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過去一年,中央高層曾屢次強調“2014年將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而中金公司給出的評價卻是:不積極。
中金公司認為,2014年的財政政策不僅與經濟增長下降所要求的積極財政政策相去甚遠,而且赤字率下降,對於經濟增長放緩更是雪上加霜。
事實上,財政部近期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增速以8.6%的速度創下23年最低,且首次進入個位數區間。
中金表示,實際上不積極的財政政策部分抵消了貨幣等政策放松的效果。中國財政自動穩定器功能偏弱,需要加大財政政策相機抉擇力度,不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轉向。
中金公司分析評論稱:
全國財政收入增長8.6%,快於預算的8%;支出增長8.2%,低於預算的9.5%(圖表1、2)。收支相抵,全年赤字1.13萬億,未能完成1.35萬億的預算赤字安排。
2014年赤字率1.8%,較2013年的1.9%不升反降(圖表3)。
總體上,2014年財政政策不積極,不僅與經濟增長下降所要求的積極財政政策相去甚遠,而且赤字率下降,對於經濟增長放緩更是雪上加霜。
l 經濟疲弱拖累稅收增長。2014年稅收增長7.8%,低於名義GDP增速。其中流轉稅(營業稅、增值稅、消費稅)增速明顯放緩(圖表4),稅收增長放緩受經濟下滑拖累,但也說明營改增也起到一定減稅效果。金融相關稅收大幅增長,反映金融部門收入增長較快,實體經濟部門比較困難。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增長42%,金融業營業稅增長20.3%,金融業企業所得稅增長20%。此外,非稅收入增速較快,增長13.5%,加重私人部門負擔。
l 科教文體支出力度不足。主要財政支出項目中,增長較慢的是科學技術支出(3.4%)、教育支出(4.1%)、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5.5%)、農林水支出(4.9%),低於預算水平和名義GDP增速。
l 土地財政大幅收緊。2014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2606億元(增長3.2%),支出41202億元(增長0.8%),收支相抵盈余1404億元。和預算的500億元赤字相比,土地財政資金沒有充分運用。雖然土地財政是資產交易,土地出讓收入的緊縮效果低於一般公共財政收入,但土地財政支出具有相同的擴張效果,因此土地財政大幅放緩本身也會給實體經濟帶來緊縮。
l 4季度財政緊縮力度較大,將對1季度內需帶來不利影響。去年4季度財政收入增速上升,支出增速下降(圖表5),財政赤字1.4萬億,較2013年同期1.75萬億大幅減少。並且4季度土地出讓收入增速同比下跌21.5%(圖表6),支出增速同比下跌20.1%,去年房地產市場疲弱對土地財政的緊縮效果開始顯現。4季度財政支持力度下降將對1季度內需尤其是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帶來不利影響。
實際不積極的財政政策部分抵消了貨幣等政策放松的效果。政府部門仍在積攢儲蓄,財政總體偏緊與當前的經濟環境不適應。2014年財政存款大幅增長18.4%,凈增5531億元。財政存款增加意味著基礎貨幣的減少,削弱了貨幣政策放松的逆周期調節功能。2014年機關團體存款增長16.3%,凈增2.6萬億,這部分存款的收益明顯低於政府融資成本,造成政府部門資金效率低下和社會資金配置的扭曲。
預計2015年財政政策回歸積極態勢。由於中國流轉稅比重過高,加上地方政府征收過頭稅現象仍然存在(去年地方財政收入增長9.9%),中國財政自動穩定器功能偏弱,需要加大財政政策相機抉擇力度,不積極的財政政策需要轉向。我們預計2015年財政赤字1.5萬億,赤字率2.2%,較2014年1.8%擴大。地方融資平臺存量債務置換方案仍不明朗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也需要盡快明確,該問題將另文分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