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相對論——漫談超額收益 david自由之路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30190102vfq5.html

    無論低風險投資還是高風險投資,和長期的收益率沒有直接的關系,低風險可能低收益,比如天天存活期,每天資金0回撤,高風險也可能低收益,股民70%都賠錢,低風險可能高收益,每年複利30%多,10年就是20倍,高風險也可能高收益,比如第一年賺100倍,後面九年虧掉80%,10年也是20倍。
    我選擇低風險投資,只是不喜歡回撤帶給我投資過程的心情不爽,畢竟,資產每年30%增長,我會很開心,天天想旅遊,而第一年100倍,後面虧80%,可能我就只有1年開心,後面9年都郁悶了。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投資只是財富保值的工具,我們國家GDP每年增加7%,CPI每年增加3%,那麽投資能做到每年10%也就不錯了。
    但是對於想依靠投資實現財務自由,想靠投資混飯吃,那麽必須尋找超額收益,也就是你要成為食物鏈的上層,自己不僅不能是韭菜,還要會割韭菜。
   如果獲得超額收益呢? 
   通常有下面幾個流派
   1、成長派,就是投資者比其他人眼光更高,能透過時間長河,看到未來什麽樣的企業可以成為王者,並躲開那些最終走向衰落的企業,典型的人物是費雪,歐奈爾等。
   2、價值派,就是找到低估的企業,能看清楚企業股價低不是企業真的不行,而是持有股票的其他投資者是豬,低價賣籌碼,典型的人物是格雷厄姆、巴菲特。
   3、量化派,就是不關心股票和債券的長期價值,靠尋找價格扭曲賺錢,又分為杠桿派和高頻派,杠桿派的典型是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高頻派的典型是大獎章公司
   我的投資模型,更多偏向於格雷厄姆類型的保底套利、長期資本公司的低風險杠桿,以及大獎章的高頻輪動。目標是不論市場環境如何,持有的權益品種,就要能跑贏滬深300指數,持有固定收益品種,就要能跑贏打新股的收益(大約10%-15%),下面漫談一下
    1、格雷厄姆式的套利,基本方式是尋找價格低於股票清算價值一定比例(例如90%)的品種,把這個概念再擴展一下,就是低於保底價的投資品種。在股市極度低迷的時候可以使用,但是只要股市不是趴在底部,幾乎就找不到這樣的品種了。這種機會可遇不可求,比如2014年1月,中行轉債95元,純債收益也有5%,股票漲了有額外收益,完全符合格雷厄姆式的套利,但是等中行轉債價格漲過110元,就不符合這個條件了。
    2、長期資本公司的低風險杠桿,基本方式就是尋找低風險的品種,然後通過高杠桿賺取超額收益。比如中行轉債上2倍杠桿,或者10倍杠桿。比如2014年12月,交割日期僅2周的股指期貨升水100點,大約3%的收益,是不是也可以上10倍杠桿,把2周3%的收益擴大到30%?我認為是可以的,當然這里有一個度的問題,畢竟長期資本公司最後玩杠桿把自己玩破產了。
   3、大獎章的高頻輪動,就是尋找折價和溢價的機會,迅速出擊,迅速了解,2014年12月,分級基金大溢價,參與有風險嗎?肯定是有風險!基金申購後,凈值可能下跌,溢價可能消失。但如果成功了,1次可能就是10%的利潤,所以概率上的期望值為正。還有通過長城品牌基金套利南北車,參與有風險嗎?肯定有風險,南北車貢獻凈值5%,也許基金的剩余倉位貢獻-10%,但指數漲跌的概率是相等的,有可能虧,也就有可能超賺。類似的操作一直做下去,就好像扔硬幣,正面賺1元,反面虧5角,一直玩下去,肯定能賺錢。
    其實說白了,就是相對論,我基本上每天算賬,看最終是跑贏滬深300指數還是跑輸。
    不過,相對論和相對論也不一樣,再做個區分
    1、絕對的相對論,就是牛市吃到酒足飯飽,熊市也留下洗碗刷鍋,只要牛市階段和熊市階段都跑贏了滬深300指數,哪怕遇上2008年這種大跌,指數-60%,自己就是-40%,也心滿意足了。這種模型其實非常純粹,有人這麽做的長期複利超過我。
    2、低風險的相對論,就是估值的底部追求權益品種的相對論,到了估值的頂部區域追求固定收益品種的相對論,這樣可以避免回撤的痛苦,也是我現在的做法,但是做不好會踏空,比如2007年我就踏空一大截指數。
    至於具體做什麽品種賺錢,我就不說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2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