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改革工作會議將在本周揭幕,兩大國資流動平臺及首批劃轉企業名單或將正式宣布。作為地方首個發布國資國企改革意見的城市,改革細節被廣為關註。
兩大國資流動平臺的建設是推進上海國資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場一直關註的內容。
按照上海此前的計劃,上海要建立“一對多”的國資流動平臺,在未來幾年內形成2-3家充分發揮投融資和國資流動平臺功能的資本經營公司。
根據上海市政府的要求,上海對整個國資流動平臺的建設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2014年年底完成國資平臺的組建,而2015年則是要探索國資流動平臺的實質性運轉。上海市國資委已經建立了上海國盛集團、上海國際集團兩大國資流動平臺。
其中國盛集團則主要是產業集團的股權為主,國際集團既有金融的股權,今後也將會有產業集團的股權。
2014年,上海國際集團下屬六家子公司已被劃轉至上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際集團的清理工作還包括上海信托股權並入浦發銀行、國泰君安收購上海證券,以及安信農業保險裝入太平洋保險等。
國盛集團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國盛集團完成了上海蔬菜集團與光明食品集團聯合重組、長江計算機集團重組、置出建材集團100%股份給地產集團、上海地產集團入主耀皮玻璃等多項改革動作。
上海國資委秘書長馬詠華在“上海國資高峰論壇”上曾表示,目前國際集團、國盛集團已經按照定位完成了縱向整合和橫向聯合。
在混改方面,按照上海發布的國資國企改革意見的要求,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通過並購重組推進國有資產的核心或整體上市和引入非公戰略投資者實現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相互融合兩種方式。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此前表示,2015年國企改革將提速,將成為資本市場重大風口。在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將提升A股國企上市平臺估值水平,央企大象也能起舞。地方財稅體系重構,促使地方政府以更大熱情投入到國企改革中。
數據顯示,上海地方國有及國有控制企業資產總額為12萬億,國有企業總量1.1萬家,其中國有資產的權益400萬億。上海地方國有企業資產總量占全國比重為1/10,營業收入比重為1/8,利潤總額為1/5,是全國各地方國資國企的重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