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高官首度發聲肯定互聯網金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24

one_20140402110714063

中國央行高級官員近日首次在公開場合對互聯網金融給出非常明確的肯定態度,此前更多強調的是監管和發展問題。

2月6日,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中國政府網解讀降準時表示:

互聯網金融就是有利於引導資金流向小微、‘三農’的金融創新,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小微企業和普通大眾能更便捷地獲得金融服務,這個體系有利於更加有效地甄別誰是合格的融資者。

......

我們希望成長性好、優質的企業能夠順利獲得債權、股權融資,老百姓合理的融資需求也能得到滿足。打個比方,我們想看到的是,這些流動性如春雨潤萬物一樣滲透到實體經濟當中,使實體經濟中的小苗長成大樹。

在進一步解釋如何引導好資金流向時,陸磊認為,解決這一難題,最根本的是需要金融改革和創新。互聯網金融就是這一改革創新的產物。

央行官員在公開場合對互聯網金融給予高度評價,這是鮮見的。在此之前,央行官方及央行官員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是,鼓勵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政策不會改變,但也要予以適度監管。

央行對於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這個態度,貫穿2014年全年。2014年3月,中國央行意外下發通知叫停第三方支付方式業務。當月下旬,華爾街見聞曾援引《第一財經日報》消息稱,由中國央行牽頭的互聯網金融監管辦法(《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正在加緊制定,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工信部等多個部委均有參與。

知情者稱,監管總原則是“負面清單”的理念,即設定一些禁區。同時各機構將分工監管,初步擬定為:銀監會監管網絡借貸P2P行業、證監會監管眾籌、央行監管第三方支付。

同在當月下旬,央行有關負責人回應互聯網金融監管話題時重申,央行暫停二維碼支付業務和虛擬信用卡業務意在防控風險,對有關機構擬推出的上述兩項業務只是暫停,不是終止。

該負責人表示,央行鼓勵互聯網金融發展創新的理念不變,但要把失誤可能引發的風險控制在可預期、可承受的範圍內。這需要堅持底線思維,加強規範管理。

2014年12月20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由中國人民銀行正在牽頭制定。互聯網金融企業首先是金融企業,有潛在風險,且風險的外溢性很強,自己出事會影響其他人。“對互聯網金融企業,我們鼓勵創新和發展,但必須在法律的邊界範圍內來開展,而並不是挑戰法律來實現創新。我倡導行業要理性發展,狂躁和捧殺都不利於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潘功勝強調。

2015年1月20日,中國銀監會宣布十二年以來的首次架構大調整,加大對民營銀行和信托公司的監管力度,並明確將網貸(P2P)納入監管框架。

不過,對於互聯網金融發展及監管,央行的態度在2015年初發生了明確變化。

2月4日,央行征信中心稱,為幫助P2P網貸公司實現信貸信息共享、防範信用風險,征信中心通過下屬上海資信有限公司建成網絡金融征信系統。截至2014年12月末,共接入網貸機構370家,收錄客戶52.4萬人。

對此,《證券日報》稱:

從一成不變的強調監管,到倡導行業理性發展,再到納入央行征信系統,及至升格為合格融資者的甄別者,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互聯網金融發展之大幸,也是確保信貸資金流入“三農”、小微等經濟運行薄弱環節的重要保障。從另一個角度看,互聯網金融完全可以成為央行實施流動性“滴灌”的一個補充渠道。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5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