酬率高達八成,台股也有兩成,但若定存一筆十萬元,以這五年內的定存利率計算複利後,五年也僅增加約六千元,投報率不到七%。定存不但幾乎無利可圖,與債市、黃金等投資標的相比,金融海嘯後,股市報酬率獨領風騷。

投對地方,五年報酬率八成,投錯地方,就不到七%,甚至被物價上漲幅度抵銷;掌握大方向,把錢放對地方,荷包才會變大。

股市已漲一波,現在別急著出手!提前選好標的,待第二季拉回才是進場時機

既然央行寬鬆大戲至少演到明年底,接下來又有基本面題材可望接棒,就意味股市還有上攻機會。「現在資金行情才剛開始,今天的高點,很可能就是明天的低點!」黃蔭基強調。

不過,因為主要股市均已漲一波,第二季可能拉回修正,因此不宜追高,先挑選中意標的,一旦拉回,就是逢低進場的好時機。

倘若過去五年的多頭行情沒跟上,現在,別讓新機會再度溜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