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民粹主義已經呈現全面崛起的跡象,本月25日即將到來的希臘大選僅僅是冰山一角。政治因素所帶來的市場影響可能會異常深遠。
2015年對於歐洲來說可謂一個重要的“大選年”。包括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希臘、波蘭、葡萄牙、西班牙都將進行議會大選;英國、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則將迎來地區性選舉;意大利還將選出新總統。
希臘本月25日的大選是最“近在眼前”的考驗。民調顯示,極左翼政黨Syriza獲勝的概率較大。而Syriza已經明確表示,一旦執政,將對希臘援助項目的條款進行重新談判。由此所帶來的退歐風險已經讓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希臘股市大跌,國債收益率飆升;德債收益率刷新歷史新低;歐元持續下挫。
雖然德國方面強硬表態並認為希臘即便退歐也不會帶來明顯的“傳導效應”,但是歐洲政治方向的轉向並不容忽視。
財政紀律(緊縮)及經濟改革所引發的失業率高企已經使得歐洲許多國家的執政黨面臨巨大壓力,民粹主義政黨則乘勢崛起。下圖數據顯示,包括德國、法國、英國和瑞典在內的國家都在過去幾年見證了這樣的趨勢。
歐盟委員會官方民調機構Eurobarometer的研究結果則顯示,包括法國在內的南歐國家感到他們的聲音正在變小,對歐盟前景的樂觀態度也有所降低。
主流政黨(執政黨,偏向於經濟開放)和民粹黨(在野黨,偏向於貿易保護)競爭中間選民自然不用多說,而政黨大聯合則是另外一個值得註意的方向。
在歐元區團結受到威脅的時候(比如歐元區危機),政黨大聯合通常都會帶來有利於地區穩定的決策結果;然而在傳統經濟問題出現的時候(比如失業率,經濟路線),民粹主義則更容易獲得支持。日積月累,民粹主義的市場就越來越大。考慮到失業率等經濟情況對於年輕選民影響更大,因此如果歐洲經濟一直無法轉好的話,這種趨勢必然會得到進一步加強。
2012年歐元區危機經驗已經證明,政黨大聯合能夠帶來喘息之機(目前市場也有聲音認為本次希臘大選也會最終形成聯合執政),但是並不能制止民粹主義的發展。如果歐元區一些更大的國家經濟依然毫無起色,那麽更大的危機和市場破壞力將難以避免。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Praet去年年末在接受德國《證券報》(Boersen-Zeitung) 采訪時表示,“民粹主義的崛起應為各國敲響警鐘。政府必須優先考慮艱難的政治決定,並進行急需的改革。”
瑞銀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歐洲首席投資官AndreasHöfert則認為, 歐元區有可能陷入“日本化”。例如,長達10年“低至零”的經濟增長狀況,顯然這將輕易為民粹政黨擴大影響力創造更肥沃的土壤。
在一些支持民粹主義政黨的選民看來,他們和民粹主義並沒有關系。他們所反對的只是歐元區、歐元以及他們陷入“麻煩”的領導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