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華泰證券羅毅預計降準幅度超預期,普降0.5%能釋放6000億,加上額外的三農2000億,總共7000到9000億。
國泰君安銀行研究負責人邱冠華表示,這次普降和定向降準約釋放6400億元流動性,提升2015年上市銀行凈利潤0.7個百分點。這次降準一定程度上超市場預期,對經濟、投資者心理和股價都會有“托底意義”。
海通證券宏觀債券首席分析師姜超表示,降準超預期,將大約釋放6000億資金。降準下次還會有,債牛再啟動。海通預計年內至少還有3次以上降準,而再次降息亦值得期待。央行貨幣政策正向常態化回歸,未來總量寬松政策有望成為貨幣政策的主力。
民生宏觀初步估算央行降準將釋放約6600億流動性。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表示,過高的準備金為了對沖外匯占款流入,當外匯占款收縮,預計全年外匯占款零增長,維持現有的準備金率必要性下降。外匯占款零增長假設下基礎貨幣缺口約3萬億,這意味著降準不會只出現一次。降息降準配合進行,結合近期基建項目上馬,反映中央穩增長和緩釋存量債務風險意圖。
管清友還表示,降準後經濟不一定能立即改善。降準提升貨幣乘數的前提是銀行提供信用意願增強,經濟還有下行壓力,銀行風險偏好收縮趨勢難改,降準對貨幣創造和經濟刺激力度有限。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依舊寬松,降準降息PSL將輪番上陣。經濟增長動力不強,資產價格受益於貨幣寬松,股債雙牛有望延續。
浦發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分析師曹陽表示,年初以來瑞士、挪威、新加坡等9國采取了降息,歐央行推出萬億QE,顯示各國貨幣政策“再寬松”加碼,中國降準只是一種跟隨。而1月PMI延續回落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使貨幣政策有放松的必要。外匯占款流入延續放緩需要降準來增加基礎貨幣投放,相比MLF和逆回購,政策信號更加清晰。對實體經濟而言,銀行風險偏好回升程度需要觀察,這一時點選擇降準增加了離岸市場人民幣貶值壓力。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這是對此前PMI跌破50的反應,將降低金融機構成本,所釋放出的長期限資金有助於穩定金融機構預期,引導融資成本下降。這也意味著中國對全球競相的寬松做出反應,意味著人民幣匯率也將進入貶值通道,否則,降準就僅僅只有脈沖效果而無助於中國經濟的企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