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人的利是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html

羊年正式第一篇文章,讓止凡先向大家拜過年,祝各位「羊羊」得意,身體健康。

話說結婚多年,對收利是的感覺已經開始麻木了,每年會派利是給我們的,就只有家中長輩。今年,因為小朋友出世,收到不少親戚朋友的利是,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而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其實又非常無聊,不知blog友們有否這個觀察。


有趣的地方是關於所收到利是的金額,大部份親戚朋友的利是金額都不會有什麼特別,情況就好像我們封利是給別人的小朋友一樣,沒有太特別的關係,每封金額都是市價吧。在拆利是的時候,我們會估計一些親戚朋友的利是金額,例如感覺上家境不錯的,估計其利是金額可能較市價更高,但往往都未及預期。其實這也是正常不過,無端端為何給我們的小朋友來一封大利是呢?

有一點很奇怪,就是感覺上家境不算那麼好的親戚朋友,所給的利是反而是超出預期的,那些金額令我們很有印象。這很奇怪,某些親戚朋友,說實點也不算特別親密的關係,但其利是總是「大大封」,有點不太明白。我不知道blog友的經驗,其實在我結婚當日所收到的利是及金器都有這個現象,就是家境好的沒什麼特別,家境不好的反而出手闊綽,不知這是不是普遍現象?

若要我去解釋這個現象,我會認為個人對利是及禮儀的重視程度有關係,亦涉及個人對金錢的態度。坦白說,我與太太對金錢的態度看得很輕,亦認為派利是只是「利利是是」,符合文化禮儀,拿個好意頭而已,感覺上,利是金額是多是少關係不大,亦不會拿這個「派利是」的動作去作任何別的表達。

然而,給一封大利是給後輩,這是一個表露關愛的動作,而若然這位長輩認為越大封利是就代表越關愛的話,這長輩本身定必對金錢十分重視,透過派利是的動作達成一些間接「獎勵」的概念。為何偏偏只有家境不太富裕的親戚朋友會做這個動作呢?我認為金錢相對他們來說較重要,所以他們十分重視金錢作為「獎勵」的效果,所以他們所封的利是金額都較大,符合其象徵意義。相對家境較為富裕的親戚朋友,封大利是的能力理應更高,但他們不認為金錢是帶來關愛的工具,所以面對這種傳統文化舉動,做到「市價」,拿個意頭就算了。

這只是我的推論,並沒有什麼數據支持,只是從今年小朋友所收到的利是中歸納出來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想說說,就是富人與窮人對金錢的態度上的確有根本性的分別, 如何把每一塊銅板都花出最大的效益?這是一個富人與窮人的明顯分野。長輩把金錢花到利是作獎勵後輩,這當然沒大問題,但若視作為體面上的「交代」,即越「大封」就越有體面,這就未必有效,試想想,帶著小朋友辛苦一天出外拜年回家,看見一大袋利是,哪封是誰給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好好分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